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援藏夫妻马新明和孙伶伶:阳光下的追梦者

2014-09-22 09:27:08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高玉洁


 
  他们俩,是并肩跑步的同学,是一同奋斗的战友,是有着共同理想的知己,是相亲相爱的夫妻,是比翼双飞的鸟儿,是花开并蒂的雪莲…… 许多年来,马新明和孙伶伶始终践行着当初的誓言和承诺,相携相守,互帮互助,胸怀一腔报国为民的情怀,在各自工作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不凡成绩。
 
  “能主动到西藏工作的人,都是有勇气、稚气、傻气的人,也就是有理想主义精神的人。”谈起当年夫妻一同援藏,马新明这样对记者说。他总说自己的妻子孙伶伶是个山东“傻姑娘”,而他自己呢?“我天资不聪明,就是靠傻干的劲儿才有了今天。别人不愿意去干的事,我去踏踏实实干一点,有时候反而能干出一些成绩。”
 
  正是靠着这种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怕艰难险阻的“傻劲儿”,马新明、孙伶伶才来到西藏,并在这里安下心、扎下根。
 
  对所有援藏干部来说,高原缺氧、肠胃不适、血压升高、睡眠困难等都是必须要面临和克服的挑战与困难,马新明、孙伶伶也是如此。
 
  在进藏之前,这两个运动员出身的人从未进过医院、从未吃过药,但一到西藏,各种身体不适接踵而至,马新明患上了痛风,严重的时候诱发滑膜炎,只能拄着拐杖上班、开会、下乡。但是,他除了大把吃药外,似乎根本没有把病痛放在心上。进藏4年间,马新明先后分管过拉萨市的交通、安居工程、铁路、旅游、文化卫生、新闻出版、科技、教育、民政、环保等二十多项工作。为让农牧民搬进安居房,马新明在海拔4000多米的草原上奔波,从设计、备料、施工到验收,一年间完成1.2万余户安居工程建设、56个建制村村容村貌整治。为使个体中巴车平稳退市,马新明与司乘人员代表挨个谈话,倾听他们的诉求、打消他们的顾虑,很快签订了协议。新公交上线后,他又每天乘车了解乘客反映,对发现的问题即整即改,实现了平稳过渡;墨竹工卡县发生山体滑坡,他坚守岗位,两天两夜未合眼;尼木县某小学师生集体发烧,他与医护人员整宿未眠,共同抢救和安抚;为给拉萨电视台争取到藏语和旅游文化电视频道,他一次次跑北京,一个个司局敲门,陈述拉萨增频的意义,终使频道顺利开播;为使大型史诗音乐剧《文成公主》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他带队在北京筹备演出,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与演职人员同吃同住,使演出大获成功……在所有的急难险重任务中,马新明总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用自身的行动树立起新时期援藏干部的楷模。一个个填空白、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援藏项目背后,是马新明等北京援藏干部们熬过的无数个不眠之夜,常年连轴转、超负荷的工作。
 
  而孙伶伶的援藏之路更为不易。在藏期间,孙伶伶因高原缺氧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严重时不得不回京住院治疗。但她一出院就马上返藏上岗,她说:“我进藏前是做日本研究的,现在转到西藏研究,有太多的课需要补!”的确,孙伶伶在藏期间先后担任自治区社科院《西藏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当代西藏研究所副所长,主要承担《西藏研究》汉文版编辑、英文版创刊工作以及相关领域科研工作。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她热爱西藏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如饥似渴地埋头学习补课,时刻关注西藏的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伶伶在做好编辑工作同时,利用科研优势积极开展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调研,先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个人主持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及有关部门委托课题9项,发表及结项成果近百万字、国内外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0篇。不仅如此,她还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注重当地团队培养,带动了一批年轻科研人才的成长……
 
  马新明和孙伶伶,就像是诗人舒婷笔下的橡树和木棉: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两人在生活和事业中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又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采访时马新民对记者说:“我们俩就个人而言真没什么好采访的,但如果从我们的个人经历能反应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发展变化,或许还有点意思。”诚哉斯言,马新明、孙伶伶都出生在普通的人家。马新明更是出生在走路到县城要3天的彝族山寨,是伟大的时代给了他就读就业的机会。是伟大的时代让他们在实现各自梦想的旅途中相遇,并从此投入这个时代洪流,为时代发展和祖国民族的强盛贡献出他们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国家与时代如同阳光雨露滋养了他们的生命和梦想,而他们的梦想又是竭尽全力回馈这个国家与时代。
 
  阳光注定会与梦想同行,中国梦、西藏梦在马新明、孙伶伶的身上交错掩映,放射出迷人的光辉。而他们,就是身披阳光的追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