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拉萨堆绣唐卡:高原古老“绣”技焕发新活力

2014-10-22 15:04:54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晓勇



  堆绣唐卡也叫剪贴布扎花唐卡,是藏民族特有的民间手工和绘画技法相结合的造型艺术,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堆绣唐卡的制作方法简单的说就是用不同色彩的绸缎拼粘出所规定的画面内容,这种唐卡画面一般比较简单,但较有立体感。
 
  拉萨堆绣唐卡非常注重对人物造型和神态的塑造,讲究各色绸缎的搭配,在粗犷中体现细腻,主体突出,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就像一幅丝质的彩色浮雕。本期《文化雪域》将关注拉萨的堆绣唐卡。
 
  在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小学旁的一个简易平房内,坚参、巴桑、德吉卓嘎、达瓦盘腿席地坐于屋内各个角落。他们手拿绸缎,略微低头,或穿针引线,或剪裁贴缝,忙碌却安静的样子给这个小院增添了一份闹中取静的安宁。
 
  这里,正是拉萨堆绣唐卡代表性传承人、西藏工艺美术大师、一级唐卡技师罗布平时教授徒弟的“拉萨堆绣唐卡学堂”。
 
  堆绣,一种有堆才有绣的藏民族传承几百年的工艺美术技艺。
 
  今年43岁的罗布说:“飞针引线不过是完成一幅堆绣唐卡完整过程中的一部分,在这之前,还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在这个普通甚至有些简陋的院落里,罗布和他的徒弟们日复一日的剪、贴、堆、绣,一幅幅远看似刺绣、近观如浮雕的工艺美术品,在经历日积月累的辛劳后一一诞生。
 
  飞针引线,别开生面的寺院文化艺术落地开花
 
  在今年拉萨雪顿节期间举行的第四届西藏唐卡艺术博览会上,由罗布和他的十余个弟子历时两年多完成的巨幅堆绣唐卡——《锦绣莲师》,在罗布林卡近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场地展出。在这幅高16米、宽13.5米的巨幅唐卡上,藏传佛教师徒三尊以及莲花生大师的八个化身造型,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就像一幅丝质的彩色浮雕,在郁郁葱葱的宝贝林卡园内焕发出夺彩的光芒。
 
  罗布介绍说,传统的堆绣艺术主要在藏传佛教寺院内部创作、传承,并为藏传佛教服务。后来,堆绣艺术开始流向民间,一场别开生面的寺院文化艺术落地开花。制作一幅堆绣唐卡,要用各色的上等丝绸、彩缎、毛毡、线等材料,剪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如佛像、人物花卉、鸟兽等,然后按其颜色和顺序先后粘压,色彩从浓到淡,依次粘堆。
 
  “注重对人物造型和神态的塑造,讲究各色绸缎的搭配,在粗犷中体现细腻,主体突出,色彩鲜明、对比强烈……这些是堆绣唐卡技艺传承至今所注重和讲究的。”罗布介绍道。
 
  彩色浮雕,粗犷与细腻间的美妙艺术佳作
 
  在靠近角落窗台边的一张藏式木床上,一个盘腿而坐的小伙子认真地用马尾缠着五彩缤纷的丝线。他叫巴桑,是罗布的大徒弟,今年30岁,已跟随罗布老师学习17年。
 
  那一年,13岁的巴桑在吉崩岗小学上六年级,与正在拉萨打拼的罗布同住在措美林。对于每日忙于剪、贴、堆、绣的罗布,巴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没事时总喜欢跑到罗布家去看他的“绣”技。日复一日,罗布看出这个孩子对堆绣这项技艺有兴趣,就对他说:“如果想学,我教你。”这句再简单不过的话语,从此让这对师徒同甘共苦走过了17个春夏秋冬。
 
  现在,巴桑已出徒,是罗布几个得意的弟子之一。但他依然留在了罗布老师的身边,与其他师兄妹共同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堆绣唐卡作品。
 
  “在制作堆绣唐卡时,所有的线条都要用马尾缠上彩色的丝线缝制。”巴桑介绍说。
 
  过去,罗布和弟子们为找缝制堆绣唐卡所用的丝线,经常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物力,也曾独闯江南的苏杭等城市,却像一头无头苍蝇,不知下一站在哪里。直到2012年,罗布随西藏代表团参加深圳文博会时认识了苏绣传承人姚卫娟女士,从此,他的堆绣唐卡所需丝线问题迎刃而解。按照罗布的要求,姚卫娟从苏州把各色最上等的丝线寄到拉萨,让罗布少了许多周折。
 
  “除了上等的丝线,制作一幅堆绣唐卡还需要在佛像的局部嵌上珠宝。很多原料还从印度、尼泊尔选购。因为堆绣唐卡一般由寺院收藏,所以其选取的材料注重质量,材料成本也很高。”罗布说。
 
  师徒传承,古老“绣”技焕发新活力
 
  堆绣唐卡在制作时需要很强的耐心,所有的步骤都需要纯手工完成,这就需要画师不急不躁,并且倾入大量的心血。
 
  罗布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安静,也许这正是一名堆绣唐卡技艺人所必须具备的。13岁时,罗布从家乡林周县的一个小村落来到色拉寺,师从已故的堆绣唐卡艺僧洛桑列珠,学习传统的堆绣唐卡技艺。
 
  如今,30多年过去了,罗布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使自身技艺不断发展与丰富。现在,他收有十几个弟子。其中,今年26岁的坚参获得了自治区三级唐卡技师称号。坚参13岁起就跟着罗布老师学习堆绣唐卡技艺。在他看来,制作一幅堆绣唐卡需要极大的耐心,更是一个耐力活。但他坦言,自己喜欢这个过程,为能成为这一技艺的传承人而自豪。
 
  在这些弟子的眼里,罗布既是严师,也是亲如慈父的家长。“罗布老师平常对我们非常好,要是我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他都会尽可能地帮助我们,我们也很愿意和他交流。”罗布唯一的女弟子、26岁的德吉卓嘎如是说。
 
  在罗布的“堆绣学堂”里,来自萨迦县的聋哑人班丹云旦和出车祸致腿部残疾的巴桑,以及来自拉萨群增孤儿院的次仁罗布,各自手拿一块绸缎认真做活。记者了解到,这些年,罗布的堆绣唐卡学堂接纳了不少孤儿、贫困家庭的孩子和残疾人为徒。
 
  在穿针引线,日复一日的剪、贴、堆、绣的过程中,罗布和他的弟子们将藏族传统技艺堆绣文化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