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唱响全民科普“好声音”

西藏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综述

2014-10-29 10:05:32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廖云路 段敏



  ■导读
 
  广泛开展社会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是推进我国科普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在今年全国科普日(从2005年起,每年9月第三个公休日是全国科普日)前后,为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人人都是科普之人、处处都是科普之所”的良好氛围,西藏多部门联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唱响了全民科普的“好声音”。本报记者深入农牧区、社区、寺庙等地,对活动开展、各方反应进行了实地走访。
 
  金秋里的雪域高原,不仅是“西藏游”、“藏博会”的盛宴,还是全民科普的舞台。
 
  在9月底的全国科普日活动周期间,西藏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深入农牧区、社区、寺庙等地,面向广大群众开展讲座、义诊、巡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唱响了全民科普的“好声音”。
 
  向科普“洼地”说再见
 
  由于历史、环境、经济社会基础等原因,西藏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科学技术普及率、劳动者科学素养偏低制约着群众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阻碍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为了扭转科普“洼地”的局面,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结合区情实际,西藏于“十二五”期间制定了实施办法和途径,对全民科普工作的阶段目标、重点任务、组织实施进行了部署。
 
  “在组织领导方面,自治区政府批准编制了《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大力组织宣传和落实《科普法》;在工作机制方面,自治区和七地市各相关单位召开了专题会议,明确了助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任务分工、沟通协调等机制。”自治区科协党组副书记、主席仓珍说。
 
  据介绍,为保障和支持科普工作的开展,自治区财政加大了经费投入力度,各地市也已基本将科普专项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保持逐年增长。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机制完善、投入保障加强,使西藏开始向科普“洼地”说再见。
 
  “下乡”主题活动深入开展
 
  今年国庆节期间,位于拉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流动科技馆,又成为市民群众节日的一大好去处。今年年初,自治区向中国科协申报配发了流动科技馆1套,于今年8月抵达拉萨。作为全国科普日活动周的主要内容之一,流动科技馆将在拉萨首展,之后拟用2年时间在区内巡展。
 
  “流动科技馆将针对西藏尚未建设科技馆的地市实现基本覆盖,并逐步将巡展扩大至有条件的县,促进科普公共服务的公平与普惠,推动西藏公民素质的提高。”区科协普及部部长扎桑说。
 
  流动科技馆只是西藏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科普活动的缩影。近年来,西藏结合广大农牧区群众科普之源相对短缺的实际,先后组织开展了 “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5·12”防灾减灾、食品安全、低碳生活、雪域科普大讲堂等主要大型品牌活动,以科技“下乡”的方式,使群众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不断增多。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全区共组织科普进农牧区、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寺庙的“五进”活动700余场(次),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生活、食品安全、卫生健康、防灾减灾等各类科普主题宣传日活动126次,受益群众达100万余人(次)。
 
  “资源共享”提升科学素养
 
  在山南地区琼结县下水乡,一个科普教育基地建在了山南职业学校里。记者在教育基地里看到,图书室、成果展示台、多功能电教室等设施一应俱全。基地每年还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到这里开展教学、培训活动。
 
  除了每年的科技“下乡”外,西藏也不断加强地方上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像山南职业学校这样的科普教育基地,全区共有18个,分布在气象、地勘、消防和现代农业等领域。
 
  据介绍,针对西藏农业科学技术资源匮乏、基础薄弱的现状,西藏教育、科技、农业等部门通过科普资源的开发共建共享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以农牧区职业技能培训、基层农牧业科技园区示范与推广、农牧区远程教育、科技特派员引导等为主体的农牧民科普教育体系。
 
  仓珍说:“依靠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西藏积极推进农牧民和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素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进入更健康、深入的阶段,并向着‘到2020年西藏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