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细石器文化遗存 所属分类:文物考古 > 遗址

细石器文化遗存 西藏高原史前研究中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一类考古遗存。上起旧石器时代晚期,下至早期金属时期的早期,甚至可能延伸至早期金属时期的中期。

  西藏高原共发现细石器地点约有40处,主要分布在湖滨平原、河流阶地和山麓洪积扇上,少数地点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干沟崖上。其存在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单纯的细石器遗存,主要在藏北地区发现的部分细石器地点、藏南聂拉木地点、雅鲁藏布江上中游部分地点等;二是与小石片石器共存的细石器地点,主要发现于雅鲁藏布江上中游地区;三是与磨制石器、大型打制石器、陶器共存的细石器地点,主要有藏东昌都卡若遗址;四是与彩陶、青铜器等共存的细石器地点,主要有阿里噶尔县发现的丁仲胡珠孜地点等。

     申扎、双湖境内地点 典型的细石器遗存。位于藏北高原的申扎县和双湖县境内,其地点主要有申扎县的珠洛勒、卢令、亚司、东乡、尼隆以及双湖县的玛尼、绥绍拉西侧、绥绍拉西北和色乌岗东北等。采集的标本有石核、石片、细石核石片、石叶和细石器,原料均为火石、燧石、凝灰岩、碧玉和玉髓等。其中以石核最多,其器形有楔形、椎形和柱形三种;石片一般短而宽,片身较厚,形状不规则;细石核石片是由楔形石核上剥离制成;石叶是用直接打法剥下;细石器均为刮削器,有长刮器、短刮器、圆刮器、双边刮器和复刃刮器。

  马法木湖东北岸地点 细石器和大型打制石器共存的采集点。位于普兰县马法木湖(玛旁雍错)东北岸的高地上。采集的标本有石叶、小石片和细石器,原料均为黑色燧石。采集的石叶中有一件用间接打法压制而成,长1.9厘米、宽1.25厘米、厚0.7厘米;小石片中有一件是以直接锤击剥离制成的,形状不规则,厚约0.3~1厘米,宽大于长;细石器器形有刮削器、尖状器和雕刻器三种,刮削器又可分为直刃、凹刃和凸刃刮削。

  帕也曲真沟左岸地点 单纯的细石器遗存。位于日土县帕也布也峰南麓、帕也曲真沟北侧山麓洪积扇上。标本有细石核和细石器,原料均为半透明玛瑙。

  丁仲胡珠孜 彩陶、青铜器等共存的细石器地点。位于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标本包括细石核、细石叶和工具等,原料以燧石、硅质岩和火山岩为主。其中,细石核数量最多,有锥状、半锥状、柱状和“铅笔头状”等形态,以锥状石核形体最大;细石叶根据剥制技术和形态可分为直接法石叶和间接法细石叶。直接法石叶多呈条形,两侧缘基本平行,背面有纵脊或石叶疤,保留的台面多为自然台面。间接法细石叶是以间接法剥落的细条形石叶,两侧缘平行,尾端向内弯曲;工具器形主要有“指甲盖”刮削器、圆弧刃刮削器、切割器和雕刻器等。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