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跳神 所属分类:宗教 > 制度、仪轨

跳神 藏传佛教喇嘛表演的宗教舞蹈。又名“羌姆”、“金刚神舞”。

  8世纪中叶,西藏桑耶寺修建后,印度密宗大师莲花生根据密宗续部仪轨中出现的护法神编创了跳神节目。从此,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桑耶寺举办跳神法会,被称为“朵剃曲巴”,来观看的信徒络绎不绝。

  跳神是一种密宗仪轨,只有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由经过密宗灌顶的特定僧人表演。各地区、各教派因其信奉的本尊和护法神有所不同,因而举行跳神的日期、程序、舞蹈、服饰也有所不同。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跳神传人青、甘、川、滇等藏族地区及内蒙古和北京雍和宫等格鲁派寺院。但名称有所不同,如雍和宫称“跳布扎”,云南、四川藏区为“麻羌”,青海名“跳跹”,内蒙古则称“查玛”,都含有“驱鬼迎祥”之意,实际上都是西藏羌姆的传承、演变和发展。宗教舞蹈除羌姆外,还有祭祀舞、贡嘎尔鼓舞等。

\

  ①拉萨跳神节。每年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布达拉宫举办一年一度的跳神法会。跳神前首先念经,并举行牲祭仪式,但并不真正杀牲,通常只是用器物或地上图案代替。跳神开始时,场上鼓钹齐鸣,由铁棒喇嘛带领仪仗队出场,然后黑帽金刚、各护法神、鬼怪、骷髅依次鱼贯而行,绕场一周,展示各种佛法形象。表演者头戴面具,手执法器或兵器装扮成众神,表演凶神舞、骷髅舞、牛神舞、鹿神舞、金刚力士舞和护法神舞等。

  ②西莫钦波。每年藏历八月,日喀则地区的扎什伦布寺都要举行夏季法会西莫钦波节。1846年由七世班禅丹贝尼玛创立。最初在日喀则东郊的贡觉林卡举行,1954年年楚河涨水,贡觉林卡宫殿被冲毁,国家拨50万元专款修建了德庆格桑颇章,西莫钦波遂移至德庆格桑颇章宫举行。1976年第十世班禅大师亲自主持恢复了西莫钦波节和羌姆表演,此后西莫钦波成为后藏地区最引人注目的宗教艺术盛会。因为原先的演出场地过于褊狭,十世班禅又倡建了金刚神舞院,并将法会活动缩短到三天。

巫卜风俗


  简要介绍

  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民间巫卜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此俗是古代宗教的遗风。跳神人有男有女,在各地有不同的称谓,有的称神汉、端公,有的称巫婆、师娘等。跳神的目的很广泛,可请神来消灾治病、驱邪撵鬼,也可请亡灵对话。跳神时,设有香案、神位,上置供品、香烛。跳神人先焚香叩首,闭目假寐,意为前去请神;继而跳起称已请来神灵。然后全身战傈,边跳边舞边唱。手中有时持皮鼓敲打,有时持铜锣敲打,唱的内容或为咒语,或为回答术神者问话,或厉声驱邪,直到口吐白沫仆倒于地。“苏醒”后称神已离去,跳神仪式结束。

  民间传说

  北方男子跳神叫做端公。有一端公教着个徒弟,一日,端公出外,有人来请跳神,这徒弟刚会打鼓唱歌,末传真诀,就去跳神;到了中间,不见神来附体,没奈何信口箔了个神灵,乱说一篇,得了钱米回家,见他师傅说道:“好苦。”把他跳神之事,说与师傅,师傅大惊道:“徒弟,你怎么知道?我原来就是如此。”

  赵南星评:此端公过于忠厚,徒弟问他,何不说:“跳神极是难事,妙诀不可轻传,恐泄天机,鬼神责谴,须是三年五载,方可传投,你今即行的去,互将就应付。”可惜轻易说了实话,所谓“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也。

  译文:北方男子跳神的叫做端公。有一个端公带了一个徒弟,有一天,端公有事出门了,有人来请跳神,这徒弟刚学会打鼓唱歌,师碍还没有传授真诀,就去跳神;到了中间,不见有神来附体,没办法,只好信口拉了个种灵,久说了一通,得了钱米回家,见了他师好说道:“好苦啊。”把他跳神的事情,说给师好听。师好听后大惊,说道:“徒弟,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原来就是这样跳的。”

