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援藏工作 所属分类:政府社会 > 支援西藏

援藏工作 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根据西藏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帮助和扶持西藏地区发展经济,并动员和组织内地发达地区支援西藏建设。20世纪80年代,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优惠政策,把立足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作为中央民族工作的重点。1980~2001年,中央先后召开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国家对西藏经济支持力度逐年增大,特别是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明确了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做出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全国支援西藏工作全面展开。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不仅派出大批干部进藏工作,全国各发达省市加大投资力度支援西藏,建设了许多援藏工程项目,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援藏干部 1959年党中央从北京、天津、陕西、甘肃、青海、四川、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等省市抽调了3000多名干部进藏参加民主改革工作,这是首批从内地调干部进藏。20世纪60年代后,进藏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逐年增加。1979年7月,从内地调藏工作的干部全部到达拉萨和各地区。这次进藏干部有中央、国家机关和北京、湖北、湖南、安徽、陕西、黑龙江等20多个省市。到1979年末,西藏有汉族干部31368名,占干部总数的57.02%。1980~1994年,先后有大中专毕业生和干部近2万名进藏工作。在干部援藏上,主要实行长期调藏和短期援藏相结合,同时号召全国各大中专毕业生志愿进藏工作。1994年中央从内地有关省(市)和中央国家机关选派干部对口支援西藏。到2001年,共有15个省(市)和中央、国家机关50多个部委先后选派了三批共1965名干部进藏工作,先后有259名省、部级领导干部带队赴藏考察、指导。
 
  第一批援藏干部 1995年第一批援藏干部共622人,平均年龄35.99岁,分别来自全国15个省市和中央国家机关33个部门(单位),由汉、藏、满、蒙等4个民族组成。其中,中共党员546人,占87.79%;有研究生学历的3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31人),有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的229人,有大专文化程度的298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共计559人,占89.88%;地厅级领导干部46人,县处级领导干部355人。援藏干部主要分布在西藏29个区直单位、7个地市以及44个县工作。
 
  第二批援藏干部 1998年第二批援藏干部646人,平均年龄37.06岁,分别来自全国15个省市和中央国家机关48个部门、单位,由汉、藏、蒙、苗、回等7个民族组成。其中,中共党员582人,占90.09%;有研究生学历的6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53人),有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的300人,有大专文化程度的258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共计619人,占95.82%;地厅级领导干部49人,县处级领导干部476人。援藏干部主要分布在西藏40个区直单位、7个地市以及44个县工作。
 
  第三批援藏干部 2001年第三批援藏干部685人,其中15个省市选派549名,中央、国家机关53个部委选派136名。中央、国家机关选派的干部平均年龄39.3岁,大学和研究生学历的分别有80人和40人。
 
  第四批援藏干部 2004年承担对口援藏任务的17个省市和中央国家机关、17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选派的第四批援藏干部共810人,被分别安排在西藏自治区直属机关、7个地市、74个县(区)工作,大多数担任了党政领导职务,其中56人担任县委书记。
 
