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在“生命禁区”铸就精神丰碑

2014-06-27 10:54:48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王杰学


  山峰入云,风雪弥漫。
 
  甘巴拉,名副其实的“生命禁区”。
 
  环境越恶劣,斗志越坚强。近半个世纪以来,甘巴拉雷达站官兵向生存环境极限挑战,战胜冰雪严寒和高原缺氧,凝练成的“甘愿吃苦、默默奉献、恪尽职守、顽强拼搏”的“甘巴拉精神”成为驻藏空军官兵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93年7月,甘巴拉雷达站被空军党委授予“甘巴拉模范雷达连”荣誉称号;1994年6月,甘巴拉雷达站被中央军委授予“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荣誉称号。
 
  从此,“甘巴拉精神”响彻雪域高原,享誉全军、全国。
 
  传承家宝——
 
  荣誉,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艰苦奋斗,是甘巴拉雷达站的传家宝,是“甘巴拉精神”的灵魂。
 
  随着雷达站的发展变化,面对“生活条件好了,艰苦奋斗精神还要不要”的观念挑战,雷达站党支部紧扣社会发展脉搏,根据不同时期官兵的特点,与时俱进地发展丰富着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
 
  1996年冬天的一次支委会上,指导员阳吉才提出:是不是趁着冬季训练保障任务不重,全站官兵齐动手,把一块荒地改造成菜地。
 
  提议得到大多数支委的赞成。但司务长朱志成却提出了反对意见:现在伙食费比较高,已不需要用农副业生产来补贴,而且站里已经有了大棚和菜地,不要把官兵搞得那么辛苦。
 
  司务长朱志成的意见代表了一部分官兵现实思想。后来,在甘巴拉雷达站类似于生活条件改善了,艰苦奋斗还有没有必要坚持的争论还有过几次。
 
  针对官兵的思想实际,站党支部以“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有所作为”为主题,深入进行艰苦奋斗教育,教育官兵正确认识艰苦与奋斗的关系,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大家领悟艰苦奋斗的具体价值,使官兵对艰苦奋斗这个传家宝有了新的认识。
 
  十几年来,每届党支部都要带领官兵自力更生进行一些连队建设,开荒地、修菜田、植草皮,让官兵感受到了奋斗的乐趣。
 
  在雷达站,党支部还一直坚持把满足官兵的合理需要作为弘扬艰苦奋斗的一个前提。
 
  1998年,站里曾搞过一次官兵日用生活品调查,结果每名官兵都有护肤和防晒用品。许多官兵在接受调查时说:“以前人们都说西藏的兵长得黑,甘巴拉雷达站官兵更黑。不就是因为我们驻守的阵地海拔高,紫外线强吗?其实我们也需要美。”
 
  于是,关注官兵美的琐事成了党支部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中的一个新内容。时任站长胡大庆说:“过去我们片面要求艰苦奋斗,官兵们使用护肤品被视为奢侈、娇气。结果,由于不注意自我保护,个别官兵还得了皮肤病。”
 
  十几年来,尽管阵地上的工作生活条件一天天在改善,但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改变。站党支部一方面教育官兵在自然环境里要艰苦奋斗,一方面针对新时期官兵的合理需要,积极为官兵营造良好的氛围。
 
  牢记职责——
 
  守护西藏领空安全
 
  甘巴拉雷达站担负着空中警戒、军民航飞行引导保障任务。
 
  1965年10月组建以来,完成重要军事任务、专包机飞行以及民航雷情保障50万余架次,雷达情报优质率达99.9%以上,先后2次荣立集体二等功,三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自被中央军委命名“甘巴拉英雄雷达站”20周年以来,一茬茬甘巴拉人,用青春和热血、激情和智慧,在海拔5374米的雷达阵地警惕苍穹,守护西藏领空安全。
 
  战士张建,2011年11月入伍,在阵地担负值班6个月,每次上阵地都有严重的高山反应,但是,不管自己如何难受,他都坦然告诉战友们,如果一个甘巴拉人不能上阵地担负值班,就是再优秀,也只是徒有虚名。
 
  2014年3月,他坚持上阵地担负值班任务,但是严重的高山反应使得他吃啥吐啥,最后人已经虚脱,连话都说不出来,他还是要坚持。
 
  最后,在教导员李再华的命令下,他才下山到军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病愈后,他还提出上阵地,但是遭到支部的拒绝。
 
  用战士的话说:“在甘巴拉,如果不能上阵地,就不配做一个真正的甘巴拉人!”
 
