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多派唐卡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展出

2014-09-05 08:56:5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池邑


  原标题:翱翔在雪域高原上的雄鹰——西藏岗地集团发展文化产业纪实
 
\
  西藏拉姆拉绰唐卡画院绘画基地。 
  洛 珠摄 
 
\
  西藏唐卡艺术展厅现场。 
  宋新明摄 
 
  9月5日,由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文联和文化产业协会共同主办的“西藏唐卡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这是西藏唐卡艺术首次进入国博。本次展出的精美作品,主要出自于西藏岗地文化产业集团(简称“岗地集团”)董事长、著名唐卡大师年叙·多吉顿珠和西藏工艺美术大师、噶玛嘎止派第二十九代传人丁嘎先生之手。这次盛大展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藏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同时也体现了以多派唐卡为代表的藏文化艺术形式的成长与创新。
 
  藏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在广袤的雪域西藏,代代相传的手工藏香、唐卡珍品和古老藏文书法,深沉厚重,触动灵魂深处的民族歌舞更是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提起藏文化,多吉顿珠充满了自豪:“希望更多人看到我们的唐卡、藏文书法,还有很多西藏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尽力让这些非物质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多吉顿珠带领岗地集团付出了很多努力,本次唐卡艺术展就是由岗地集团牵头承办的。“我们希望能够推动藏文化和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并带动西藏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多吉顿珠表示。
 
  目标高远
 
  传扬藏文化
 
  西藏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整体而言,文化产业的规模不大,整体实力不强。近年来,随着西藏自治区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西藏的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化对经济的贡献率也越来越高。“十二五”以来,西藏财政部门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加快促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到2015年将达到5000万元以上,2015年自治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将占到生产总值的3%以上。
 
  在西藏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强区转变的过程中,岗地集团就是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岗地集团近几年的文化产业实践,充分证明了其推动西藏文化繁荣发展的决心,更体现了其自觉秉承“弘扬传承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神圣责任。在文化产业领域,岗地集团就像一只腾飞在雪域高原上的雄鹰,目标高远,执着坚定。
 
  作为西藏第一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岗地集团成立之初就以保护传承和传播弘扬藏文化为己任,将西藏传统文化与内地其他民族文化相融合,把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大力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不断扩大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我们深刻认识到,文化的力量,就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精神纽带。”岗地集团执行董事长、总经理张志勇说,“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就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也是岗地集团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指针。”
 
  岗地集团成立近13年来,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随着西藏文化事业一同成长,已发展成为一家颇具规模的综合类文化产业集团。如今的岗地集团,拥有一批坚定的以传承、发展、壮大藏文化产业为己任的员工,拥有以西藏吞柏古藏香有限公司、西藏拉姆拉绰唐卡画苑有限公司、西藏唐古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拉萨布达拉古城古院保护利用有限公司等为产业和商业推进核心的子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广泛,涵盖藏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多派唐卡作品的制作与销售,藏文化演艺产业,西藏旅游接待,文化产业园区投资建设以及运营管理等多个产业领域。岗地集团的迅速成长,不仅带动了西藏的文化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更以丰富的产业实践为西藏的文化强区建设作出了贡献。
 
  多业并举
 
  耕耘结硕果
 
  积极探寻藏香、唐卡、藏文、民间歌舞等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是岗地集团创立的初衷,这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所涉及的产业领域。这个方向对西藏企业而言是恰当的,可以很好地发扬藏文化的特色,使藏文化通过具体的产品或特定的载体输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使之更好地走向世界。
 
  岗地集团的藏香产业,重在挖掘和精研。公司深入研究藏医名著《四部医典》中有关制作藏香的古方记载,以及吞米·桑布扎的传人曲杰桑布老人亲自指点的秘方,采用30多种名贵藏草药精研而成“吞柏古”牌藏香。“吞柏古”藏香产品上市以来一直深受国内外游客和香道爱好者的赞誉,目前已经成为闻名于区内外的畅销产品,拥有良好的口碑。
 
  岗地集团的唐卡艺术,重在传承与创新。据介绍,在经历了学习、探索、试验、失败、成功的阶段后,多吉顿珠和丁嘎共同创立了“多派唐卡”,这是一条融合各派之长、寻找自身特点的创新之路。十余年来,多派唐卡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多派唐卡成为当代著名的唐卡流派。除了为各界绘制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唐卡和唐卡长卷外,2008年为北京奥运文化献礼工程——“格萨尔王千幅唐卡”进行的总体设计和绘画工作,把多派唐卡艺术呈现在了世人面前,获得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人士的充分肯定。多派唐卡画师丁嘎、斯郎觉丁等多人分别在西藏首届唐卡艺术博览会上被评为一级、二级唐卡画师。本次开展的“西藏唐卡艺术展”又将在高层面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展现多派唐卡的创新风格,多派唐卡的典型作品还将获国家博物馆收藏。
 
