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森林 所属分类:自然地理 > 植物

森林 西藏北部和西部由于地势高,气候干旱寒冷,除零星生长少数耐寒的灌木外,没有森林分布。西藏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湿润坡地和山谷中,生长着辽阔的原始森林,是中国西南边疆的重要林区之一。西藏的森林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环境保护作用,同时也为解决森林生态学和森林地理学的诸多理论问题,提供了科学资料。

  西藏的林区主要集中在林芝地区,它们保持着原始森林的完整性,几乎包含了北半球从热带到寒带的各种植物物种科属和生态类型,同时还保留了一部分古老孑遗植物种群,是最丰富、最独特的野生植物宝库。西藏森林面积71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0.9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93%。
 
  特点 西藏森林具有树种丰富、垂直带谱明显、生物生产力巨大、生长持续时间长、森林分布不均等特点。

  ①树种丰富。全区共有木本植物1500多种,分属104科、360余属、1498种,是中国木本植物最丰富的省区之一。主要树种有穗花杉、红豆杉、粗榧、罗汉松等针叶树种及樟科、山茶科、壳斗科、木兰科、豆科、杜鹃花科、桦木科、五加科等科属的树种。稀有树种有乔松、西藏长叶松、西藏白皮松、西藏长叶云松、巨柏等,另有红豆杉、百日青等古老孑遗植物。

  ②垂直带谱明显。西藏地区因地形复杂,垂直带谱分为潮湿、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四种基本类型,自下而上分布着山地热带季雨林、山地准热带季雨林、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山地亚热带松林、山地温带松林、山地温带常绿松林、山地温带暗针叶林、亚高山寒温带暗针叶林、亚高山柏林、高山灌丛等植物类型。

  ③生物生产力巨大。西藏东南部林区森林生长迅速,持续时间长,单位面积蓄积量高,不少树种能生长成巨树,而且病腐率较低,尤以山地温带以上的森林更为突出。森林年平均生长量4.35立方米/公顷,森林平均蓄积量221.9立方米/公顷,人均占有森林面积3.72公顷,人均森林蓄积量823立方米。

  ④生长持续时间长。云杉、冷杉、松类、铁杉为西藏森林的主要树种,占森林总面积的62%,且多为成熟林。在西藏森林蓄积构成中,中幼林蓄积4650万立方米,近熟林蓄积2336万立方米,成熟林蓄积5.99亿立方米,过熟林蓄积6.8亿立方米,中幼林和近熟林蓄积比重仅占5.17%,而成熟林蓄积比重高达94.83%。西藏东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地区森林平均年龄约为100年,中南部和西南部森林平均年龄为150~200年,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森林采伐标准年龄。松林多数已超过采伐年龄50年,其生长仍处于旺盛阶段,而且腐朽率低。

  ⑤森林分布不均。西藏森林主要分布于藏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的高山峡谷地带,以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分布最为集中,而在广大的西部和北部,则是少林和无林地区。昌都地区森林覆盖率13%,拉萨14%,日喀则和那曲地区0.2%,阿里地区0.04%。
 
  种类 西藏是中国森林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常见的成林树种有乔松、高山松、云南松、华山松、喜马拉雅云杉、丽江云杉、川西云杉、喜马拉雅冷杉、急尖长苞冷杉、铁杉、大果红杉、西藏落叶松、喜马拉雅落叶松、西藏柏木以及圆柏属的若干种。其中,以云杉、冷杉和铁杉组成的针叶林带分布最为广泛,占西藏森林总面积的48%和总蓄积量的61%,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的湿润亚高山地带。其他一些针叶树种,如长叶松、藏西松、长叶云杉、油麦吊杉、墨脱冷杉、察隅冷杉等分布范围比较狭窄,在整个森林资源中不占有重要作用。西藏的松林面积约92.6万公顷,其中西藏长叶松和西藏白皮松是西藏特有树种,均被列为国家保护树种。

  在山地亚热带温带森林中,还有一些稀有的针叶树种,如穗花杉、云南红豆杉、三尖杉、百日青以及垂子买麻藤等,多是第三纪的孑遗植物,零星分布于其他树种中。西藏阔叶树种更为丰富,几乎可以看到北半球从热带到寒极的主要科属和生态类型的代表。阔叶树种以杜鹃科、蔷薇科、豆科种类最多,每科约在100种以上,其次是忍冬科、杨柳科和樟科的树木,每科不下40种,壳斗科的树木常见的有20余种。各种科属的阔叶树种的分布与海拔高度有密切关系。在森林高山限界附近,以杜鹃科、杨柳科、桦木科、小蘖科、茜草科、蔷薇科和多种耐寒的落叶和常绿灌木构成各种高山灌丛的建群种。

