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进入雷电高发期

2014-08-04 10:35:16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蒲洪 记者 李亚蕾 实习记者 殷琴


  原标题:今年7月西藏全区监测到1万多条闪电
  
 \
  闪电划过拉萨上空。
 
  西藏目前已处于雷电高发期。据自治区气象局防雷中心工程师罗骕翾介绍,受地理位置影响,加上高原极为复杂的地形地貌及多变的生态环境,导致西藏雷暴天气较多。西藏雷电高发期为每年的7、8月,就全区分布而言,中部地区雷电频发。
 
  每年7至8月
  是西藏雷电高发期
 
  西藏雷电最早发生在3月,最晚在11月,基本上每年7、8月为雷电高发期。记者从自治区气象局防雷中心获悉,统计数据显示,西藏今年4月基本没有发生雷电天气,5月监测到闪电215条,6月监测到5708条,7月截至7月31日下午16时45分共监测到闪电11059条。雷电监测平台工作人员表示,西藏雷电发生在3至11月,其中集中发生在6至9月,“3月至7月呈增加趋势,8月至11月呈减少趋势,其中6月开始明显增多,10月开始明显减少。”
 
  从闪电逐月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西藏闪电发生的频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状;而闪电逐时统计图则显示,每日闪电发生频率较高的有两个时间段,即当日14时至23时和次日2时至9时。该工作人员解释,闪电定位仪监测到的闪电为云间闪,云层之间有雷电活动时都能精确监测,而市民肉眼看到的雷电活动则是云地闪,所以市民觉得闪电高发期应在17时以后,而监测数据则在14时以后。
 
  全区而言
  中部地区雷电频发
 
  罗骕翾表示,就历年而言,西藏那曲地区雷电频发。从今年5月、6月、7月雷电发生情况分布图中可以看出,西藏雷电高发区域为中部地区,即拉萨市、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东北部和那曲地区东南部,昌都地区有些年份雷电频发,有些年份则较少。
 
  从各地(市)2012年至2014年第二季度闪电监测图中可以看出,近三年中2013年全区各地(市)闪电拉萨市闪电频次最多, 2014年统计数据中拉萨市、那曲地区东南部、昌都地区北部、日喀则地区西部、山南地区北部发生闪电较多,林芝地区闪电较少。“林芝地区闪电少,与其海拔较低、雷暴云活动较弱有密切关系。”该工作人员表示,西藏雷电高发区域集中在中部,尤其以那曲地区较频繁,主要是受海拔高等因素影响。
 
  与去年相比
  今年雷电数据略少
 
  从自治区防雷中心2012年至2014年第二季度闪电对比图中可以看出,今年4至6月西藏闪电数据较少,且主要集中在5、6月。“今年4至6月闪电发生较少,与汛期到来时间较晚有关。”该工作人员表示。
 
  自治区防雷中心雷电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4年7月西藏雷电发生的次数分别为:22875条、14671条、11059条,显然近三年来西藏雷电发生频率在降低,与2012年相比,今年7月雷电发生次数减少了约一半。
 
  从拉萨市近三年7月雷电发生的次数来看,2012年发生2753条,2013年1316条,2014年1206条,与全区雷电发生频率一样,拉萨市近三年来雷电发生次数也是大幅减少。
 
  近15年来
  雷电灾害有递增趋势
 
  罗骕翾表示,从雷电受灾对象来看,西藏雷灾受灾对象涉及面广,有人员、建筑物、畜牧业、林业及广泛使用电子信息系统的各行各业,县级以下乡镇农牧区发生雷灾的数量在西藏雷灾中占重要比重。此外,城镇雷灾主要表现在家用电器等电子、电气设备的损坏以及公共服务的中断,比如区域性停电;而农牧区的雷灾主要表现在人员和牲畜的伤亡上。
 
  西藏雷电灾害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罗骕翾说,自治区防雷中心通过对近15年来的雷灾统计分析显示,西藏雷电灾害呈现出增加趋势。
 
  自治区防雷中心工作人员提醒,单位、个人等若发现雷电灾情可及时拨打电话0891-6345260报送信息至自治区防雷中心,该中心将视灾情的严重性及信息报送的及时性,给报送单位、个人30至80元不等的信息费。
 
  提醒:雷雨天 不要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自治区气象局防雷中心工程师罗骕翾介绍,雷电来临时,躲到室内是比较安全的,但只是相对室外而言。
 
  罗骕翾提醒大家,室内防雷要注意:关闭好门窗;尽量远离金属门窗、金属幕墙、有电源插座的地方;不要靠近、触摸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房屋如无防雷装置,最好不要使用任何家用电器,包括电视机、计算机、有线电话、洗衣机等,最好拔掉所有的电源插头;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雷雨天气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罗骕翾表示,室外活动更要注意防雷,可迅速躲入有防雷装置保护的建筑物内,例如汽车等;打雷时切忌狂奔;远离树木、电线杆等高耸、孤立的物体;不能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铁路轨道附近停留;不要将带有金属材质的东西扛在肩上;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及作业;找一块地势低的地方,尽量降低重心,不能躺在地上,要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