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斯那定珠:一个康巴汉子的15载筑路梦

2014-08-19 08:56:08   来源:中国网   


\
  斯那定珠在地震后视察道路重建工作。中国网 焦源源 摄
 
  “我只想做我自己,做我觉得值得的事情。”到香格里拉,第一次见到这位传奇的康巴汉子,他这样对记者说,话语中流露出藏族人特有的质朴。他认为所做的一切都只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接二连三地上电视和报纸让他有点不自在。一身金光灿灿的藏族服饰,在他高大的身材上格外耀眼。黝黑的皮肤、稍驼的后背,他注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斯那定珠,一个康巴汉子,汉名王海滨,大家习惯叫他“王总”,十几年前是迪庆有名的千万富翁,如今却身负上亿债务,困难重重。10余年来,他倾其所有,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绝壁悬崖下为家乡修了一条宽为6.5米、长达35公里的柏油公路,把家乡几乎与世隔绝的大峡谷创建成香格里拉第二个国家公园——巴拉格宗国家公园,成为当地的群众眼中的英雄人物。
 
  若是没有这条路,他应该在城市喝着咖啡,开着豪车,生活安稳富足;没有这条路,他不必每天在旅游局和银行间奔波,身上的背包都破了好几个;没有这条路,他不会一时生活拮据,卖车卖房,四处躲债,被乡亲非议成“傻子”。但若真的没有这条路,他会更痛苦:他的梦想没有实现,他的乡亲还只能吃着青稞面。
 
  追梦
 
  年少闯商海 积累原始资金
 
  1964年,斯那定珠生于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尼西乡幸福村委会巴拉村。这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村子,读书需要爬雪山、过草地,没有教室,上课是在森林里,下雨的时候还要借大树避雨,一个班共用一本教材,生活极其艰苦。
 
  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是1979年修通、长达30公里的人马驿道,从村里去一趟香格里拉县城需要走4天以上。60多岁的扎史七林胃病发作,村民将其背出去诊治,背了一天,在岩子边休息一晚,背到半路就去世了,又只好将其背回来。
 
  “我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开始于11岁那年的进城经历。那年我和父亲到香格里拉县城,汽车和各种新鲜的东西对我影响很大。”斯那定珠说。自此,决心走出大山的这颗种子就埋在他的心底。13岁时,本该享受家庭温暖与呵护的斯那定珠揣着35元钱和一袋水晶石走出大山,独闯广州,摆过路边摊,卖过磁带,当过伐木工。生活的艰辛催促着他快速成长、成熟,善于经商的头脑让他在商海中游刃有余。
 
  改革开放初期,正是国内各个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依靠药材、自行车和服装生意,斯那定珠的财富迅速积累,在迪庆州开了第一家五金机械门市部和涮羊肉火锅城,生意越做越顺,去银行存钱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经过20年的商业积累,斯那定珠成了当地有名的千万富翁。
 
  少时离家,孤身一人,每到夜深人静,斯那定珠都会想起孩童时的那些小伙伴。家乡挺拔的山,碧绿的水,还有颇具神秘色彩的巴拉格宗神山,不时会出现在他梦中。“在外面做生意,亏赢都想家;打雷下雨,高兴悲伤都想家。”斯那定珠说,在外面闯荡的日子,也是乡愁蔓延的日子。
 
  1999年,在昆明西山龙门游览时,斯那定珠想起家乡的那片净土,萌生了开发巴拉格宗的念头:把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展示在世人面前。“依照藏传佛教的说法,一个人这辈子做了很多坏事,内心不安,就会寻找大的佛塔忏悔。”这是斯那定珠的愿望。巴拉格宗神山,就坐落在巴拉村的旁边。风和日丽的日子,人们站在村边远眺,就能看到这座颇具宗教色彩的雪山,活脱脱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白塔。
 
  筑梦
 
  回乡筑路 不解中艰难前行
 
  主意拿定,说干就干。为了创建巴拉格宗公园,带动乡亲致富。斯那定珠开始了漫长的景区前期筹备工作。
 
  香格里拉旅游局副局长刘桂芬回忆说,斯那定珠那时候为了审批通过,来了无数次县州旅游局,背着一包材料,一遍遍说自己的家乡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最后,乡、县、州的旅游部门领导都被斯那定珠执着感动了。
 