  在山地温带和寒温带,阔叶树的种类较多,常见的有槭树科、虎耳草科、忍冬科、蔷薇科的植物和各种竹类。原始植被遭到破坏的地方,可以看到由杨树和桦树组成的次生林。山地温带和寒温带中惟一组成根生林型建群种的是壳斗科高山栎组的几个树种,它们在西藏山地温带分布很广,并在阳坡形成大面积的纯林。山地亚热带的阔叶树种类显著增加,上层林木主要由壳斗科、樟科、木兰科、五加科、山茶科、楝科、杜英科、金缕梅科、漆树科等树木组成。壳斗科种类丰富,尤以东喜马拉雅为甚,其中既有常绿又有落叶的种类,如有栎属、槠属、柯属、栲属等。

  中国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谷和低山地带,出现许多热带地区的树木,其中以龙脑香科、使君子科、无桠果科、千屈莱科、蕃荔枝科、藤黄科、大风子科等的树木为代表。这些丰富的森林植物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构成了12种不同的森林植被类型,50余个森林群系和数以百计的林型。在一个地区出现如此丰富多彩的植被类型,在世界范围极为罕见。西藏东南部具有丰富的森林植物,一方面是由于这里具有优越的水热条件和山地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近期地壳的强烈抬升和第四纪以来冰期与间冰期气候的交替影响,使这里植物区系的发生、发展十分迅速。
 
  垂直带谱 西藏地处低、中纬度,东南部既有海拔高度超过5000米的高山,又有海拔很低的河谷,海拔高度的变化,直接决定着水热条件在空间的重新分配,从而影响到森林植被在空间分布上的顺序更替,并构成丰富的垂直带谱。由于西藏不同地区的地形和水分条件具有明显的差异,垂直带谱的组成和结构也不相同,概括起来可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四种类型,其中森林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主要有:①热带森林植被。主要分布于海拔500米以下的山地。该地年平均气温22℃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6℃,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5℃,降水量通常在1500亳米以上。最典型的森林植被为龙脑香科的娑罗双林、热带多优势种的常绿阔叶林、河旁雨林等。

  ②热带和亚热带过渡森林。分布于海拔500~1000米山地。该地年平均气温20~22℃,最冷月平均气温约13℃,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0℃,全年无霜或偶有轻霜。主要森林植被由使君子科、杜英科、金缕梅科、天料木科、藤黄科、紫薇科以及樟科、壳斗科、山茶科的多种常绿及部分落叶林木所组成。在原生植被受到破坏的地方分布着由榕树、野桐、阿丁枫以及竹类构成的次生植被。在河谷两侧分布着由紫珠、叶轮木、血桐等组成的杂木林。

  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海拔1000~2100米的地带。年平均气温约15~20℃,最冷月平均气温7~12℃,最热月平均气温21~25℃,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6℃。森林树种的组成比较复杂,壳斗科和樟科的常绿属种占优势,阳坡上有由乔松组成的亚热带松林。

  ④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分布于海拔2100~2400米的山地。上限年平均气温约11℃,最冷月平均气温3℃,最热月平均气温18℃,无霜期近7个月。森林群系的分化较为明显,群落的组成和结构比较简单。阴坡有由壳斗科的常绿与落叶的成分以及香椿、水青树、樟科、木兰科等林木组成的森林,阳坡仍为松林所占据。在河漫滩上分布着桤木林和杨树林,在原生植被受到破坏的山坡上,可看到次生的西南桦林。

  ⑤山地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分布于海拔2400~3100米的山地。年平均温度8~11℃,最冷月平均0~3℃,最热月平均气温15~18℃,无霜期5~7个月。阴坡以铁杉林为代表,阳坡主要分布着各种松林和高山栎林。

  ⑥暗针叶林带。分布于海拔3100~4000米的山地。上限,即林线处的年平均气温约为2℃,最冷月平均气温-8℃,最热月平均气温10℃,无霜期不足3个月,降水量通常在600毫米以上。阴坡最典型的成林属种为云杉和冷杉,云杉分布于3500米以下的地带,冷杉分布达4000米左右。但川西云杉可以超过冷杉林,分布到海拔4300米左右的高度。阳坡上有跨带分布的高山栎和乔松林。