  赵南星评:这端公太过忠厚,徒弟问他,为什么不说:“这跳神是件权难的串,妙诀不可轻易传授与人,恐怕泄露了天机,招来鬼神谴责,须是过了三年五载,方可传授。你现在既然能对付得了,哲旦将就着应付。”可惜轻易地说了实话,所谓“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藏族跳神


  跳神,是藏传佛教寺院最隆重的祭典活动之一。跳神面具多为立体雕刻面具,也有少量平面的布面具。跳神面具除表现佛像、菩萨像、历代高僧圣人像之外,更多的是表现“益西巴”和“吉德巴”两大类邪法中的各类神仙鬼怪,这些护法神灵的职责是护卫佛法和修行佛法之人。

  西藏面具可以分为三大类:羌姆(跳神)面具、悬挂面具、藏戏面具。图中“护法神”为跳神面具,属于“益西巴”护法神之一。这类护法神较为繁多,神祇多为佛和菩萨的化身,在造型上多为身着骷髅花蔓或缠绕毒蛇,常以人头骨、心脏、鲜血为装饰,被称为“本尊护法忿”。图中护法神深蓝色面相,三目圆睁,血红的眼眶,张口、呲牙、卷舌,头顶五骸骨冠。藏族跳神面具无论是善相还是恶相,都是宗教内容的描述,离开寺院和宗教祭典,将无从了解它的内涵及意义。

  跳神,是在藏区各地喇嘛寺举行法会庆典时,由喇嘛僧侣表演的一种宗教仪式舞蹈。这种舞有单人舞、双人舞和集体舞三种形式。跳舞时带假面具,穿长袍,佩彩带和刀盾。伴奏的乐器有舞钹、牛角号、唢呐等。

  据说,公元7世纪,佛教从印度、尼泊尔和唐王朝传入西藏的过程中,藏族僧侣将西藏上风舞、苯教巫舞与印度瑜珈派面具神舞相结合,创造了一种以"驱鬼镇邪'伪主旨的宗教舞蹈,并在兴建桑耶寺的奠基仪式上表演获得成功。这便是原始"羌姆"(藏语蹦跳之意)的雏形。

  各地各派因其信奉的本尊和护法神有所不同,因而举行跳神的日期、程序、舞蹈、服饰也有所不同,拉萨地区跳神节的时间是每年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届时,大昭、木鹿、布达拉宫等黄教寺院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跳神法会。布达拉宫的跳神节,在仁乃贡萨殿前举行.演员由南木林札仓(经院)的喇嘛担任。跳神之前要念经,并举行牲祭仪式,但并不真正杀牲,通常只是用器物或地上图案代替。

  跳神开始时,场上鼓钹、蟒号齐鸣,先由铁棒喇嘛带领仪仗队出场,然后黑帽金刚、各护法神、鬼怪、骷髅依次鱼贯而行,绕场一周,展示各种佛法形象。礼毕,再分段表演各种神鬼舞。在表演各舞段之间,还要表演宣扬乐善好施的佛本生故事片段,如哑剧"舍身饲虎"、"割肉贸鸽"等。最后一场是排甲兵驱鬼迎祥,众神兵出动,携火枪和兵器送"尕玛",将其押至寺外,点火焚烧。顿时土枪火炮齐鸣,口哨声、吆喝声响成一片,以驱一年之邪,祈来年之福。

  而过去在日喀则,每年藏历七月初"弃山星"(金星)出现之际,班禅大师和后藏的僧俗官员要进行沐浴。节日期间,除演出藏戏。狮子舞、牦牛舞、寿星舞和大鼓舞外,头两天由扎什伦布寺滚康僧院的喇嘛表演"羌姆"。这里表演的"羌姆"分为16段舞蹈进行。

  由于"跳神"是佛法形象的象征显现,是随着喇嘛教的传播而传开,并流入青、甘、川、滇等藏族地区及内蒙和北京雍和宫等黄教寺院。只不过叫法不一样:雍和宫叫"跳布扎";云南、四川藏区叫"麻羌";青海叫"跳跹";内蒙则叫"查玛"。都含有驱鬼迎祥之意,实际上都是西藏"羌姆"的传承、演变和发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