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文化事业大发展 91%县有民间艺术团

2014-02-21 10:32:0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晓勇


  2013年,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颁奖晚会上,西藏选送的广场舞《大地之舞》、舞蹈《舞动雅江》和《酥油情》、扎念弹唱《查琼啦》、藏戏片段《卓娃桑姆》等5个群众文化原创作品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全国220个获奖作品中占据5席,实现了西藏群众文化原创作品的历史性突破……
 
  这是西藏的荣耀,更是西藏群众文化致力于“扎根基层原创、孕育文化氛围”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文化产业项目共获得国家级奖项26项,20处文物点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十二五”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全面落地,文化惠民稳步推进,文艺创作日益繁荣,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文化产业发展亮点频出。
 
  文化惠民——
 
  让群众共享文化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三年的原创“打磨”、一年的精益求精、13天的紧张评比和激烈角逐——中国第十届艺术节,西藏代表团满载而归。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文之星”称号的自治区群艺馆副馆长多吉说:“西藏能在全国的舞台上载誉而归,是我区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大喜事,更是对我区公共文化工作的充分肯定。”
 
  2013年,自治区群艺馆、区图书馆、西藏博物馆继续发挥免费开放龙头作用,全面提升免费开放水平。全年共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免费开放资金3264万元。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展文化活动1.2万场次,受益群众200多万人次,覆盖面达到70%。
 
  这一年,全区“十二五”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全面落地,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区54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39个县级民间艺术团排练场所建设投资超额下达,总额达5.0587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3.6234亿元。
 
  自治区文化厅社文处处长尼玛说,西藏在已成立的51支县级民间艺术团的基础上,2013年又批准成立了16支县民间艺术团,全区民间艺术团数量达67支,实现了91%的县有民间艺术团的目标,为确保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实现74个县(市、区)均有民间艺术团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区文化惠民工作的稳步推进,让各族群众共享文化成果。全年共安排384个乡镇文化站设备购置经费5760万元,完成52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基层点建设;安排1000个村文化共享设备配备工作;林芝、昌都等六地群艺馆改扩建项目和博物馆建设前期工作进展有序;自治区群艺馆扩建项目已列入全区2013年重点项目贷款投资实施计划,目前已下达投资800万元;西藏综合艺术中心建设项目明确选址。
 
  与此同时,全区艺术创作日益繁荣,文艺舞台更显活跃,《魅力西藏》、《解放,解放!》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双双获奖;藏剧演员班典旺久成为我区摘取“梅花奖”的第二人。
 
  文化遗产——
 
  让精神家园再放异彩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西藏拥有众多在不同历史时期被保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依旧焕发着魅力和光彩。
 
  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尼玛次仁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西藏扎实有效地开展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抢救保护、传承发展和合理利用等重点工作,有力推进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民族精神家园得到全面守护。
 
  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的敏珠林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西藏少有的集藏医、天文历算、藏文书法等多个历史文化为一体的学府型寺院之一。2013年,总投资达10.9亿元的“十二五”46项重点文物维修保护项目全面启动。包括敏珠林寺在内的28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占项目总量的66%。目前,已下达资金4.3888亿元,资金到位率比2012年同期增长60%。
 
  2013年,一系列保护西藏文化遗产的举措在进行中:文化部门争取专项补助经费7670万元实施了10个抢救性项目;首家民间博物馆——西藏牦牛博物馆基本建成;首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启动,将在未来三年内摸清全区可移动文物“家底”;联合公安等部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为期半年的文物整治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与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顺利推进。“西藏唐卡画院”及“藏戏展示厅”正式挂牌对外开放,成为西藏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窗口和交流平台;藏医药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尼玛次仁、洛桑多吉2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成功摘取“薪传奖”。
 
  截至目前,西藏共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超过450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23个。全区形成了统一管理、分级保护的良好工作机制。
 
  民族文化——
 
  助推文化产业亮点频出
 
  “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演员在户外演出,表演太精彩了!”2013年8月1日晚,西藏首部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在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正式公演,首演结束后次珍老人激动地说。
 
  分五幕、总时长约90分钟的实景剧《文成公主》,综合运用了大唐歌舞与西藏地区流传久远的藏舞、藏戏、佛号念唱等艺术形式,将戏剧、音乐、舞蹈与现代舞美元素融为一体,演绎出文成公主万里跋涉、历经艰辛而无悔的进藏和亲历程。一个月公演期间,观众多达7万余人,《文成公主》成为本地市民和游客共同的选择,成为西藏又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2013年,西藏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采取特殊扶持奖励措施,助推文化产业发展。与《文成公主》一样,《雅鲁藏布情》、《寻找香巴拉》等文化产品,在这一年陆续成为西藏文化产业演艺项目的新亮点。
 
  在积极参与“中国光彩事业西藏行”大型招商活动中,西藏文化产业正式签约项目2个,实现引资5.7亿元。意向签约项目1个,计划投资3000万元。成功举办“第三届西藏唐卡艺术博览会”,展出精品唐卡230件,交易唐卡26幅,总价值达270万元。
 
  尼玛次仁说:“2013年,西藏举办唐卡画师技艺大赛和唐卡产业发展论坛,唐卡博览会品牌效应正逐步形成。”在第八届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西藏文化企业现场交易额创历史最高水平,突破600万元。西藏代表团获得“最佳展示奖”和“优秀组织奖”。
 
  目前,拉萨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雅砻文化大观园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全面推进。完成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西藏自治区专项规划》的编制上报和第一批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年度目标考核工作。
 
  就像印度《一周》(TheWeek)杂志德里分社社长普拉萨南·拉达克尔希纳在2013年到访西藏时深有感触地说:“西藏历史悠久的古老文化存在了那么多个世纪,我原以为它应该成了摆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可当我来到西藏才突然发现,这些传统文化还都‘活着’,而且还与现代文明如此融洽地共存着。”
 
  今天,西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展现出独一无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