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稳藏必先安康” 年内将完成游牧民定居

2015-08-04 14:20:13   来源:联合早报网   作者:沈泽玮


\
  安居工程不仅大大改变了牧民的生活方式,牧民的生产方式也迎来变化,红原县麦洼乡村民甲尔吾(24岁)现在骑电单车赶牛,成了“现代牧民”。(沈泽玮摄) 
 
  在四川藏区若尔盖县班佑县,66岁藏族老人洛让依西和妻子一面手持转经轮,一面接受媒体采访。
 
  “游牧民定居工程”是中国政府在西南西北地区实行的国家政策,主要以建立“牧民定居点”的方式,为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新疆、内蒙古等七个省、自治区内的游牧民提供定居房。
 
  四川省藏区的牧民安居房工程已在2012年完工,但藏民是自愿还是被迫迁入定居点,一直受国际舆论关注。受访的四川阿坝州官员称,政府“充分尊重老百姓的意愿”,过程经过村民大会投票表决,每家每户派一代表举手表态。
 
  记者上周随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小规模媒体团,进入四川阿坝州藏区采访当地的安居工程。
 
  当地政府在2009年至2012年间,总共投入超过29亿元(人民币,下同,6.4亿新元)推展牧民定居计划,完成614个定居点的民房建设,为21.41万名农牧民提供安居房。
 
  “游牧民定居工程”是中国政府在西南西北地区实行的国家政策,主要以建立“牧民定居点”的方式,为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新疆、内蒙古等七个省、自治区内的游牧民提供定居房。这项计划2001年率先在西藏自治区全面开展,2008年逐步扩大至全国牧区,力争在2015年基本完成游牧民定居任务。
 
  藏民主要以农牧业为生,长期形成“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形态,有国际人权组织曾质疑,中国政府推展牧民安居工程有政治目的,意在让藏人集中居住,更便于监督和管理。一些境外媒体还报道称,安居工程计划在执行之前,并未征询藏民的意见,等于强迫藏民迁入安居房,侵犯人权。
 
  但按中国官方的说法,安居工程项目为藏民提供医疗、教育、水电等基础设施,藏民也可利用自身文化和所处景区资源经营旅游业。至于藏民是否被迫迁入安居房,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外宣处副处长陈伟德在回答记者询问时强调,“政府不强迫”,并表示按2012年的户数统计,阿坝州农牧民基本百分百迁入安居房。
 
  阿坝州松潘县的牧场村和川盘村的基层干部也都表示,在展开安居工程之前曾征询村民的意见,并召开村民大会表决。由国新办安排接受媒体访问的牧场村村民泽交(51岁)也说,“肯定开会,(我们家)就是我代表”。
 
  红原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袁友兴则介绍称,如果有村民不理解,基层干部会找村里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到城里去,观摩城市人的定居生活情况,拍下照片和视频,然后回到村里向村民解释。袁友兴强调,“这绝对是自愿才行,因为村民要拿钱出来(建房子)的。”按计划,定居房新建每户补助约2.5万元,剩余经费由牧民自负。
 
  藏民的宗教信仰是否受限制,是国际舆论关注的另一议题。记者进入藏民安居房和帐篷采访时看到,藏民都摆出他们所信奉的活佛照片,有的老人还手持转经轮诵经。
 
  由官方安排受访的红原县麦洼乡村民拉索科(60岁)通过翻译说,宗教信仰一直很自由,迁入安居房后的唯一变化是寺庙搞一些活动时,村民能聚在一起诵经,过去大伙儿都住在帐篷里,相互距离比较远,要聚在一起较困难。
 
  地方政府一共安排六户藏民家庭接受媒体采访,其中包括一名当了15年镇人大代表的前村支部书记,受访家庭中未见有人挂出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的照片。
 
  在回复媒体询问藏民是否能在家中挂达赖喇嘛照片时,陈伟德重申中国官方立场说,决不允许达赖喇嘛在中国进行分裂活动。他说:“达赖像和宗教没有任何关系,信宗教可以信,达赖不代表宗教,这是两码事。”
 
  今年9月1日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但国新办官员表示,此次组织媒体入川藏地区采访,与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无关,主要是让记者亲眼一睹四川藏区的发展。
 
  据受访的中国民族问题学者蒋兆勇观察,官方较少组织外国媒体进入藏区采访,特别是四川阿坝州曾发生多起僧人自焚事件,这回组织媒体采访,可见局势已稳定下来,也显示当局治藏手法近年来发生变化。
 
  按蒋兆勇观察,除了阻断自焚所产生的“悲情广泛化”效应和和展开安居工程外,四川政府近年也多方面展开了一整套细致工作,包括为藏民提供社会福利、职业培训和农村医保等等,同时提升他们对商业文化的认识。
  蒋兆勇说,当前,四川成都周边有很多学校为藏族青少年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近两三年搞得很好”,藏人不只能说普通话,还掌握职业技能,虽然很多人不一定能进入大学,但一门技能在手,不仅拓展了他们的谋生路子,也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
 
  “稳藏必先安康”是中国政府治理所有藏区的一项基本政策,“康”是指中国藏族三大聚居区,当中也包括四川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