  援藏工程 中央以及全国各省市开展的援助西藏建设的工程项目。西藏受历史和自然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于1984年、1994年、2001年制订、落实三次援藏工程43、62和70个项目。除资金援助外,国家和内地省区还派技术人员援助,并培养藏族工程技术人员。两次大的援藏工程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一次援藏43项工程中的投资,一部分资金是西藏自治区自筹,另一部分资金由中央补助,9个省市支援建设人员和技术力量,项目涉及能源、市政建设等方面;第二次援藏62项工程,项目不仅遍及所有的县,更侧重于增强自治区经济发展后劲的基础性项目。两次援藏的105项工程,对于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3项工程 中央以及全国9个省市在1984~1985年开展的援助西藏建设的工程项目。1984年3月,中央投资4.77亿元在西藏兴建43项工程项目,包括能源交通、商业旅游、文教体育、医疗卫生和市政公用等方面的基础性设施,其中24项修建在拉萨,其余分布在日喀则、山南、那曲、昌都和阿里5个地区。工程总建筑面积近25万平方米,江苏、天津、广东、浙江、山东、四川、福建、北京、上海等9个省(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分别承担了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任务。43项工程以社会事业发展项目为主,偏重旅游和文化、体育项目。在商业服务方面,兴建了拉萨西郊商场,北郊商场,物资供应站;旅游服务设施方面,兴修了三星级的拉萨饭店,西藏宾馆;文化、教育、体育、服务设施方面,兴修了西藏大学,拉萨电视教学大楼,拉萨少年活动中心,拉萨剧院,群艺馆,西藏体育馆;医疗卫生设施方面,兴建了自治区医院门诊部和住院楼;能源设施方面,扩建了拉萨水电厂;城市基础建设方面,国家投资新建和扩建了拉萨几座自来水厂等。43项工程对西藏最具历史性影响的是旅游业方面,以拉萨饭店为首的9座饭店、宾馆是43项中的重点项目,分布于西藏6个地区,总建筑面积9.95万平方米,3050张床位,架起了世界屋脊旅游基地网络,大大促进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1985年9月援助西藏的43项工程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第一批援藏的主要工程项目有:①拉萨剧院。43项援藏工程中的三大工程之一。天津市援建,1985年落成。由剧院和会议中心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0.81万平方米。剧院正门有两组民族舞蹈和藏戏的雕塑。场内设1200个座位,舞台可演出各种大型民族歌舞。会议中心设有大、中、小会议室12个,还有藏、汉式贵宾室各1个。②日喀则地区群艺馆。日喀则地区第一座群众艺术馆。山东省援建,1985年落成。为藏民族风格的庭园式建筑,总建筑面积2070平方米,总投资260万元。馆内有两栋由两个外廊相连的2~3层楼房,分设展览厅、练功房、琴房、美工室、游艺室、图书阅览室、教室和资料搜集研究室。③青藏公路配套工程。四川省援建,1985年8月竣工。建设内容包括在拉萨西郊油库和那曲、安多、沱沱河、西大滩5个运输站安装6个立式大油罐;在拉萨建设货运总站;在羊八井、当雄、那曲、雁石坪、五道梁、格尔木等运输站(点)修建候车室、食堂、职工宿舍、接待室等;购置装机容量为84千瓦的发电机组4台;扩建拉萨至格尔木的加油站。其中,拉萨货运总站建筑面积8535平方米,占整个青藏公路配套工程量的46%。④拉萨上下水工程。该工程把拉萨市供水、排水和道路建设三者结合起来,共完成上、下水工程总长30多千米,城市道路20千米。
 
  62项工程 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全国支援西藏建设62项工程。具有投资大、门类多、分布广、基础设施及生产性项目比重大等特点,其中农牧林水项目8个,能源项目14个,工业项目10个,交通、邮电、民航项目7个,文教、卫生、广播项目12个,市政建设及其他项目11个。工程项目几乎遍及全区所有县。仅乡级太阳能广播电视接收站一个项目就涉及西藏74个县、493个乡和57个道班。62项工程包括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工业、农业、水利、市政建设和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总投资46.6亿元。到2001年1月,62项援藏工程全部投入使用。满拉水利枢纽工程是62项援藏工程中规模最大、投资最多、工期最长的工程。其他主要工程项目有:①阿里朗久地热电站改造工程。由国家开发银行投资援建,总投资1060余万元,是62项援藏工程中第一个通过验收的项目。改造工程于1994年7月开工。改造对象主要为供气管道、机组的安装和化学洗井等25个项目。改造后的电站热效率由原来的1.5升提高到2.0升,电站的连续发电量达到35万千瓦时,年发电量400万千瓦时,向狮泉河镇送电300万千瓦时。②狮泉河镇上、下水工程。工程投资1850万元,分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两大部分,给水工程包括日供水1700立方米的给水厂、给水主管道2996米。水厂含大口井、一级泵房、500吨清水池、300吨高位水池、二级泵房、总控室、发电机房、办公用房、值班室等;排水工程包括排水主管道4060米,各类排水管道3649米,污水池、泵房、污水控制室,日排水1500立方米。1995年10月工程全部竣工。③西藏自治区藏药厂扩建。总投资8350万元。1996年全部完工,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水平最高的藏药生产和研究开发基地。扩建后的藏药厂包括传统生产线和新剂型生产线两部分。④拉萨环行路工程。由国家计委援建,工程总投资16399万元。主要施工地段为拉萨西郊,东起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西到青藏、拉贡公路交叉口,全长7665.9米,道路中间是15米的机动车道,两侧是绿化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完成道路、桥涵、上下水、路灯、绿化、交通标志、道路标线、交通指挥灯、夜间道路反光器的施工安装。1995年8月竣工。⑤边境口岸建设。财政部援建,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包括樟木口岸、亚东口岸、普兰口岸。其中樟木口岸建成了1050平方米的联检楼,480平方米的边境综合市场,改造相配套的道路和暗沟4300米、排水沟1300米;亚东口岸建设包括亚东镇的道路、上水、电站建设;普兰口岸建设包括1450平方米的联检楼、3200平方米的边境贸易市场、2100平方米的招待所等。
 
