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高原上的“乌兰牧骑”

2014-08-06 09:57:11   来源:西藏日报   


\

当雄县民间艺术团在“五下乡”活动中为基层农牧民群众送去文艺演出。本报记者 廖云路 摄

  2004年,西藏组建了首批18支县民间艺术团,将其正式纳入西藏基层公共文化队伍体系。经过10年来的发展壮大,民间艺术团已成为抢救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展繁荣基层文化事业、丰富和活跃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

  西藏民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艺术,昔日无人问津的民间艺术,今天得到了很好继承和发扬。长期以来,西藏各县级民间艺术团为基层农牧民带去藏戏、话剧、歌舞等文化演出,有效弥补了西藏专业文艺团体总量有限、服务覆盖面不广的不足,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5月底上海大剧院举行的亚信会议文艺晚会上,当来自西藏拉孜县的几十名年轻小伙手持扎念琴,身着统一的藏族服饰亮相时,前来参会的各国宾朋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几十名西藏小伙是拉孜县民间艺术团的演员,他们在欢快音乐的伴奏下,跳着整齐的“踢踏舞”——拉孜“堆谐”。“堆谐”是在日喀则地区广为流行的一种具有藏族特色的民间舞蹈。这一传承千年的藏民族歌舞伴随着民间艺术团演员们的演出,从田间地头逐步进入全国乃至全世界观众的视野。

  “全区各县民间艺术团来自基层、服务于农牧区群众,用‘三贴近’和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为基层农牧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科技、卫生和法律知识,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推动西藏基层文化事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厅厅长尼玛次仁说。

  近年来,西藏“多管齐下”加强民间艺术团建设工作。在队伍建设上,确定了到2015年实现“县县有民间艺术团”的目标;在投入机制上,建立了“四个一点”的投入办法(自治区、地市、县财政补助一点,民间艺术团自身筹措一点),明确了各地市和县财政相应提高投入的要求;在管理体制上,文化厅制定出台《全区民间艺术团管理办法》,解决部分县民间艺术团事业编制及人员转岗、分流,有效稳定了队伍,有力推动了民间艺术团的发展。

  在去年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上,山南琼结的民族歌手扎西拉宗凭借一曲《珠穆朗玛的故乡——西藏》荣获了金奖。在其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西藏文化部门专业老师的辅导和对参赛曲目的精心创作、编排,以及为提高基层文化队伍业务素质和水平组织开展的文化艺术培训工作。

  日喀则地区仁布县民间艺术团是一支刚成立不久的民间艺术团。针对演员基本以农牧民群众为主,舞蹈基本功和节目编排能力欠缺的情况,自治区群艺馆特别挑选了5名辅导老师,免费开放馆内排练场地,围绕舞蹈基础训练、节目编排等课程开展了20天的集中培训,演员们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过去,日喀则地区只有江孜、康马两县拥有民间艺术团。但作为文化资源的大地区,近年来,在日喀则地委、行署的大力支持和各地市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市陆续开始成立自己的民间艺术团。今年是江孜抗英110周年,江孜县投资3000余万元创作了《江孜印迹》大型实景剧,演员主力军就是县民间艺术团。

  日喀则地区文化局局长金巴洛珠介绍:“从2013年起,地区财政拨出专项经费,从体制、机制上对民间艺术团进行扶持,对各地市民间艺术团的年补助标准由过去的8万元提高至10万元,并一次性给各县民间艺术团解决20个公益性岗位,一共360个岗位。各地市对民间艺术团的年补助标准也由8万元提高至不低于10万元。”

  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西藏民间艺术团多次参加了全国性文艺表演和竞赛交流活动,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成都等地,出色完成了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成都国际非遗节、康巴文化节等重大演出任务,获得了众多荣誉。各民间艺术团已经成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展示传统文化魅力和宣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伟大成就的生力军。

  “今年,西藏将加快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去年已建成的382个乡镇文化站和7个民间艺术团排练场所的设备配备和投入使用工作,抓紧建设去年未建成的161个乡镇文化站和32个民间艺术团排练场所,并组织和动员全区各级专业文艺团体、群艺馆和县民间艺术团创作力量,完成300个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尼玛次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