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车载法庭撑起西藏农牧区“公平秤”

2014-12-08 09:53:33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廖卫华 张黎黎


  一台车就是一个法庭,车子开到哪里,案子就审到哪里,法律服务就送到哪里。
 
  在有“世界第三极”之称的西藏,从大山深处的墨脱、到常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脉,74个“车载流动法庭”没有落下一个偏僻之处。每到一处,法官们都会用群众听得懂、看得明、信得过、靠得住的方式解决纠纷。“车载流动法庭”撑起农牧区的一杆“公平秤”,秤里有法律带来的正义,也有贴心调解带来的和睦,更有温情服务留下的感动。
 
  山南地区桑日县的每个村委会都贴有一张“车载流动法庭”的便民服务卡,注明法官姓名、职务、联系方式。遇到矛盾纠纷,老百姓可以通过上面的联系方式“呼叫”法院,不管是双休日还是节假日,“车载流动法庭”都会闻“呼”而动。截至目前,桑日县人民法院共接到群众来电“预约”官司231次。
 
  2013年6月3日,昌都县人民法院接到洛某的电话,“状告”丁某买了自己的车却拒付剩余的5.5万元购车款。巡回办案的法官将“车载流动法庭”开到洛某所在的村庄,现场开庭。办案法官从法律法规、人情世故等方面对双方进行调解,很快促成原被告达成调解协议。
 
  2014年5月中旬,昌都地区类乌齐县卡玛多乡拉拢达山虫草采挖点,类乌齐县人民法院“车载流动法庭”专门在夜间开到海拔4500米的山头。每年春耕、秋播或虫草采挖期,是法院遭遇应诉难的集中时段。为了不影响村民们白天挖虫草,类乌齐县人民法院的法官们创设“夜间法庭”。
 
  墨脱县是一个交通条件、经济状况极为落后的边境小县,46个行政村的1.2万余人居住较为分散,偏远乡村的农牧民群众诉讼难、维权难等问题由来已久。
 
  “矛盾纠纷被解决在田间地头,广大农民群众就可用最短暂的时间、以最低廉的成本、最便捷的方式感受全方位的司法服务。”全国最美基层法官、墨脱法院副院长春强说。
 
  西藏各级法院在司法调解基础上,充分运用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多种调解手段,采用“法律、道理、感情、公益”四位一体调解方法,坚持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并重。
 
  阿里地区普兰县塔尔钦人民法庭在审理案件中侧重调解,注重调解技巧与艺术,民事案件平均调解率达100%。日土县人民法院多玛人民法庭坚持调解优先,全程调解,对财产及侵权类案件,法官结合情与法,向当事人释明其应知的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对家庭婚姻等含有感情色彩的案件,则以情作为解决矛盾的切入点。
 
  在大调解格局下,2013年,西藏全区法院受理的各类案件近80%是民商事案件,“车载流动法庭”审结案件占40%左右,其中以调解或撤诉方式结案95%以上。
 
  据了解,巡回审理案件与法制宣传是“车载流动法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每行到一处都做到有案办案、无案法宣。
 
  “车载流动法庭”解决了以前不同程度存在的立案难、诉累多等困扰人民群众的诉讼难题。在一次次车来车往中、一场场现场办案与普法宣传中,“车载流动法庭”在法院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共建和谐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