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阿坝色尔古藏寨:迷人藏寨“分羹”旅游经济

2015-07-13 11:08:02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张艳玲


        原标题:四川省阿坝州色尔古藏寨:迷人藏寨“分羹”旅游经济

\ 
 藏族风情浓郁的民俗表演。

  看藏寨、品藏餐、听藏笛、唱藏歌、跳藏舞……近年来,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黑水县色尔古藏寨凭其极具历史感的藏寨风貌及浓郁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不少“驴友”慕名而来,成为阿坝旅游沿途的重要景点,去年色尔古就接待游客达12万人次。

  然而,在这之前,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色尔古人迫于生计大多外出务工,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寨子,靠着耕种玉米、土豆等传统作物为生。眼看着来阿坝州旅游的人一天天多起来,如何才能从这红火的旅游经济中分一杯羹呢?各地兴起的古镇热给了色尔古人启发。

  作攻略组团队社交网络传播开来

  色尔古寨历史久远、民族风貌凸出、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汉族、羌族、藏族交叉地带,是离成都最近的保存完好的嘉绒藏寨,有“嘉绒藏族第一寨”的美誉。令人遗憾的是,它却一直鲜为人知。如何才能让游客知道色尔古,愿意走进色尔古呢?传统传播的巨额广告费显然难以承受,低成本的网络社交传播成为首选。

  色尔古镇党委书记许龙告诉记者,根据寨子所保留的历史印记和承载的民俗文化,色尔古镇聘请专业撰稿人,结合寨内老人口述,整理形成了一个藏寨旅游攻略,内容涵盖了藏寨简介、旅游线路、历史文化等核心内容,通过社交网络很快在“驴友”圈传开,一些“驴友”开始慕名而来。

  “一传十、十传百,好名声总会出去的。”去年24岁的白玛多杰回到寨子里当起了导游,他告诉记者,这些年到藏区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不少在外闯荡的年轻人回到了寨子里,当导游、店员,开藏家乐等。

  为了让游客直接感受到寨子的民俗文化,色尔古还组建起了20人的锅庄队,从寨子里发掘了口弦、藏笛等民间表演艺人。已经80岁高龄的阿日基是队里的“头牌”,现在还取了恩登扎西的艺名,唱歌、乐器样样都拿手。他告诉记者,秋天是旅游旺季,自己最多的一天为客人演奏了上百次,并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能传承技艺把担子接过去。漂亮的西满是锅庄队的一员,原本跟着做厨师的丈夫在黑水县城务工,现在只要寨子里有游客,她总会回来跳锅庄,与姐妹们、四方游客围着篝火唱歌跳舞是她最快乐的事。

  色尔古寨旅游业的发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自2008年灾后重建以来,当地政府总投入资金对寨子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2010年底,又按照发展情况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2012年,在政府指导下,罗让多吉等村民还发起成立了旅游协会,以吸引更多村民参与管理、经营。

  游客来了人气旺了收入多了

  游客来了,人气旺了,一些精干勤劳的色尔古人首先看到商机,开起了藏家乐。罗让多吉便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2004年开业时年入数千元,到现在他的藏家乐每年已经有了数万元的收入。

  为了让更多村民加入,当地政府隔三差五便组织村民进行厨师培训、酒店管理培训、参观考察等活动,长了见识学到技术的村民心里有了底,也就纷纷跟进。罗让多吉告诉记者,现如今寨子里已经有了14家藏家乐,还开发出了手抓羊肉、洋芋糍粑等特色菜品。

  但藏家乐市场毕竟有限,为了让更多村民获益,当地政府按“以旅带农”思路,向村民免费提供树苗,鼓励村民种植菜椒、甜樱桃等蔬果经济作物,发展凤尾鸡等特色养殖业,打造“色尔古立体观光农业示范基地”。

  阿日基老人3亩多的果园里就种着苹果、杏子、桃、甜樱桃等各种水果。他说,去年他家的20多棵甜樱桃就卖了7000多元,顾客基本都是来寨子里的游客。目前,色尔古菜椒种植面积达200亩,水果达300多亩,各种优质“土特产”都成了游客旅途中的美味零嘴。

  寨子一天天热闹起来了,村民收入也大有提升,风气也越来越好,人人一心想着勤劳致富。但许龙仍然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一是色尔古旅游产品开发还很不够,主要以初级农产品为主,没有形成高附加值、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二是目前寨内口弦、藏笛等表演艺人均为60岁以上老人,急需培养年轻的传承人。”

  针对这两大问题,许龙告诉记者,色尔古镇以新建的莲花岛新农村综合体项目为核心,打造特色农业观光道、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等一系列旅游要素,寻求各方资源对当地农产品进行品牌打造,将现代旅游理念融入藏寨特色民俗旅游中,全面提升藏寨旅游综合接待服务水平。此外,镇里还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培养一批职业民间艺术家,以解决民间艺术传承难题,待藏寨旅游收益形成规模后,便可由其自行支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