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2013年西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全文)

2014-06-05 09:09:26   来源:西藏日报   


  2013年,全区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为核心,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按照建设美丽西藏的总要求,坚持在发展中重保护,在保护中促发展,强化生态保护、狠抓污染减排、严格执法监管、加大能力建设,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全区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状态。

  环境状况

  水环境

  2013年,全区主要江河、湖泊水质状况保持良好,达到国家规定相应水域的环境质量标准。

  主要江河水系。2013年,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主要江河干流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域标准;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等流经重要城镇的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域标准;发源于珠穆朗玛峰的绒布河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水域标准。

  湖泊。2013年,羊卓雍湖、纳木错水质总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水域标准。班公错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水域标准。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拉萨市4个饮用水水源地及其它六地区行署所在地城镇的15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保持良好,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域标准。

  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013年,全区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为25773吨,氨氮(NH3-N) 排放总量为3193吨,控制在国家核定的范围内。

  措施与行动。2013年,山南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及收集系统工程基本完成。日喀则市、狮泉河镇、樟木镇等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亚东县、八一镇污水处理厂即将开工建设。达孜、贡嘎、昂仁等11个县城以及吉隆口岸的污水处理及收集系统项目正开展前期工作。完成了林周、墨竹工卡县城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试点工程前期工作。

  2013年,组织开展了西藏自治区2012年度主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中期评估、西藏自治区水源地和加油站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实行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月报制度。落实地方财政专项资金1923.14万元,实施了24个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在全区开展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

  根据国家良好湖泊保护计划,编制了《西藏纳木错生态环境保护试点2013年度实施方案》,落实资金4000万元,实施了生态保护项目。编制了《羊卓雍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3—2015年)》和《羊卓雍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大气环境

  2013年,全区主要城镇大气环境质量整体保持优良,拉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日喀则市、泽当镇、八一镇、昌都镇、那曲镇、狮泉河镇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重点城市空气质量。2013年,拉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二氧化硫(SO2)日均值介于0.004~0.032毫克/立方米之间,年均值为0.01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日均值介于0.007~0.040毫克/立方米之间,年均值为0.019毫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日均值介于0.07~2.72毫克/立方米之间,年评价为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为2.0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

  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均值介于0.024~0.454毫克/立方米之间。细颗粒物(PM2.5)日均值介于0.011~0.101毫克/立方米之间,年均值为0.026毫克/立方米。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介于0.044~0.232毫克/立方米之间,年评价为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0.146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臭氧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拉萨市降尘量平均为8.2吨/(平方千米·30天)。

  按空气质量指数(AQI)统计,拉萨市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5天,占94.52%,轻度污染占4.38%、中度污染占0.55%、重度污染占0.27%、严重污染占0.27%。

  主要城镇空气质量。2013年,6地区行署所在地城镇,二氧化硫(SO2)日均值介于0.001~0.119毫克/立方米之间,年均值为0.01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日均值介于0.001~0.076毫克/立方米之间,年均值为0.013毫克/立方米,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

  日喀则市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介于0.012~0.148毫克/立方米之间;泽当镇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介于0.006~0.435毫克/立方米之间;八一镇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介于0.006~0.120毫克/立方米之间;昌都镇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介于0.011~0.410毫克/立方米之间;那曲镇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介于0.011~0.216毫克/立方米之间;狮泉河镇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介于0.010~0.148毫克/立方米之间。6地区行署所在地城镇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57毫克/立方米,总体上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2013年,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评价,6地区行署所在地城镇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为:日喀则市100%、泽当镇97.0%、八一镇100%、昌都镇79.2%、那曲镇96.4%、狮泉河镇100%。全年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其原因主要是冬春季节降水少、气候干燥、大风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导致空气中浮尘增加。

  珠穆朗玛峰区域空气质量。2013年,珠穆朗玛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在良好状态,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

  酸雨。2013年,拉萨市降水pH值在7.0-7.4,未出现酸雨。

  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013年,全区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为4192吨,氮氧化物(NOx) 排放总量为44306吨,控制在国家核定的范围内。

  措施与行动。2013年,拉萨市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与全国其它73个重点城市同步开展了细颗粒物(PM2.5)、臭氧(O3)、一氧化碳(CO)监测并向社会公布实时监测数据。加大了3家国家重点、12家自治区重点监控大气污染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制定了《西藏自治区油气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开展了拉萨市机动车尾气排放超标专项治理工作。新增3家机动车环保检测机构,开展机动车尾气检测。

  全区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截至2013年底,全区累计投入农村沼气建设资金为117846万元,完成全区7地(市)59个县22万户农村沼气池建设。2013年,通过金太阳示范工程和西藏自治区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全区共新建太阳能光伏户用系统50337套,装机容量1.3万千瓦;新建(改扩建)光伏离网电站269座,装机容量0.54万千瓦。

