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军区总医院 所属分类:科教文卫体 > 医疗卫生事业

军区总医院 西藏三级甲等医院。全称西藏军区总医院,院址在拉萨市娘热路。1955年成立。

  设有床位450张。拥有CT、电镜、高低压氧舱、彩超等医疗设备。建有全院微机联网管理系统、全军全国远程会诊系统以及青藏高原第一家细胞培养室。院内医生平均每年深入乡村、寺院、边远农牧区巡诊24次,门诊和住院收治地方伤病人员约13886人次,免费救治金额约50万元。

  医院曾先后组织优秀医务人员前往四所军区大学、全军人才基金班、英国牛津大学等军地院校进修。在科研课题方面,医院以全军高山病研究防治中心和成都军区创伤外科医院为龙头,对高原病、创伤休克、火器伤感染、高原骨延迟愈合机理等研究有突破性成果,其显微外科技术居西藏领先水平。

  1991~2000年,医院对胸部联合伤、重型颅脑损伤的抢救成功率达92%;对高原心脏病、肺水肿、脑水肿、红细胞增多症、高原昏迷、高原反应的病理生理、发病机理及其防治开展广泛研究,使急性高山病的抢救成功率达99%。医院先后开展了断指再植术、肝叶切除术、二尖瓣分离术、心内膜活检、冠状动脉造影等新技术216项,其中有31项达到全军先进水平,42项获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奖,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医疗成果奖,3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展历程

  西藏军区总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院址在西藏拉萨市娘热路。院长是兼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的李素芝。西藏军区总医院前身是川东军区直属医院,1949年11月组建于重庆市长寿县。1952年3月搬迁到重庆市江北县洛碛镇。1953年更名西南区陆医院。1954年1月更名为西南军区洛碛二级陆军医院。同年又更名为西南军区第21医院。1955年1月,更名为陆军第49医院。同年奉命进藏。1962年2月1日,被命名为西藏军区总医院,并迁入现址。

硬件设施


  医院占地面积约4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编制床位 400张,现展开床位550张;编制干部、战士550人,现有645人;设有4部机关,14个行政科室,29个临床、医技科室,以及全军高山病防治研究中心、全军拉萨血站、成都军区创伤外科中心、西藏军区制剂中心、自治区医学重点实验室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同时为第三军医大学拉萨临床医学院、西藏大学教学医院,是集医疗、科研、教学和保健为一体的“三甲”医院。目前,医院拥有核磁共振、数字减影、CT、电镜、X光机、大型高压氧舱群、中心监护系统等价值400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建有全院微机联网管理系统、全军全国远程会诊系统以及青藏高原第一家细胞培养室。

荣誉及成就


  1995年,顺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的达标验收,成为西藏自治区第一家“三甲”医院。55年来医院坚以医疗、科研为中心,以提高卫勤保障能力为目标,全面加强业务技术能力建设。特别是近10年来医院在完成日常医疗任务的同,积发挥“全军高山病研究防治中心”和“成都军区创中心”的龙头作用,坚持“以临床促科研,以科研带临床”的思路,坚持科研、临床工作并进,极大地推动了高原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先后开展了首例射频消融、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治疗术、全髋关节全股关节膝关节置换术、活体肾移植术,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畸矫术及双置术、颅脑疾病CT立体定向术、支气管异物开胸摘除术、浅温停跳体外循环心内视术、角膜移植、血液超滤技术、背驮式全肝移植手术等新技术新业务432项,均填补了西藏医学空白,提高了医院的医学技术水平。“八五”以来,共得科技进步奖16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16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71项,军队科技进步四等奖62项。研制开发出高原康胶囊、接骨灵胶囊、花虫胶囊、茵黄胶囊、高红冲剂和红景天虫草露、景天止泻胶囊等高原环境下特需药品12种。围绕军队医院的历史使命,加强对高寒地区“打赢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中的卫勤保障研究,大部队急进高原的卫勤保障方案得到完善,注重医疗卫勤保障预案的演练,医院“拉得出、展得开、救得下、治得好”的能力明增,圆满完成了军区实兵实弹演习中的卫勤保障任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