  2000年,经过一年时间申请,巴拉格宗景区终于获得政府立项审批。2002年整体规划,刘桂芬和斯那定珠一行四人带着行李,人背马驼,翻山越岭进巴拉村实地考察。村里人得知消息,一夜没睡,备好酥油茶、捕猎得来的兽肉迎接客人,令刘桂芬非常感动。淳朴的村民,美丽的景色,以及众多的佛教传说,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经过长达4年的前期工作,2003年由云南省旅游局、省发改委组织专家评审通过了巴拉格宗公园的整体规划。想着多年的付出有了回报,斯那定珠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2004年,斯那定珠决定修筑一条从尼西乡通往巴拉村的公路,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深知筑路艰辛的父亲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认为修这条路几乎不可能,相当于自讨苦吃,弄不好会倾家荡产。
 
  “那时候遭到了全家人反对,都闹翻天了”。斯那定珠的弟弟洛桑扎西说。 “村里的老人说,要是路能通到村里,就给他磕头。” 洛桑扎西在家排行老四,受哥哥的影响,16岁走出大山在香格里拉创业,如今也事业有成,家庭富足。
 
  在洛桑扎西印象中,哥哥是一个非常倔强执着的人,他决定的事别人很难改变。每次家里劝他放弃修路,斯那定珠嘴上答应,但事后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斯那定珠坚信自己的决定能给家乡人民带来希望,圆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付出多少也值得。为筹措修路资金,斯那定珠跑遍香格里拉所有银行,才贷到4500万,距所需2.8亿巨款实在太遥远。他卖掉了迪庆州的餐饮企业和五金机械门市,又向亲朋好友和小额信贷公司筹钱,多年的积蓄一下成了负债。
 
  这段筹措资金的岁月,使斯那定珠家庭经济状况急转直下。据刘桂芬讲述,“有一天,斯那定珠找我借500块钱。我问做什么,他极难为情地说,吃饭的钱都没有了。”刘桂芬当时觉得挺心酸,请斯那定珠吃了一碗米线,借给他1000块钱应急。
 
  2004年9月,从214国道通往巴拉村的公路建设开工,但各种阻力接踵而至。由于藏族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土地观念,工程队时不时会遇到沿路村民的阻挠,还发生过对峙。斯那定珠要磨嘴皮和每位村民解释调解,甚至于路边的每棵树,都要非常具体地算到需要赔偿多少钱……
 
  除了困难,斯那定珠还遇到巨大的经济诱惑,有人看上了这里的矿产,有人看上了这儿丰富的水电资源,甚至自己的弟弟洛桑扎西也和他谈过这个事,但都被斯那定珠坚决回绝了。他说,如果仅仅为了钱,家乡的环境被破坏,那么他当初的那些梦想就全半途而废了,这显然违背了他的初衷。
 
  谈及斯那定珠修路,洛桑扎西这样说:“我是合格的商人,他不是。他很容易动感情,有时候激动了还会流泪。”被问到修路的成本时,斯那定珠说 ,人活在世界上,不能什么都用成本来计算……就是这样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一个康巴汉子内心的担当和责任。
 
  斯那定珠的妻子杨晓燕刚毕业后到斯那定珠公司做办公室职员,后来两人相爱,2008年组建家庭。她说,公路动工时斯那定珠压力非常大,整个人好像要崩溃似的。这位坚强的妻子,心里总觉得斯那定珠对家庭付出的太少,到家就一直在想问题,很少说话,总是想着通往家乡的路,想着巴拉格宗。儿子出生时都只是急匆匆来到产房签了个字就又去忙修路的事,杨晓燕开玩笑地说:“在斯那定珠眼里,巴拉格宗排第一,儿子第二,妻子第三。”
 
  圆梦
 
  山村通公路 与乡亲共同致富
 
  经过不懈努力,2007年,斯那定珠筹资700余万元,架设10千伏输变电线路至巴拉村,解决了景区及沿线岗水、水庄、那浪、巴拉4个村落的用电问题。2008年元旦,公路终于通到了巴拉村,没过多久,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又实现了通电话、通网络……
 
  斯那定珠每户出资2到10万元不等,帮助生活在高海拔山坡上的14户村民陆续搬迁到冈曲河畔,建成了一个新农村——水庄村。同时,村民原有房屋和土地又由景区租赁,这样村民每户每年可得租金2万多元,村民小组从景区获得集体收入50多万元,2013年,收入已达到80多万元。
 