  职责催生热情、职责召唤使命。如同张建一样,所有甘巴拉人都肩扛守卫蓝天的伟大使命责任,坚守在生命禁区,奋斗在冰峰雪岭。
 
  新一代甘巴拉人牢记肩负的使命责任和组织重托,自觉继承和弘扬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价值的“甘巴拉精神”,坚持战斗力这个根本的唯一标准,立足现有装备和条件,苦练保障硬功。
 
  几年来,甘巴拉雷达站官兵先后参加多次军演,以及组建雷达分队赴西北某基地参加红蓝对抗演习等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为了提高官兵战斗队思想意识,李再华说,两年来,雷达站支部开展了“条件越艰苦、责任越重大、任务越艰巨”主题实践活动。在训练成绩上坚决做到“三个不满足于”:不满足于与自己的过去比;不满足于保障一般空情任务;不满足于仅在高原雷达兵中当先锋做表率。
 
  操纵员宋臣臣,入伍以来一直在甘巴拉站,既是单位管理尖子,更是专业能手。在去年保障使命行动陆空联合演习任务中,在没有任何自动化设备辅助的情况下,完成22批空情人工编批上报,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肯定,并被评为空军百名优秀操纵员。
 
  三年来,雷达站有3名同志被评为优秀操纵班长,并且培养了8名新装备专业技术骨干。通过发挥甘巴拉“专业技术尖子培养基地”作用,为西藏空防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发展——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甘巴拉人按照“甘巴拉要成为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基地,官兵成长进步的实践基地,培育战斗精神的强训基地,全面建设的示范基地”的总要求,不断赋予“甘巴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为把“甘巴拉精神”进一步弘扬好传承好,2013年,甘巴拉站官兵自发成立了“甘巴拉基金”,号召全站官兵过上好日子不忘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觉做到“少抽一包烟,多献点爱心”,募捐所得款项用于资助为甘巴拉做过贡献的老甘巴拉人、用于帮助官兵中确实需要帮助的人。
 
  “甘巴拉基金”成立以来,共募集善款1.6万余元,帮助了2008年休假期间因帮助邻居家小孩到医院看病而遭受车祸意外身亡战士郑佑松的遗孤,以及家庭困难的戴云松2名同志。
 
  2013年,通过参加区外雷情保障任务后,雷达站党支部坚持眼睛向内,拓展视野,用“显微镜”看自己的不足,用“放大镜”看自己的问题,在差距中找不足,在成绩面前找问题,以装备的全功能训练为切入点,扎实开展“争创学习型军营,争当学习型军人”活动,号召大家对照不足抓学习,不断提高能力素质,以过硬素质迎接挑战。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甘巴拉雷达站党支部开展了“履特殊之职、尽特殊之责、守特殊之纪、做特殊贡献”教育讨论,让官兵在与内地部队的对比中感受党中央对西藏军人的特殊照顾和待遇,进一步夯实官兵扎根西藏、奉献高原的思想基础。并且通过“光盘行动”、“舌尖上的浪费数据分析”等讨论,进一步夯实官兵“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勤俭节约意识。
 
  时间的长度是某种相对的东西,而精神的力量却闪耀着永恒的光亮。
 
  仰望5374米的山巅,宛如一座巍然耸立的丰碑。数十年来,一茬茬甘巴拉人,正是在“甘巴拉精神”的感召下和净化中,洒下青春,洒下热血,在“生命禁区”铸就了一座不朽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