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席地坐 脱稿摆 说家常——甘孜农牧民爱听藏语版“脱口秀”

2014-12-02 14:06:51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张守帅 陈建兵


  讲课,对于甘孜州行政学院高级讲师仁志降泽来说,再熟悉不过。但这次的授课对象不是新入职公务员,也不是科级以上干部,而是偏远地区的农牧民。甘孜州委宣讲团的要求特别:用藏语讲,脱稿摆谈,说家常事。他的第一反应,这是藏语版“脱口秀”?
 
  从9月开始,这场名为“和谐乡村行”的活动,走进甘孜州农牧区的66个乡镇。包括仁志降泽在内的12名宣讲员从全州5000人的宣讲队伍中选出。州上希望他们做“示范”,不用统一讲稿,探索新型的“龙门阵”宣讲模式。
 
  老百姓喜不喜欢?
 
  讲师先过“评委关”要求多说“口语”
 
  甘孜州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在基层开展形势教育,往往老师台上念一段,双语干部“翻译”一段,“中间有信息损耗,老百姓也不愿听,认为是‘说教’,与自己关系不大。”
 
  2012年,甘孜州决定“举全州之力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宣传教育被列为六大活动之一。甘孜州委书记胡昌升说:“宣讲活动应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实现从说教到寓教、从蜻蜓点水到潜入内心的转变。”
 
  12名宣讲员被召集到一块培训,报到时,发现还配有搭档——州委从州委党校、四川民族学院等请来6位优秀教师作为理论指导员。
 
  仁志降泽说:“一领到材料,我们用几天时间‘闭关’写稿。”他有本“宝典”,藏族群众口头常用的谚语全记录在里头。
 
  宣讲的“第一观众”,履历不“浅”——9位精通藏汉双语、具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老学者、老专家,等着他们脱稿亮相。他们其实是评委,要对每个宣讲员进行2—3轮的评析修正,他们不断提醒:“多说口语。”
 
  经过一番修正,甘孜州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丹试听时,大为吃惊。这些宣讲员有的诙谐幽默如散打评书,有的轻松愉快摆家长里短,有的还用上了快板、山歌,形式多种多样,效果很好。
 
  不设主席台席地而坐最好
 
  培训结束,宣讲团分成六组,分赴18个县的56个乡镇。分组的依据是,确保每一位宣讲员的语言与当地群众的语言完全相通。
 
  一同前往的远不止宣讲团,还有文化、科技、卫生、普法队伍。有乡干部心存疑虑。耗费这么大人力物力,能有效果吗?
 
  仁志降泽的第一场“脱口秀”在雅江县普巴绒乡开讲,乡小学操场上早早坐满各村群众。“多余的话语少了好,逢时的雨水丰润好。我今天讲的故事也挺好。”他用了一句藏族谚语开头,把全场逗乐了。
 
  仁志降泽的五个故事,有些是藏族的经典民间故事,有些是他听来的社会新闻,主题指向“爱国、守法、团结、感恩”。他一口气讲了3个小时。牧民们盘腿而坐,听得津津有味,笑声不断,少有人走动,秩序井然。等他讲完,已过午饭时间,牧民仍不舍离去。
 
  宣讲团对会场不作要求,最理想的是到院坝、草甸,到农牧民群众熟悉的地方,大家围成一圈席地而坐。
 
  覆盖偏远乡镇深挖“双语人才”
 
  聆听宣讲的群众,最少的一场500人,最多的超过了3000人,远远超出每场300—500人的预期。
 
  康定县瓦泽乡白玉村村主任多吉赤乃是偶然听到宣讲的。他骑摩托车到县城办事,途经新都桥镇时,看到一场热闹的宣讲,就凑了过去,结果听到最后。
 
  活动一结束,他立即去找宣讲团:“去瓦泽乡,再来一场。”同样的请求,还发生在得荣县、乡城县,原计划讲56场,结果增加到66场,参与群众超过5万人。
 
  此次活动还有一个目的:以州级示范宣讲建骨架,县级宣讲连经络,乡级宣讲丰血肉,村级宣讲组细胞,形成四级联动,建立起立体式“四级宣讲格局”和纵横交织的宣讲网络。
 
  “说起‘群众思想工作’,并不是干部讲多了,而是适合群众的宣传方式少了。”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相洛说,因地制宜找到适合的方式,宣传教育工作大有可为。
 
  但对于藏语方言多达几十种的甘孜而言,宣讲活动的常态化,面临藏汉双语人才不足的现实挑战。
 
  甘孜州即将启动第二轮州级“示范宣讲”的人才筛选,力争覆盖到每个讲方言的乡镇,并以此为契机,加大基层双语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