  从1999年开始提出构想,到2008年实现通路,10年磨一剑,斯那定珠终于圆了梦。看着老乡在巴拉村兴奋地给远在他乡的亲人通电话,斯那定珠激动万分,所有的挫折磨难都化作泪水,夺眶而出。
 
  村民们载歌载舞,隆重庆祝,都要给斯那定珠献上洁白的哈达。那些原本不理解他的村民,个个竖起大拇指,眼前的这位藏族汉子成了他们心中当之无愧的英雄。
 
  公路快修到村口的时候,斯那定珠叫父亲来看。父亲高兴地说了句“这件事干得好”,这句话让斯那定珠终身难忘,也倍受鼓舞。遗憾的是,因为年老病重,没过多久父亲就被送往大理医院。老人一直在挂念修路的事,直到去世也没有看到公路通村的那个喜悦时刻。
 
  就在斯那定珠离梦想越来越近的时候,政府下令封闭道路改建214国道,阻断了去巴拉格宗景区的必经之路,游客无法进入景区,景区不得不将大量员工放假,处于停业状况。
 
  在将近四年的时间里,巴拉格宗景区处于亏本运营状态,而斯那定珠依然负债累累。据斯那定珠弟弟透露,直到现在斯那定珠仍然负债将近1亿,一天利息就高达3万元,斯那定珠身上的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天道酬勤。2011年初,云南文投集团投资15亿元人民币,与斯那定珠合作共同整合景区。引入投资让斯那定珠信心倍增,不仅能使这样一个原始、神秘的大峡谷被世人所感知,也能够为巴拉格宗和香格里拉区域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一个人辛苦打拼多年的事业,终于有了强大的资金做后盾,斯那定珠觉得自己看到了希望,离梦想也越来越近。
 
  地震
 
  大灾面前显本色
 
  然而,命运总是在考验这位坚强的康巴汉子。
 
  2013年8月28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香格里拉县交界地区先后发生5.1 级地震。巴拉格宗景区入口公路出现大面积塌方且落石不断,景区电力、通讯也全部中断,所有员工及50多名游客被困,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
 
  斯那定珠当时在昆明出差,早上刚开手机就看到一连串短信,得知发生地震且无法联系景区。斯那定珠回忆说,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嗓子好像被什么卡住,半天缓不过神来。稍微镇定片刻,他立刻乘飞机赶回香格里拉,不顾安危投入到景区救援中,打开第一个生命通道,并向外界报平安。
 
  就在所有人都投入震后相关恢复工作时,8月31日,一场极具破坏力的5.9级地震,给原本就交通、电力、通讯都瘫痪的巴拉格宗景区造成更大损失。
 
  看到用一生心血打造的公路和景区面目全非,斯那定珠心都碎了。但此刻仍有400余名景区员工、巴拉村民、施工队员、移动电信应急抢修人员被困在峡谷里。
 
  斯那定珠及时动用公司挖掘机等机械抢修通往巴拉村的公路,用景区的32辆环保车转运被困人员和公司所有的粮食、蔬菜、帐篷等生活物资,当天就全部安全转移到了地势较高的巴拉村。
 
  斯那定珠又动员全体人员挖公司种的土豆,还把公司饲养的年猪进行宰杀分给大家,并安抚焦虑的群众,让大家保持镇定。9月5日下午,当得知救援队正通往景区的时候,所有人员激动得热泪眼眶,400多人井然终于有序撤出安置点。
 
  斯那定珠执著、顽强、实干的精神,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认可。2005年2月,他被云南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授予“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先进个人”;2007年9月30日,他被迪庆州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4月26日,他被世界旅游精英博鳌峰会组委会评为“中国旅游影响力人物”;2013年10月,他荣获迪庆州委统战部、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州工商业联合会主办的首届迪庆“十大民营经济领军人物”组委会特别奖和中国旅游电视协会“旅游贡献奖”。
 
  2015年,云南省将拿出2亿元支持巴拉格宗景区,迪庆州政府也表示从政策和资金上向巴拉格宗给予帮助。斯那定珠表示,已经荣升4A级景区的巴拉格宗未来还准备申报5A。困难都是暂时的,精神永恒,就如在地震中斯那定珠那句略显悲情的豪言壮语:“人在,路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