  声环境

  2013年,拉萨市环境噪声声源构成中,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生活娱乐噪声仍占主导地位。

  2013年,拉萨市功能区环境噪声昼夜等效声级范围为:1类区昼间介于36.0~50.9分贝之间,未超标;夜间介于30.8~44.3分贝之间,未超标。2类区昼间介于42.8~66.5分贝之间,超标率为75%;夜间介于32.3~59.9分贝之间,超标率为50%。

  2013年,拉萨市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较好,等效声级介于62.4~73.5分贝之间,年均值为66.8分贝,年均值较上年下降2.7 %。测定道路总长度为52.95千米,超标路段达11.8千米,超标率为20 %。

  措施与行动。2013年,全区持续开展公共场所噪声污染专项治理,推进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在噪声扰民的多发季节,充实执法力量进行集中查处。加大了施工和娱乐噪声扰民问题的监管与查处力度。继续开展全区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控制与监督检查。

  固体废物

  全区固体废物主要为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

  工业固体废物。2013年,全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61.5万吨。

  城市垃圾。2013年,拉萨市、日喀则市城市垃圾产生量共24.4万吨,城市垃圾处理率为100%。

  措施与行动。2013年,尼木、扎囊、班戈等9个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建成投入使用。谢通门、桑日等17个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已开工建设。仲巴、申扎等19个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开展了昌都县妥坝乡、扎囊县桑耶镇等72个重点乡镇垃圾转运站、简易处理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区共有41座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

  自治区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山南地区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投入试运行。林芝、昌都、阿里地区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完成建设。日喀则、那曲地区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正在建设中。

  辐射环境

  2013年,全区辐射环境质量总体情况良好。

  2013年,全区共有放射源79枚(其中,在用放射源38枚,收贮废旧放射源41枚),射线装置940台(套)。密封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处于安全监管状态。环境地表γ辐射瞬时剂量率介于43.0~197.4纳戈瑞/小时之间,环境地表γ累积剂量率介于170.0~271.5纳戈瑞/小时之间,天然放射性水平保持在本底涨落范围内。

  措施与行动。2013年,开展了全区27个国控网点和39个区控点和1个宇宙射线点位的辐射环境监测工作,获得辐射环境常规数据3088个。重点对14家涉源单位、6家矿山和9家射线装置使用单位进行了安全监管和监督性监测,共获得监测数据2490个。

  草地/森林/湿地

  草地。2013年,全区共有天然草地面积8511万公顷,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6910万公顷。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局部地区出现草地退化和沙化现象。

  森林。全区现有森林1471.5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11.98%。

  湿地。全区湿地652.9万公顷,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3%,并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原湿地。

  措施与行动。2013年,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行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等措施,草原超载过牧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落实29050万元,实施了天然草地保护工程,其中,休牧围栏910万亩,退化草地补播273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2万亩,治理鼠虫毒草害1192万亩。

  2013年,全区共完成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104.4万亩,新封育面积58.6万亩。继续实施长江上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生态公益林3.3万亩。投入资金1690万元,完成退耕还林11万亩。落实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对全区七地(市)65个县(市、区)的1011.27万公顷国家重点公益林进行了管护。

  2013年,完成了桑桑、玛旁雍错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继续实施日喀则城郊、然乌湖、昂拉错——马尔下错、麦地卡、班公错等5个湿地保护工程;实施雅江中游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拉萨、山南段)、年楚河、多庆错3个湿地补助项目;完成色林错国际重要湿地申报工作。

  生物多样性

  西藏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是生物多样性重要基因库。

  物种。西藏有野生植物9600多种,高等植物6400多种(其中,维管束植物5700多种,苔藓植物700多种),隶属270多科,1510余属,有855种为西藏特有。有特殊用途的藏药材300多种。有212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西藏动物种类极为丰富。野生脊椎动物798种,已有125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全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1/3以上,有196种为西藏特有。西藏野驴、野牦牛、藏羚羊等为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滇金丝猴、野牦牛、藏羚羊、黑颈鹤等45种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此外,西藏还有多种特殊的裂腹鱼类,其种类和数量均占世界裂腹鱼类的90%以上;鸟类488种,有22种为西藏特有鸟类;昆虫类近4000余种。据初步统计,西藏水生生物中的浮游动物760多种,其中,原生动物458种,昆虫208种,鳃足类56种。水生植物中硅藻类共计340种。

  自然保护区。截至2013年底,全区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其中,国家级9个,自治区级14个,地市县级24个),保护区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35%。

