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帝师 所属分类:历史 > 元朝时期

帝师 元朝授予佛教僧侣的官衔。

  西夏始设帝师,但未形成制度。元至元七年(1270)八思巴因创制八思巴字,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帝师。从此,元朝实行帝师制度。帝师作为全国佛教的最高领袖,其法旨也行于内地各寺院僧徒,因此帝师的存在使佛教在全国获得高于其他宗教的优越地位。帝师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对巩固元朝在吐蕃地区的统治起到了很大作用。

  由来 蒙古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位后,封吐蕃僧人八思巴为国师。蒙古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设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并由国师兼领院使。七年晋封八思巴为帝师,命其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八思巴成为第一代帝师。除八思巴外,元王室为笼络西藏宗教上层人物,建立了以帝师为首的西藏佛教势力,从而在元朝政体中形成一个特殊阶层。帝师在行使宗教职能的同时,享有极大的政治特权和直接的经济利益。

  元朝,帝师有自己的办事机关——功德司,下设苏本、森本、却本、皆本、译本、佐本、塔本、甄本、丹本、迦本、达本、作本和奇本13种私人侍从职官,作为帝师近侍,协助帝师管理宗教事务,逐渐形成宗教组织。自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始,元朝历代皇帝赐封萨迦派有学识的领袖人物为帝师成定制。

  历任帝师 从八思巴受封帝师到元朝灭亡,元代共设帝师14任,均由萨迦派高僧担任。此外,还有一位僧侣胆色喇嘛,为皇帝所追认。

  职责 帝师是元朝设置的一种特殊制度,其职责主要有:

  ①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帝师为皇帝传授佛戒,举行灌顶等宗教仪式,并带领僧众作佛事,为皇帝及家族祝延圣寿,祈祷国泰民安。

  ②领宣政院。原名总制院,是元朝管理藏区事务和全国宗教事务的机构,1288年改名宣政院。自忽必烈设帝师后,帝师便成为西藏地方最高中央长官,元朝统治者在处理西藏行政事务和重大事项、人事任命等均听取和采纳帝师意见,帝师拥有举荐僧人担任总制院各级职官的权力。

  ③领吐蕃事务。帝师主要管理吐蕃地区行政宗教事务,而皇帝利用帝师的宗教地位和影响,加强对吐蕃地区管理。由此,帝师既是吐蕃的宗教领袖,又兼理世俗政务,成为在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之始。

  地位及影响 帝师对藏区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帝师既是皇帝的老师,又是全国佛教的领袖,在元廷享有崇高地位。帝师进出京师,百官隆重迎送。生时受大量布施、赠赏,死后赙(fù)金可达上千两黄金、上万两白银。帝师子弟和门徒很多被封为国师、司空、司徒、国公,享有种种特权。

  元朝皇帝为通过帝师更好地控制和治理西藏,对帝师格外尊崇。忽必烈建元后,首先封八思巴为国师,统领天下释教,乃至后来由帝师“领吐蕃”,旨在通过佛教领袖人物,达到治理西藏的目的。设立帝师,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上历代统治者所实行的“以夷治夷”的民族政策,不同的是更多地利用了佛教的势力。元朝设立帝师制度,在加强对藏区的统治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元朝统治者利用宗教势力加强其统治,就必须要宣扬帝师的法力,以扩大帝师影响,提高帝师地位,于是帝师被推崇为能够保护帝王的平安和国家兴盛的神。国家遇到天灾人祸,都要请帝师率领僧众作佛事,祈祷平安,甚至朝廷对外进行征伐等战争,也要请帝师作佛事。

  元朝在用人上也受帝师的影响,蒙古王室成员以外第一个被封为王的就是帝师兄弟。元朝在藏区机构中的官员任免,皇帝都要听取帝师意见。除了上述影响外,帝师对寺院、僧人、道士、朝廷,对藏区的赈济等均都有一定的影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