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那曲三项措施为基层用人留人

2013-11-26 15:13:01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谢伟


  近年来,那曲地区从创新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使用入手,通过富脑子、压担子、给位子三项措施,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目前,那曲地区共有大学生“村官”336名。
 
  强化培训“富脑子”。一是抓好岗前培训。大学生“村官”到岗前,各县委组织部都集中安排一周时间,安排农牧、政法、民政、社保、司法、保密等部门的同志,为大学生“村官”开展农牧区法律法规、基层工作方式方法等实用培训,使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村官”对基层工作环境有一个直观了解,让大学生“村官”从容上岗。二是抓好日常培训。将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乡镇干部培训整体计划,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精选培训内容,实行按需施教,帮助他们解疑释惑,不断提高其履职能力。2008年以来,全地区组织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12次;在地委党校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5期,培训120人次。
 
  严格管理压担子。一是强化日常管理。制定《那曲地区大学生“村官”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教育培训、监督考核等制度,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二是明确岗位目标。实行大学生“村官”到村(居)任职岗位目标管理,乡(镇)党委与大学生“村官”签定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大学生“村官”根据工作目标任务,制定个人年度工作计划,在日常工作中记好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每天在村工作的内容、进度、成效等,形成完整的任职工作日志,做到周汇总、月总结、季汇报。村(居)除安排大学生“村官”在书记助理、主任助理等具体实职岗位上独立工作外,还根据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有意识地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急、难、险、重的岗位上锻炼,让他们参与到基层组织建设、矛盾纠纷调处、突发事件处理等重、难点工作上来,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文化水平较高的优势,引导他们加强调研走访,记录民情日志,撰写农牧区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理清村发展思路。2008年以来,共收集大学生“村官”民情日记20余万字,基层工作调研文章30余篇。三是突出考核督促。建立述职评议制度,大学生“村官”每年参加所在村“双述双评”活动,由本人向党员、村民代表和乡党委进行述职,接受民主评议、考核测评。述职评议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之一。四是切实做好后勤保障。组织部门、乡(镇)和村(居)切实关心大学生“村官”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及时安排他们的住宿及办公场地,帮助解决伙食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安下心来,更专心地投入基层工作。
 
  合理使用给位子。一是结合村“两委”班子建设需要,将大学生“村官”纳入村“两委”班子后备力量进行培养,创造条件让他们进入村“两委”班子,鼓励他们在农牧区基层建功立业。目前,全地区336名大学生“村官”,有112人担任村(居)党支部书记助理,有56人担任村(居)委会主任助理,有41人顺利进入村(居)“两委”班子。二是在发展党员上,对非党员大学生“村官”重点培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发展。2008年以来,发展大学生“村官”党员24名。三是开展优秀大学生“村官”评选表彰活动。2008年以来,对15名优秀大学生“村官”进行表彰奖励。四是结对帮带,在乡(镇)党政班子中明确专人帮扶大学生“村官”,在生活上给予全方位关心,在工作上给予针对性指导,帮助他们扎根基层、快速成长;村(居)党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对大学生“村官”做好传帮带,做到开展工作带在身边、重要活动引导参与、安排任务有的放矢,让他们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提升为民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