  生态功能保护区。截至2013年底,全区已建立各类生态功能保护区22个(其中,国家级1个)。

  措施与行动。2013年,完成了《西藏自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工作。全区自然保护区基础调查工作通过环境保护部的审查。通过了拉萨周边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初步设计审查,并纳入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14年专项投资计划。完成了拉萨河源头生态功能区保护区一期、二期项目和雅鲁藏布江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项目可研报告的编制工作。完成了申扎生态监测站建设。

  环境保护专栏

  生态保护

  201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美丽西藏的意见》。继续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落实资金7.765亿元,开展3大类10项工程建设,启动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建设成效综合评估。积极争取各类生态补偿资金37.16亿元,其中,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7.64亿元,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20.39亿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9.07亿元,重要湿地生态补偿资金600万元等,逐步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完成了班戈、改则等8个县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域生态环境状况遥感监测和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落实国家农村环保专项资金4111万元,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全区生态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等地市开展了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28个乡镇被命名为自治区级生态乡镇,334个行政村被命名为自治区级生态村。

  项目管理

  2013年,环境保护部对我区多布水电站、拉洛水利枢纽工程、驱龙铜多金属矿采选工程、拉萨贡嘎机场航管楼新建工程等项目进行了批复。全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2058份(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88份、报告表649份、登记表1321份);对尚德桑日10MWp并网光伏电站项目等146个建设项目进行了竣工环保专项验收;审查了4个规划的环评文件。进一步下放环评文件审批权限,制定下发了《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委托地(市)环境保护局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13年本)》,将12个类别80类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全部委托或有条件委托给地市环保局审批。积极探索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对全区环评持证机构备案管理工作进行了清查,制定了《西藏自治区环境影响评价持证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2013年,加大了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所有放射源使用单位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加大了对电力、无线通信、广播电视等行业电磁环境的监管力度,共审查审批电磁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22份(其中,报告书12份,报告表8份,登记表2份)。开展了通信业基站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自治区辐射环境监督站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

  污染减排

  2013年,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落实污染减排工作责任与措施,完成了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拟定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细则》。落实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实施了西藏华钰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扎西康矿山含重金属废水处理工程和林周县财胜矿业有限公司老尾矿库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加强了全区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和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及转移联单等管理制度。建立了全区固体废物申报登记档案和信息库。对3家重点监控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

  执法监管

  2013年,修订了《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出台了《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考核办法(试行)》和《西藏自治区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办法(试行)》。

  环保部门组成7个排查组和3个监测组,深入72个县(市、区)对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工业企业等8大领域430余个企业(项目)进行了全面排查。对交通、水电、旅游、矿产等重大建设项目实施了生态环境监察工作,开展了以拉萨市为重点的城镇周边采石采砂集中整治。2013年全区各级环保部门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3477人次、车辆1129台(车)次,共检查企业(项目)2470家次,对存在环境问题的296家企业(项目)进行调查处理。2013年,全区共征收排污费1645万元。

  全区环保部门共接待和办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举报230件,办结230件,办结率为100%。

  环境宣教

  “6·5”世界环境日期间,全区各级环保部门结合“同呼吸 共奋斗”的主题,以建设美丽西藏,保护碧水蓝天为重点,组织开展了“环保一条街”、“防治大气污染,汽车尾气检测演练”和“亚车队骑行珠峰环保宣传”等一系列环境宣传活动,倡导全社会群策群力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召开了2012年西藏自治区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并在西藏日报上刊登了《2012年西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

  2013年,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共接待21批国内外来访团组,真实客观地介绍了西藏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2013年,出版发行《西藏环境》(内部期刊)4期,在《西藏日报》、《中国环境报》等新闻媒体上共发布210多条有关西藏环境保护的报道,全年共编发西藏环保信息390条。“西藏环境”政府网站正式开通,公开发布信息1586条。

  监测科研

  开展了水、气、声常规监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重点区域环境调查监测、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国界河流(湖泊)水质监测等工作,及时发布了重点城镇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开展了纳木错、羊卓雍错典型区域环境质量监测,青藏铁路运营期、拉日铁路建设期环境质量监测及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环评监测工作。首次组织开展了全区74县(市、区)县城地表水和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工作。2013年共取得各类监测数据4万余个,编制各类监测报告298份。

  开展了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监测评估方法与技术研究、西藏碳汇经济发展研究、县城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研究。完成了《西藏地区生态承载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队伍建设

  在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区共有各级环保机构136个,专兼职环保人员833人。2013年,组织培训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441人次,提升了环保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全国环保系统共选派15名优秀干部及 26名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监测、监察等专业技术人员到全区各级环保部门开展援藏工作,加强了我区与全国环保系统的人才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