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黄南州:让人多的地方树多,生产生活的地方先绿

2014-12-24 14:32:47   来源:青海日报   


  站在同仁县隆务西山绿化区,3958亩“造林优质工程”公益林造林项目,仅仅是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绿化的一个“窗口”。
 
  踏上河南大草原,肥沃的草地上,那抹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绿”色,也只是打造“绿色黄南”的一个缩影。
 
  而放眼整个黄南大地,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多重效应正在凸显,绿化内涵正在得到扩展,生态承载力进一步提升,一片片荒山正在“绿”起来,一座座城镇、村庄正绿意盎然,人居环境日益改善。
 
  “黄南藏族自治州是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实施区之一。在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巨大工程中,有着重要地位。”黄南州三江源办主任多杰才让介绍。
 
  2005年国务院批准的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一期工程涵盖了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河南两县,列入《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总体规划》中的各项工程共13个大项,总投资达3.3亿元,《二期总体规划》已将全州河南、泽库、同仁、尖扎四县全境纳入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范围,今年将全面启动实施。
 
  多年来,黄南遵循“让人多的地方树多,生产生活的地方先绿”的原则,州委州政府把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严格执行省政府颁布的《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管理暂行办法》等八个管理办法,坚持“一把手”负责制,每年把三江源建设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
 
  为荒山披上绿装,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力度首当其冲。退耕还林工程为黄南生态建设开创了新的里程碑。多年来,全州累积完成退耕还林草工程27.6余万亩,兑现补助1亿余元,受益农牧民达2.68万人。涵盖尖扎、同仁两县21个乡镇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0.45万亩,封山育林55.85万亩,浅山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土流失明显减少。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人工造林3.58万亩,封山育林42.01万亩。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工程自2005年启动实施以来,累计完成封山育林40.38万亩,人工补植13.59万亩,修建防火道路28公里,拉设网围栏62.66万米。 
 
  严格落实“森林防火抓预防、有害生物抓防控、林地保护抓规范、涉林案件抓打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始终坚持贯彻“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针,认真组织开展了“扫除行动”、“护鸟行动”和“2014天网行动”等林业专项行动,有力地打击了破坏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林地培育,重在“休养生息”。为了确保造林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果,农牧部门认真贯彻省、州政府颁布的《禁牧令》,推行暖棚养殖与放牧相结合的生产经营方式,修建管护房,拉设网围栏,落实管护人员,保证了造林地的管理,确保了新造林地苗木的成活和保存。
 
  草原是大自然的绿色屏障。全州以建好草原绿色生态屏障为目标,积极开展落实草原生态保护机制、鼠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草原执法、草原防火,全力组织实施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和草原监管工作等一系列措施,推动着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
 
  ……
 
  “抓手”坚实,点石成金,在科学的部署和实施下,黄南州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结出了令人可喜的硕果:至2013年底,黄南州累计项目投资已达6.4亿元,共实施完成生态移民、封山育林、黑土滩综合治理、退牧还草、鼠害防治、草原森林防火、能源建设、小城镇建设、管理分局、林业管理站点、建设养畜、人畜饮水、灌溉饲草料基地、科技培训等14个项目。
 
  一张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的“成绩单”跃然眼前,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通过实施生态移民、退牧还草、黑土滩治理、鼠害防治等工程,天然草地生态压力被有效减轻,大面积的退化草地得到了治理,部分草地产草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植被覆盖度有所恢复,水源涵养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草地退化趋势减缓,鼠害猖獗的势头得到遏制,草畜矛盾得到缓解,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开始好转,生态功能开始恢复。通过生态移民、小城镇建设、舍饲圈养、科技培训、人畜饮水、能源建设等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生态保护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映入眼帘那鲜亮而有生命力的色彩,便是黄南州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成绩的最为有力的证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三江源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巨大工程整体落实的稳健步伐声中,百姓将从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中越来越多享受到“绿色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