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日喀则县县都有民间艺术团

2014-06-03 08:52:41   来源:西藏日报    


  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主力军”

  日喀则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拉孜堆谐、定日洛谐、吉隆铜甲、定结夏尔巴原生态歌舞、仁布江噶尔藏戏、南木林湘巴藏戏等享誉区内外。

  如何让这些传统民间艺术在传承中得到保护和发扬,正是日喀则探索的课题。“说到底,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关键还是在人。”金巴洛珠说,各县市民间艺术团的成立,正是让这些传统文化有了传承和发扬的“人才”。

  说起日喀则民间艺术,大伙首先想到的就是拉孜堆谐。2007年春晚上一曲《飞弦踏春》,赢得了全国观众的一片掌声,也让大家记住了这有“东方踢踏舞”美称的拉孜堆谐。

  如今,拉孜县正依托县民间艺术团,大力开发拉孜堆谐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奇权介绍,目前,收集的堆谐传统曲艺有40余个节目,在此基础上,和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创作的节目也有30余个。

  拉孜县堆谐传承人皮吉拉巴老人更是说:“民间艺术团的成立,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保护和发扬。”

  在萨迦县,记者看到,县民间艺术团表演的各类传统技艺,让人目不暇接。艺术团负责人普布次仁介绍,自民间艺术团成立后,艺术团成员就深入各乡村采风,收集具有民间特色的歌舞、服饰、曲艺,取得了很大成果。如今,强竿踏许杂技表演、霞尔巴贡剧、萨迦寺羌姆等传统文化,成为萨迦民间艺术团挖掘的典范。

  江孜县民间艺术团的朗杰也谈到,近些年来,县民间艺术团创作群舞142个、伴舞100余个、话剧小品近60场、相声70多个、扎年弹唱100余首。同时,自创编演《吉祥的日子》、《同钾》、《打阿嘎》等节目;编写《迎亲》、《江孜英灵》、《驻村工作队》等几十个大型舞台话剧和小品;收集、整理、改编的传统民间曲目如《心中唱出的哈达》、《江孜欢迎你》等。

  金巴洛珠告诉记者,依托各县市民间艺术团和全地区丰厚的文化资源,日喀则地区创作的《珠峰情怀》、《查琼拉》、《飞弦踏春》等一批地方特色浓郁、有影响力的优秀剧目,在走出去展示日喀则形象的同时,也为日喀则地区赢得了巨大荣誉,让世人记住了日喀则这片高天厚土。

  同时,从珠峰文化旅游节到江孜达玛节,从拉孜堆谐文化艺术节到萨迦八思巴文化节,这一个个节庆活动里,都能看到民间艺术团成员的身影。

  “正是这一个个专业队伍,让全地区的节庆活动更加活跃,也为宣传日喀则发挥了重要作用。”金巴洛珠说,以每年全地区的珠峰文化旅游节为例,演员阵容达到数百名,而这里面的主力军就是各县市民间艺术团。

  文化产业市场化的“动力”

  千百年来,歌舞一直作为日喀则人民自娱自乐的一种休闲方式,老百姓从没想过唱歌跳舞也能挣钱。而如今,依靠“文艺”改变自身命运乃至发家致富再也不是稀罕事。

  今年21岁的旺久是谢通门县青都乡人。2012年,谢通门县成立民间艺术团时,他成为其中的一员。如今,领着公益性岗位工资的他,再加上随团演出,一个月收入近2000元。旺久告诉记者:“他的哥哥在阿里打工,每年收入8000元左右,而他一年收入就超过20000元,文艺真正改变了他的命运。”

  像旺久这样的,记者在各个县都会遇到。拉孜县民间艺术团的扎西是锡钦乡多玛村人,今年22岁,参加县民间艺术团后,由于拉孜堆谐名声在外,他经常能跟随艺术团在区内外演出,挣到了丰厚的收入。扎西告诉记者,外出演出,不仅让他增加了收入,也让他开阔了眼界,他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好好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争取将来成为小有名气的歌唱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各县市民间艺术团的活跃,不仅改变着许多年轻人的命运,更带动了全地区文化产业的兴盛。

  5月,来到英雄古城江孜,大型实景剧《江孜印迹》正在紧张排练中。江孜县文广局局长阿旺洛桑介绍,今年是江孜抗英110周年,江孜县将依托全县基层民间文艺队伍,投资3000余万元,创作《江孜印迹》大型实景剧。剧目演员阵容达到200余人,演员主力军就是县民间艺术团。

  在拉孜,一台大型剧目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中。朱奇权介绍:“拉孜堆谐响誉区内外,让拉孜的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而民间艺术团的成立,让他们的堆谐文化有了传承的队伍。今年,他们将以民间艺术团为班底,启动大型歌剧创作,来展现拉孜文化,力促文化产业发展。”

  日喀则江洛康莎文化产业是日喀则今年着力打造的一个文化品牌。目前,正在成立和美江洛康萨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将依托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旅游,其核心业务就是在地区开展文化演艺。

  听着这一个个喜人的消息,让人深切感受到日喀则文化产业春潮涌动。我们相信,民间艺术团的成立,民间艺术团的发展,必将让文化在日喀则活力四射,发出夺目的光芒。(本报记者 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