  70项工程 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确定的全国各省对口援助西藏的70个项目。2002年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项目有11个,完成投资总额达5.3亿元。到2003年6月30日,70个对口援藏项目将全部竣工。70个对口援藏项目中,公益性、基础性项目多,工业性项目少。主要体现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教育、体育、文化、能源、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项目比过去增多。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11个项目分别是:北京市投资1700万元援建的拉萨市北京东路建设工程;海南省投资1100万元援建的昌都齐齿街改造项目;福建省投资500万元援建的林芝河滨路工程;安徽省投资600万元援建的昌都卧龙街改造工程;湖北省总投资2600万元援建的山南地区湖北大道建设工程;湖南省投资1800万元援建的山南地区泽当镇湖南大道延伸工程;江苏、北京两省(市)投资1000万元援建的拉萨市委办公楼项目;黑龙江省投资1200万元援建的山南地区藏医院改造工程;河北省投资700万元援建的阿里地区孔繁森小学和贵州省投资600万元援建的昌都地区地方病防治中心。
 
  各地援藏 全国各兄弟省市区为了支援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1965年自治区成立时,全国兄弟省市支援西藏,修建了以拉萨人民路为中心的拉萨市百货商店、新华书店、中国人民银行拉萨市中心支行、市邮政局、民航站、劳动人民文化宫、西藏革命博物馆、自治区第一招待所、拉萨影剧院在内的25项主要建筑工程。在城区各主要街道铺设了10万平方米的柏油路面,开辟市、县间的5条公路,使武汉市援建的希望小学市区道路框架初步形成。1961年建立了拉萨市人民医院,同时各县(区)人民医院相继建立,1965年初步建立了拉萨地区医疗网络。1984年中央确定43项援助工程项目,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四川、广东等省市参加了援助西藏建设工程项目。1994中央再次确定由国家有关部委和全国30个省市区援建62项工程,其中由全国各省市援助西藏的项目有32个,超过千万元的投资达24个,部分项目投资超过5000万元。上海市援建自治区传染病医院投资3820万元,援建日喀则上下水工程投资4500万元;江苏省援建拉萨市医院住院部投资1956万元,援建西藏自治区藏药厂投资8350万元;海南省援建丁青县电站投资2400万元;辽宁省援建聂荣县电站5067万元;福建省援建米林南伊水电站3983万元;河南省援建拉萨市新华书店投资1228.6万元;贵州省援建沃卡三级电站改造投资531.2万元;山东省、青岛市援建塘河电站改造投资7850万元;云南省援建易贡茶场电站投资1195.2万元;四川省投资拉萨粮油加工厂1950万元;浙江省援建申扎甲岗水电站投资7000万元;天津市援建芒康盐井水电站3000万元;河北省援建自治区党校投资2000万元;吉林省援建巴青水电站投资1809万元;湖北省援建措美县水电站投资7396万元;广东省援建林芝宾馆投资2654..8万元,援建林芝八一电厂改造3557万元;厦门市援建东久林场电站投资847.59万元;重庆市援建昌都粮油加工厂投资512万元;陕西省援建狮泉河上、下水工程投资1850万元;湖南省援建泽当镇道路投资2200万元;深圳市、黑龙江省援建乡级太阳能光电站投资2500万元;江西省援建贡觉县中学投资550万元;山西省、大连市援建日喀则市二中投资1708万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援建嘉黎县中学投资550万元;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援建朗县中学投资770万元;青海省援建格尔木炼油厂至101油库管线投资400万元;北京市援建西藏大厦投资9000万元。2001年中央又确定全国各省对口援助西藏70个项目。内地省市支援西藏,使西藏农牧业、电力工业、邮电通讯、交通建设、商业流通、金融、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广播影视、民族优秀文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