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门巴族的护梦人--记墨脱县乡村教师格桑德吉

2014-09-25 14:10:40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京品、姚欢


  原标题:门巴族的护梦人--记墨脱县邦辛乡完小乡村教师格桑德吉   

  她常年往返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过冰河、溜铁索、走峭壁,14年护送学生安全回家从未间断,将200多名孩子送到家乡外继续学习,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门巴族的护梦人”。她就是西藏墨脱县邦辛乡完全小学乡村教师格桑德吉。
 
  梦想:从儿时起航
 
  墨脱,被誉为“莲花秘境”,直到2013年底才正式通公路,我国的门巴族主要生活在那里。今年36岁的格桑德吉就出生在墨脱县邦辛乡——墨脱县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落后,邦辛乡绝大部分农牧民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对子女教育重视不够,总认为读书没前途,不如在家务农或外出务工。格桑德吉童年时代,整个邦辛乡1000多人口,却只有1名老师、10名学生,80%以上的村民几乎不识字。
 
  但格桑德吉很幸运,尽管她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她的父母却没有让她像其他的同龄女孩一样在家务农,他们坚持把格桑德吉送到学校,坚持让她学习。
 
  从那时起,格桑德吉便产生了当一名教师的梦想,让家乡更多的孩子有学上,让更多的人有知识、有文化,能够用知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在平时的学习中,格桑德吉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16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内地西藏班。1998年,格桑德吉考进了河北师范学院附属民族学院汉语言专业。
 
  毕业时,当学校问到毕业去向时,同学们都纷纷希望自己可以分配到交通条件好、生活条件好的地方,而格桑德吉却毅然踏上了返回帮辛乡的路程,走上圆梦之路。
 
  领航:让梦想飞扬
 
  邦辛乡小学是全乡唯一一所学校。由于条件艰苦,很多老师都不愿意留在那里,但格桑德吉却选择了坚守,为孩子们播撒梦想的种子。
 
  任教以来,格桑德吉担任班主任12年,并在2013年担任了帮辛乡小学副校长。
 
  在宗荣村教学点执教时,她正值怀孕期间。丈夫格多由于经常驻村,无法照顾她,但格桑德吉没有一句怨言,独自一人背着粮食和教学用具来往于家和教学点之间,从没耽误孩子们一节课。
 
  “我是藏族,她是门巴族,刚开始到墨脱,我听不懂门巴方言,格桑德吉手把手教我,让我融入了当地生活,更让我对教师的工作有了些许崇拜。”格多说。
 
  格桑德吉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对他们关心爱护而不纵容庇护,严格要求而不懈怠放松。
 
  为充分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格桑德吉建立了一套学生档案,认真记录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还与学生家长建立了联系网,定期家访,并经常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把学习较差的同学带到家中为其补课。
 
  现就读于林芝地区一高的色嘎,小学时调皮贪玩,到小学三年级时,他的成绩一直处于全班末位。格桑德吉为他花费了比其他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利用周末时间为他补课。
 
  每次回乡都要拜访格桑德吉的色嘎说:“没有格桑德吉老师当时的严格要求,我现在上不了高中,只能在家种地放牛,更不会有上大学的梦想。”
 
  回校:打开梦想之窗
 
  格桑德吉14年的从教经历里,最让她难忘的事莫过于家访劝学。每次走进教室,穿梭在三尺讲台,望着一张张幼嫩的面孔,看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格桑德吉就暗自告诫自己:“我要把所学全部授予他们,我没有理由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可是,由于家长对教育不重视,不少小孩六年级刚毕业甚至还未毕业就成了放牛娃。面对这种情况,格桑德吉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蜿蜒、崎岖的山间小道,“家访控辍保学”成了她的“家常便饭”。一方面,格桑德吉通过走访交谈的方式了解学生辍学的原因,另一方面,认真做好辍学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讲道理、讲自己的过往史。
 
  “你们生病了去药店买药,自己家的孩子就认识字,知道买什么,去买菜种子也不用再请我做翻译,孩子就能帮忙。作为父母你们要支持鼓励孩子上学,将来才能比自己这一代过的更好。没有文化,很难步入社会,即使出去找工作也会很难。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这么好,要是家里困难上不起学,要向我说,我们一起想办法,孩子的上学问题不能耽搁。要是辍学不读书,他们今后很可能成为社会就业的一个负担,重复你们的生活……”
 
  格桑德吉就这样苦口婆心地重复着“说客”的工作,而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今天的入学率95%。
 
  守护:让孩子健康成长
 
  邦辛乡小学现有一百多名学生,最大的14岁,最小的只有7岁,其中四分之三的学生都是住校生。由于上学路途远,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还多,他们的日常生活自理就成了大问题,格桑德吉便扮演着孩子们“好妈妈”的角色,不定期地给他们洗洗衣服、被子,使他们感觉到家的温暖。
 
  邦辛乡通往各个村庄没有公路,只有一条一米多宽的马行道,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下面便是一百米多深的悬崖和湍急的雅鲁藏布江。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安全,一到放假,格桑德吉都要亲自护送孩子们回家。由于邦辛乡小学没有围墙,不便于管理,所以放假前,格桑德吉和老师们,每两个小时都会检查一下宿舍,以防止学生提前离校,每次都要持续到晚上11点左右才能回家休息。而送孩子们回家,每次都要花费两天左右的时间,14年,60余次护送,格桑德吉始终没有退缩,用爱与担当陪伴孩子们的成长。
 
  支持:给予梦想力量
 
  格桑德吉与丈夫格多结婚11年,一直聚少离多,但两人相互理解支持,在柴米油盐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幸福。为全力支持格桑德吉的工作,格多放弃了繁华喧嚣的都市生活,陪伴她来到西藏最偏远的乡村工作生活,扎根墨脱。
 
  从邦辛乡到格桑德吉的家要坐车颠簸3天左右,每次回家探亲对于晕车的格多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刚开始到墨脱,没有亲朋好友,听不懂门巴方言,孤独、枯燥伴随了格多多年,但是格多没有对格桑德吉说过一句怨言,一直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支持着格桑德吉。
 
  格桑德吉的孩子叫格桑央珍。央珍刚满2岁的时候,就被格桑德吉寄养到了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孩子已经不认识她了。家里的老人跟央珍说这是你的妈妈,她就特别开心地拉着妈妈到处去“炫耀”:“你们看,这是我的妈妈!”桑格德吉回忆说:“这是因为别的孩子都有妈妈在身边,唯独她没有,她就一直很羡慕。”格桑德吉说这句话的时候,眼圈里充满了泪花。
 
  十四年的从教工作,格桑德吉用自己的青春践行了自己的诺言,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钟爱点燃着每一个孩子的梦想,书写着动人的民族团结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