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援藏 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2014-06-18 11:40:52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刘莉、唐泽文、罗向明


 
  拉着爱人一起去援藏
 
  即将再一次离开道孚,郫县援藏干部刘成勇心里有些不舍。
 
  14年前,刘成勇在郫县一所小学当老师。当年9月,四川省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郫县和道孚县结成了对口帮扶县。郫县需要派出4名老师支教,刘成勇成为了其中一员。一年后,完成支教期限的刘成勇回到郫县。后因教学工作表现较好,刘成勇被调到郫县教育局人事科工作。
 
  2年前,郫县援藏队要派干部进道孚,刘成勇被确定为教育方面的援藏干部,挂职道孚县教育局副局长。与2000年那次支教不同,这次他把妻子一起拉到了道孚,在道孚一中支教。
 
  在成都援藏干部中,这样的“夫妻档”还不少。龙泉驿区第一小学杨元建老师在甘孜县二完小支教一年后,主动申请延长支教时间。二完小要开“龙泉班”,需要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老师,杨元建便把主意打到妻子朱国琴的身上,一番软磨硬泡,终于说服妻子一起到甘孜县支教。
 
  把藏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去办
 
  今年的虫草季后,色达县塔子乡泸角村的村民约嘎买了辆载货三轮摩托车,筹划着扩大“牦牛粪”生意。温江区援藏工作队抵达色达后,队员罗兵发动村民及通过社会募集资金,打通了村上与外界的公路联系,不仅改变了村民的出行方式,更激发了村民们发展经济的致富梦。
 
  “把藏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去办。”这是像罗兵一样的407名成都援藏干部,时刻装在心里的念头,并推动着一个个援藏项目的顺利实施。成都市对口援建甘孜州色达、石渠、德格等10个县,2012年以来,全市共确立对口援建项目253个,计划总投资9.3亿元,其中,已完成项目113个,正在实施项目140个,极大推动藏区社会、经济、民生等发展。
 
  产业援藏 “输血”“造血”相结合
 
  连接317国道的“连心桥”正一天天立起来,炉霍县雅德乡晏尔龙村支部书记登巴也更加忙碌,在锦江区援藏工作队帮助下,带着大伙加紧对房屋进行升级改造,为“藏家乐”打实基础。
 
  距离县城15公里的晏尔龙村,崩科建筑远近闻名,还是“西南地区北方系青铜器及石棺葬研究”的核心地带,有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虽紧邻317国道,然而进出村的道路不仅崎岖难行,还要绕一个大圈。“能不能把三圣乡的经验移植到晏尔龙村,打造康北藏家乐示范村?”锦江区援藏工作队副领队王耀军告诉记者,经过充分调研、规划,锦江区将晏尔龙村项目作为一个重点产业援助项目正式推进。项目从修建连接317国道的“爱心路”和“连心桥”入手,同时启动村落整体升级改造。
 
  到三圣乡开过眼界的登巴,对晏尔龙村未来的藏家乐乡村旅游很有信心,“好几个在外面打工的村民都赶回来收拾家头了,搞起来后,村民收入要大大增加。”
 
  在成都援建的10个县中,几乎都能看到类似晏尔龙村这样的特色产业项目。
 
  成都在援建中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积极培育和发展藏区特色优势产业,发挥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增强藏区自我发展能力。在产业上突出规划引领和专业策划,因地制宜确立了旅游、商贸等8个产业发展规划,围绕规划重点打造了42个示范项目,其中特色农业项目13个、旅游项目12个、文化项目10个、市场营销项目7个。
 
  一大批项目如郫县援建道孚县的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园,青羊区援建得荣县的高端优质葡萄及酒业项目,高新区援建德格县的“格萨尔王故里”项目,双流县援助巴塘县的“五个一”文化交流项目,龙泉驿区援建甘孜县的文化旅游体验中心项目等,极大地推动了藏区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