  ⑦高山疏林带。分布于海拔4000~4300米的高山地带。上限,即树线处的平均温度约为0℃,1月份平均气温约10℃,绝对最低温度为-28℃,最热月平均气温8℃。主要分布看由杨、桦、圆柏、川曲云杉组成的疏林。

  ⑧高山灌丛。其上限可达4500~4800米。年平均气温为-1℃,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1℃,极端最低气温为-30℃,最热月平均气温约7℃。有多种杜鹃、柳、绣线菊、鲜卑花、金露梅、枸子木、薄皮木、小蘖、忍冬、圆柏等组成各种灌丛。
 
  半湿润地区 位于西藏东部和中部。由于河谷最低处海拔一般不低于2500米,故森林分布的垂直带较窄,带谱的组成和结构比较单纯。年平均相对湿度约50%~60%,年降水量不到600毫米,干燥度为1~1.5。

  ①干热河谷灌丛。分布于海拔2500~3400米的地带。该地带通常无成片的天然林分布,主要以干热河谷灌丛为主要植被类型,常见的群种有狼牙刺、锦鸡儿,绢毛蔷薇、醉鱼草、西藏忍冬、羊蹄甲、合欢以及仙人掌、蒿属和旱生禾本科草类等。

  ②亚高山针叶林。分布于海拔3400~4300米。主要由川西云杉组成,有时混有少量的冷杉和高山松,阳坡主要由圆柏和高山栎组成稀疏的森林和灌丛。

  ③高山草甸和高山灌丛。分布于海拔4300~4800米地带。

  ④稀疏植被。分布于海拔4800米以上地带。
 
  水平分布区 西藏的不同地区水热条件差异很大,森林的覆盖率、类型、树种组成、生长状况以及开发利用的条件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根据这些综合的特点,西藏林区可划分为5个水平分布区。

  ①高山峡谷潮湿针阔混交林区。位于西藏南部,北以喜马拉雅山主脊为界,东起伯舒拉岭,西至仲巴,包括察隅、易贡、墨脱、错那、洛扎、亚东、定结、聂拉木、吉隆、仲巴等地的森林。这一区域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既有许多海拔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又有许多深切的河谷,河谷最低处海拔在400米以下,气候以潮湿暖热为基本特征。察隅有“西藏的江南”之称。本区是西藏森林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森林覆盖率50%以上。森林垂直分布明显,垂直带谱完整而丰富,以热带季雨林为垂直带的基带。森林地处边陲,山坡陡峭,平均坡度大于35°,交通不便,森林开发利用的条件较差,除亚东、吉隆、聂拉木等地区进行森工采伐外,其余地区多保持着原始状态。

  ②湿润山地针叶林区。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范围东起然乌,西至米拉山,北以念青唐古拉山为界,南抵喜马拉雅山主脊,包括波密、林芝、工布江达、米林、朗县、加查等地的森林。这一区域为高山河谷地貌,但河谷海拔高度很少低于2500米,地势起伏较小,山地坡度大于30°。气候温凉湿润,森林覆盖率25%左右。在阳坡分布着高山松林、高山栎林。林木生长迅速、高大,单位面积积蓄量很高,是西藏重要的用材林基地。

  ③半湿润块状暗针叶林区。位于西藏东部的横断山脉和三江流域,包括昌都、类乌齐、左贡、芒康以及那曲地区的森林。河谷最低处海拔2700米左右,气候燥热少雨,出现干旱灌丛为主的植被类型。随着海拔增高,水分条件逐渐改善,在3400米以上地带出现以川西云杉和大果圆柏为主的带、块状分布的森林,森林覆盖率较低,约15%左右。

  ④半干旱灌丛草原少林区。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包括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南,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的雅鲁藏布江、年楚河、拉萨河流域。河谷宽阔,山势缓斜,河谷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气候温凉少雨,森林稀少,以半干旱的灌丛草原为主要的植被类型。但如有水源灌溉,海拔4000米以下地区许多中生旱生的乔灌木树种多能顺利生长,且速度较快。

  ⑤干旱无林区。包括藏北、阿里以及那曲西部。高原起伏较缓,平均海拔4800米,气候寒冷干旱,且风大霜重。植物稀少,除个别耐寒的灌木外,无天然乔木的生长,是西藏的纯牧业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