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对口援藏20周年:在开放搞活中焕发活力

2014-08-11 09:55:47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赵书彬


\
  忙碌的樟木口岸。 记者 高加库 摄
 
  封闭导致落后,开放决定发展。纵观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经济体是在封闭中实现经济社会飞跃的。
 
  1959年前的西藏,并不是一些人口中的“香格里拉”。在封建农奴制度的严重阻碍下,旧西藏封闭落后,经济社会停滞不前。民主改革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新西藏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历史跨越。
 
  20世纪80年代,西藏与全国一道,掀起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热潮。为了帮助西藏发展,1980年和1984年,中央先后召开第一次和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西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式经济转变为开放式经济,从供给型经济转变为经营性经济的指导方针。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对口援藏、分片负责、定期轮换”的重大决策。
 
  随着援藏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和西藏工作发展新要求,援藏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形成了经济援藏、干部援藏、人才援藏、科技援藏四大援藏工作机制,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援藏格局。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对口支援工作深入推进,构建起西藏开放型经济新机制、新态势,提高了西藏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经济活动的商品化水平,使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践行开放援藏战略,“开放换血”、“招商活血”、“产业造血”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思想解放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思路有多宽,发展的路子就有多宽。招商引资是解放思想,开拓市场潜力、激发开放动力、提升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20年来,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不断深化开放发展战略,积极“请进来、走出去”,招商引资工作成绩辉煌,有力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在招商引资的火热浪潮中,活跃着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的身影,正是他们的创新思路、真抓实干,以开放的视野抓招商引资,以招商引资促进地方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强大的“造血”功能,增强了发展活力。
 
  那曲物流中心选址在西藏境内气候条件最差的地区,既远离中心城市,又没有工业基础,刚刚竣工即面临“无物可流”的尴尬局面。物流中心如何发展?弄不好其拉动那曲乃至西藏发展的战略设想将沦为空想。
 
  “这都是落后思想在作怪!”这些议论传到了沈阳市援藏干部、时任那曲物流中心管理局局长项洪峰耳朵里,他淡淡一笑地说:“国家的投资是‘逆着走’,主要破除发展瓶颈;我们的任务是‘顺着走’,借此平台进行产业开发。只想着旧的‘输血’发展方式,不想‘造血’,那真是‘out’了。”看到了物流中心发展的关键所在,项洪峰分析:青藏铁路物流中心选择那曲并建成投运,为那曲先于西藏其他地区发展工业创造了条件,一是要与青藏铁路公司联合出资组建西藏西铁物流有限公司,二是要建设那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项洪峰到物流中心4年,那曲物流中心成为了西藏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一个亮点,有力促进了藏北的发展。到2012年11月,物流中心累计签约引进企业82家,协议投资突破48亿元,长期战略投资120亿元;园区完成工商注册企业57家,注册资金突破3.8亿元,贡献税收突破4.4亿元。当初发展工业促进物流业的思路开始成为现实,当初人们的观望和怀疑,都已烟消云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句话一直伴随着对口援藏20年的工作过程,也一直是援藏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激活西藏发展活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开放换血”、“招商活血”、“产业造血”促进援藏工作的思路不断成型。
 
  林芝地区素有“西藏江南”之称,被视为藏东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旅游资源禀赋突出。第六批广东援藏工作队一入藏,“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便刻入脑海。时任第六批广东援藏工作领队、林芝地委副书记李雅林和工作队员们取得了共识,将发展的战略目光投向了旅游产业。
 
  作为广东援藏工作重点的鲁朗国际小镇的建设引人注目。广东省知名企业保利集团、恒大集团、珠江投资和西藏雅鲁藏布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纷纷踊跃参与投资,预计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将超过25亿元。
 
  第七批广东援藏干部领队蔡家华介绍说:“我们将以鲁朗小镇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打造藏东南‘四点一线’精品旅游线路;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网络’的旅游产业援藏新模式;动员广东的民营旅游企业参与林芝旅游发展。扶持农户开藏族特色的家庭旅社,让他们参与到旅游致富中。”
 
  北京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在产业支持上,建立了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帮助拉萨柳梧新区、堆龙德庆工业园发展产业项目。引进北京住总集团、首旅集团等大型企业参与拉萨文体中心、嘎玛贡桑小区改造、德吉罗布儿童乐园等重点项目援建。做好驻京企业到拉萨的投资服务引导,组织国内外企业到拉萨考察,搭建与中外企业交流对接平台。
 
  招商引资与产业建设相结合的援藏模式和成功案例不一而足、数不胜数。广大援藏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把内地的好做法、好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到西藏工作中来,影响和带动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思路,增强了各级班子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经过20年的实践与探索,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扩大开放是深化对口支援、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环。“开放换血”、“招商活血”、“产业造血”的援藏经验更是扎根在雪域高原,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提升开放援藏水平,助力西藏“走出去”
 