  据了解,岗地集团董事长多吉顿珠不仅在唐卡艺术上颇具造诣,其在藏文书法方面也颇有成就。在多年藏文习字的基础上,多吉顿珠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藏文书法风格,与其多派唐卡交相辉映,广受瞩目。2009年起,他历时4年用象雄古文体、天珠体、吾钦体、簇仁体、簇通体、草书体等177种不同藏文字体,书写“藏文字的演变史”“藏文笔论”等作品,并装裱成卷,长206米、高80厘米。该作品获得“大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藏文书法之最。
 
  唐古拉风是岗地集团民间歌舞产业领域的关键词。集团旗下的唐古拉风演艺中心创建于1998年,以神山念青唐古拉命名,是西藏创立时间最长、区域跨度最广、专业化程度最高、藏区规模最大的藏族歌舞风情演艺中心。该中心以藏族歌舞文化形式讲述雪域传承千年的文明,以丰满而冲击力极强的视听盛宴、感受奇妙的藏地音舞之旅而闻名。每年旅游旺季,演艺中心一票难求。据统计,演艺中心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0万人次,接待游客量在西藏演艺场所中排名第一。
 
  今年3月动工建设的“吞米岭·藏艺文博园”文化产业园项目,是岗地集团投资文化产业的大手笔。该项目是拉萨市“十二五”规划和《拉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为2000亩,一期开发515亩,总投资11.07亿元。文博园建成后,将成为集传统文化展示、体验以及产品交易等为一体的多功能西藏文化博览中心。
 
  秉承责任
 
  推动大繁荣
 
  作为地方文化企业,岗地集团非常注重文化交流活动的参与。据张志勇介绍,集团始终牢牢把握政策方向,积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传承、创新西藏手工艺品、唐卡艺术、藏文书法,与宣传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和宣传自治区各项惠民政策结合起来,进行文化交流。在多吉顿珠看来,这些都是业务拓展的重要环节,要贯穿到整个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通过产品展销、文化宣传交流活动、文艺演出以及图书产品,可以影响更多的群体,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藏文化,有力促进西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和各民族的团结。
 
  近年来,岗地集团在北京、深圳等地积极参加国家部委和自治区党委等部门主办的“民族产品博览会”,每次都收获颇丰。2013年9月,以藏(汉)文书法、多派唐卡艺术为主题,集团成功与援藏基金会、中国书法家协会、西藏书法家协会等联合主办了“汉藏文化交融——民族团结月书法唐卡展”大型文化展会交流活动。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原书记、驻会副主席赵长青指出,该次活动对推动藏汉文化结合,对宣扬西藏文化,促进西藏文化产业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集团旗下的唐古拉风演艺中心更是促进文化交流的大平台。演艺中心先后推出了深受大众喜欢的《唐古拉风》《高原红》《雄鹰飞翔》《出走的鹰》《唐古拉风暴》等570多部民族音像制品,并先后培养出了琼雪卓玛、扎西尼玛、洛桑顿珠、格桑梅朵等100多名优秀藏族歌舞艺人。
 
  此外,集团还先后出版了《西藏多派唐卡经典赏鉴》《年叙·多吉顿珠和丁嘎的唐卡作品》等图书,很好地发扬“多派唐卡”的艺术风格,满足广大唐卡艺术爱好者和收藏者的需求。
 
  岗地集团以创新西藏文化为载体,不断拓展文化产业项目,实现了自身的良好发展。但这并不是这只高原雄鹰的终点,岗地人希望用文化发展的成果普惠人民群众。张志勇在全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岗地集团从‘小不丢’到‘大集团’的发展离不开中央和自治区主导的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集团的发展历程,受益于国家和区党委、政府的优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也是步入文化体制改革的现实例证,将来所取得的成就,岗地人会全部回馈社会和人民。”
 
  对于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西藏而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促进西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就业,还可以刺激消费,对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多年来,岗地集团通过兴办企业实体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就业机会,解决劳动就业数千人,每年增加人均劳动就业收入上万元,被拉萨市评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先进富民集体”单位。这些就业岗位对解决当地农牧民群众的经济困难等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深受当地政府和农牧民群众的欢迎,大大促进了地区文化教育、就业水平的提高。此外,集团还培养民族文化传承艺人200余名,先后被国家文化部、自治区政府评为两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