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国内海拔最高实景剧《江孜印迹》首演成功

2014-08-20 09:38:05   来源:中国上海网   


  原标题:20年见证雪域高原巨变 上海援藏干部有力推动日喀则地区发展

  1904年,西藏日喀则江孜县军民曾谱写反抗英国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英雄篇章。日前,这座“英雄城”的故事被搬上了舞台——国内海拔最高的实景剧《江孜印迹》首演成功。据了解,这部实景剧总投资2000万元,全部由上海援藏资金投入,是目前西藏74个县中仅有的一个县级实景剧。

  上海援藏干部、江孜县委书记孙嘉丰介绍说,实景剧中150名主要演员、100名群众演员都是当地农牧民经专业舞蹈培训登台演出。演员年龄跨度从14岁到60岁,在辛苦的排练中,从未有人喊累,因为“能够将从祖辈、父辈那里听来的故事真实呈献”是他们最为开心的事情。与此同时,利用农闲时节前来排练的农牧民也因此实现增收——“排练时每人有100元报酬,演出后收入还会增加。”

  援藏机制新探索“造血”功能初显现

  这台实景剧,或许在上海对口援藏项目中并不显眼,但其意义却不容小觑。“平日挂在嘴边的‘造血’功能通过这个项目得以体现。”上海第七批援藏干部领队、日喀则市委副书记戴晶斌表示:“我们提出在援藏项目推进上要变‘行政主导型’为‘市场支撑型’。发挥援藏干部整合对接当地资源禀赋和内地市场要素的优势,培育当地市场主体,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选择适合市场化运作的项目是打造“市场支撑性”援藏机制的前提。除了《江孜印迹》外,集种植和旅游为一体的江孜农业园区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将来有望成为集观光农业与休闲农业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藏王宫遗址及紫金湿地将被打造成以“庄园式主题酒店休闲度假”为主导功能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这些项目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公司化运作,援藏干部只做项目的“助推器”和“润滑剂”。上海援藏干部、江孜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张裔坦言:“公司化运作的好处是由专业团队操作,更适应市场规律。而且由于公司需要盈利,他们在项目运作中会充分考虑项目发展的可持续性,只要项目顺利运营,就会给当地带来财政收入,实现普通群众增收。”

  据了解,资源丰富而独特的西藏文化旅游产业正逐渐成为对口援建的重要抓手。据戴晶斌介绍,江孜县注重挖掘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及“红河谷之旅”的文化内涵;萨迦县以萨迦古城保护开发为统揽,大力加强旅游大道、县城防护林等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拉孜县按照“以文促旅”的发展思路,努力形成以“堆谐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品服务体系;亚东县依托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打造多庆村新农村示范点、神女峰观景平台等文化旅游项目;定日县则以打造珠峰生态文化旅游先行示范区为引领,提升珠峰旅游品质。

  干部“优中选优”项目民生为本

  1994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针,会上明确上海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地区。次年5月,上海首批49名干部开赴雪域高原。到如今已经整整20年,上海先后选派7批376名优秀干部进藏工作。

  上海在选派援藏干部时,坚持“优中选优”。20年来,说起上海援藏干部,西藏干部群众公认他们“是对口支援工作的典范”。记者最近在日喀则走访5县,对于上海援藏干部,居民们总会翘起大拇指。正是他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保证了一批民生事业项目取得显著成果。

  教育援藏方面,在援建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地区中专教学楼等基础上,五县中学、中心小学配套建设了师生宿舍楼、食堂、浴室等,配置了课桌椅、电脑、图书、仪器等教学设备,改善师生教学、生活条件,同时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到上海进修学习,促进日喀则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目前,本市对口支援的五个县都已顺利通过了“普九”、“普六”教育验收,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已建成全区唯一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寄宿学校。

  卫生援藏方面,健全地、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建和扩建地区人民医院和五个县人民医院,援建地区人民医院中心供氧站、医学影像楼、急救中心等,不断完善五个县乡镇卫生院的硬件设施和医疗设备。

  文化援藏方面,通过援建地区宗山博物馆、扎寺文化广场、上海体育场、藏胞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进一步丰富日喀则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自援藏之初,上海就成立了援藏工作领导小组,2010年更名为“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第一副组长,共56个成员单位组成。领导小组每年召开全体会议,统筹协调、研究决策对口支援工作重大事项。目前,上海已形成全市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分层推进的援藏工作格局,确保了援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