  “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才能推动西藏经济更好、更快、更可持续的发展。20年来,对口援藏工作按照中央要求,立足西藏实际,着眼西藏扩大开放,在“引进来”的同时,更加注重“走出去”战略,积极促进西藏企业、干部群众与内地的交流,进而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武汉,最繁华的解放大道上,有一家名为“西藏印象”的店面。神秘的藏香,精美的唐卡,独具藏式风格的花草鸟兽图,这里除了展示“最炫民族风”外,还是全国首家汉藏文化交流基地。“西藏印象”主任斯朗·丹增曲培介绍,作为西藏在内地的窗口,基地承担了汉藏交流的各项活动,不断将内地的先进技术、管理模式、民间资金等向西藏输入。
 
  “我现在的藏鸡养殖规模与武汉市援藏工作队密不可分,我会继续努力带领周边群众发家致富。”泽当镇远近闻名的藏鸡养殖大户益西卓嘎说。益西卓嘎2002年开始从事禽类养殖,当时只有200只鸡。2008年,援藏干部安排益西卓嘎赴武汉参观培训,她看到了内地养殖场的先进运作模式,回乃东后借助援藏资金,采取“协会+农户”的运作方式,向农户提供鸡苗、饲料、防疫、技术指导,并回收农民养的成鸡,大户带小户、小户带散户,养殖规模迅速扩大,现在每年产值过千万元,带动500多户农民增收达180多万元。
 
  2013年8月,对口支援墨脱县工作队进藏之初,就选派了5名当地医务人员到佛山市中医院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学习;另选派了9名农业技术干部到广东梅州、四川雅安学习茶叶种植技术。9月,借广东举办“安博会”之际,组织了墨脱县乡镇干部赴广东省佛山市三水荷花世界、梅县八乡山万亩高山绿茶种植示范基地、珠海横琴新区等地进行参观学习。
 
  上海援藏工作队积极探索项目援藏新形式、新方法,千方百计牵线搭桥,积极为西藏企业走出去、上海企业进藏创造条件。
 
  各援藏工作队重视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引进技术、培训农牧科技人员,培养了一大批农牧民科技示范户,大力培养思想好、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在援藏干部的“牵线搭桥”下,内地与西藏频繁展开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大批受援地群众赴内地考察学习经济建设、旅游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在中央关心、全国支援下,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激发出蓬勃的创造活力。在各类援藏项目的带动、援藏干部的引导下,过去只会种田、放牧的农牧民,学会了养奶牛、育苗、发展沼气等现代生产技术,有的群众利用农闲到外地打工,有实力、有经验的人则建工厂、包工程,涌现出了一大批致富能人。全区各族农牧民如今正靠着勤劳的双手,昂首阔步走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墨竹工卡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林生如是说。
 
  对口支援20年来,开放援藏力度不断加大、水平不断提升,为西藏构建开放型经济格局注入了强大动力。2012年,西藏自治区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加强国内区域合作”、“扩大境外开放合作”、“完善援藏机制”,构建西藏开放型经济格局的目标。构建开放型的经济意味着要从局部开放过渡到全面开放,意味着从积极“引进来”到主动“走出去”,力争实现更高层次、更多维度、更多联动的开放格局。
 
  新的形势下,对口援藏如何助力西藏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西藏同内地特别是对口援藏省市的交流与合作如何进一步加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口援藏工作迎来新的任务和挑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号角下,对口援藏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助推西藏的明天更加辉煌。
 
  拓展开放援藏内涵,促进西藏开放型发展
 
  改革增动力,开放添活力。对口援藏20年来,各援藏省市紧紧抓住开放这个战略突破口,不断做高做宽做大援藏的层次、领域、平台,积极促进西藏经济开放型发展,使开放援藏的内涵不断拓展、深化,有力助推了西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江苏省与拉萨市签订《共建苏拉产业合作平台协议》,积极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努力促进苏拉产业合作向产业转移、企业培育、产品创新、市场开拓等全方位发展;湖北省依托省内市场营销优势,以打好“高原绿色”品牌为切入点,连续7年在湖南长沙举办的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上大力推广山南优质农产品,拓展了西藏高原绿色产品市场;第四次全国文化文物援藏会议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拉萨市签订了《文物考古合作协议》,内容涉及考古研究、人员培训和交流、设备援助、图书资料互换等。
 
  在援藏省市的积极努力下,西藏与国内区域合作、行业合作不断加强,西藏正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圈、陕甘青宁经济圈、大香格里拉经济圈,区内区外两个市场得到整合和利用。
 
  在积极推动西藏扩大沿边开放合作中,对口支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吉隆跨境经济区是促进西藏边贸发展,打通南亚陆路通道,改善周边经贸关系的重要布局,商务部帮助西藏编制吉隆跨境经济合作区长远规划,改善西藏开放型经济整体布局,提高西藏对外开放水平。在亚东,援藏干部依托亚东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色产业、城镇化、项目投资、优化环境5篇文章,培植新的增长点,还成功举办了仁青岗边贸市场开放5周年庆祝活动和首届国际边贸旅游文化节、首届中印经贸促进会。同时,在援藏力量支持下,吉隆口岸、樟木口岸、亚东口岸、普兰口岸、日屋口岸的基础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为西藏发展边境贸易打下了良好基础。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经过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西藏必将乘着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春风,踏浪前行,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