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萨迦派 所属分类:宗教 > 宗教及教派

萨迦派 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萨迦,藏语意为“灰白色土地”,因北宋熙宁六年(1073)昆·贡却杰布在后藏萨迦县仲曲河北岸灰白色土地上修建萨迦寺,并以该寺为主寺发展成一个教派,故名萨迦派。萨迦派寺院的围墙上涂有红、白、蓝三种颜色,分别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故又俗称“花教”。萨迦派寺院僧人多戴红色、莲花状僧冠,着红色袈裟。
 
  形成与发展 萨迦派形成于11世纪后期,创始人昆·贡却杰布。萨迦寺建成后,昆·贡却杰布广收弟子,传教布道,创立了萨迦派。萨迦寺住持为本派教主,由萨迦昆氏家族的高僧世代相传。昆·贡却杰布之子贡嘎宁布与索南孜摩、札巴坚赞、贡噶坚赞、八思巴被尊为“萨迦五祖”。在萨迦五祖中,贡嘎宁布、索南孜摩和札巴坚赞三人仅受居士戒,身着白色俗装,故称“白衣三祖”;贡噶坚赞、八思巴受比丘戒,身着红色袈裟,故称“红衣二祖”。萨迦五祖为萨迦派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在藏传佛教史上享有盛誉,今西藏许多寺院都供有萨迦五祖的铜像和唐卡。萨迦派经萨迦五祖的继承和发展,势力得以加强,并在西藏地方创建萨迦地方政权,为西藏政教合一统治之始。元代历任帝师均由萨迦派僧人担任,帝师下设有萨迦本钦,掌管西藏地方行政;设萨迦囊钦,掌管萨迦派事务。萨迦派在西藏历史上影响很大,从13世纪中叶到14世纪中叶的100多年间,该派在西藏地方占统治地位,昆氏家族成员及萨迦派高僧得到元朝封赏,政治、经济力量有很大发展。元至元四年(1267),八思巴命本钦征调前后藏十三万户人力兴建萨迦南寺,使萨迦成为西藏地方的首邑。萨迦派迅速发展到康区和安多各地,对元朝皇室产生重大影响。八思巴及弟子在北京和五台山等地建立一批萨迦派寺院,为后来藏传佛教在这些地区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但是萨迦势力的发展和衰落与元朝中央政府紧密相连,14世纪上半叶元代衰落后,萨迦派失去了中央政权的支持。此时,卫藏地区新的教派和封建集团逐渐崛起,加上萨迦派内部纷争,元至正十八年(1358)其政治地位被帕竹噶举派取代,萨迦势力日渐衰落,但其宗教活动继续保留并得到发展。
 
  理论学说 萨迦派在显宗方面注重经论的翻译及辩经,重视因明、中观、时轮、俱舍、般若等18部著名经论,在元代形成一套学经制度及学位制度,有格西等学位。密宗方面有所谓不出寺墙的萨迦十三金法,包括修习本尊、护法的各种仪轨。本尊主要有黑色文殊、喜金刚、大黑天、白伞盖佛、密集、胜乐、大威金刚等,护法主要有宝帐依怙、四面明王、金刚橛等,同时注重坛城修供。在显密修学的基础上,萨迦派形成自己的一套教法,称为“道果”法。“道”指经过修行,而“果”意为达到悟道,“道果”即是“有果之道”。此法主要依靠口传,不注重文字记载,所以道果法享有“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说法。道果法是萨迦派的主要功法,此法起源于印度,但在印度随着佛教的衰亡而消灭。道果法是萨迦派的主要密法,而且是藏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修炼有显宗和密宗之分,一般以先修显宗而后修密宗为修习次第。萨迦派的密宗道果法同宁玛派的大圆满法和噶举派的大手印法相同,是一种很高深的功法,修习者在未进人正修“道果”法之前,必须先修习“四加行法”。四加行法是藏密修炼各种密法的先行预备法,被公认为藏密功法的基础法,相当于一切密法的基石。
 
  文化影响 萨迦派对藏族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萨迦班智达精通五明,在佛学、宗教哲学、文学、语言、音乐、历算等方面都有著述,推动了学术的发展。萨迦五祖八思巴被封为帝师,他奉命创制的“八思巴文”,在蒙古全境流通使用,对蒙古的社会、文化进步起到重大作用。他还广泛收集各种经论,命人抄录保存在萨迦寺。其侄达玛巴拉担任帝师时,在北京召集藏、汉、印度、北庭僧人用梵文原本对勘藏汉文佛教大藏经典,历时三年撰成《至元法宝勘同总录》,为《藏文大藏经》的编定和刻印打下基础。萨迦派是最早开始为高僧学者编辑文集的教派,著有《萨迦五祖宗全集》、《萨迦后辈高僧文集》等,后来为其他各派所效仿。萨迦寺至今仍是藏传佛教中藏书最为丰富的一座寺院。1550年萨迦派在四川德格贡钦寺设立的德格印经院,是藏区最著名的印经院,专门刊刻藏传佛教经书、各教派重要著述、历法和医学等多种典籍,对保护、弘扬藏传佛教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寺院 萨迦派全盛时期,在蒙古、汉地、康区、安多和卫藏各地都建有萨迦派寺院。萨迦派的主寺是萨迦寺,萨迦寺在中国历史上及藏传佛教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萨迦派在西藏的寺院还有扎塘寺、达隆寺、土丹朗嘉寺、林卡寺、拉其寺、葱堆措巴等。元代后,萨迦派内部出现俄尔、宗巴、蔡尔三个支派,分别以俄尔地方(今日喀则西南)的艾旺却丹寺、山南贡嘎宗的多吉丹寺、芒喀地方(今萨迦西南)的图丹格培寺为中心。萨迦派在其他地方的寺院还有四川德格的贡钦寺,青海玉树的结古寺、称多县的尕藏寺,今印度境内的结蔡寺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