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叶小纲谱写“中国故事”《喜马拉雅之光》展示全新追求

2013-11-05 10:27:37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陈茴茴


\
叶小纲演出谢幕
 
  走进叶小纲位于中央音乐学院的拥挤的办公室,见他身影忙碌,各种事务、电话不时包围着他。这位大家熟知的作曲家,多年来在音乐会音乐、舞台音乐、影视音乐等方面都不断有佳作问世。最近,一场名为《中国故事·大地之歌》的音乐会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艾瑞·费舍音乐厅亮相,这是叶小纲与北京演艺集团携手打造的音乐文化品牌“中国故事”的首站演出。
 
  问及此次音乐会的缘起以及为何选纽约为首站演出地点,叶小纲坦言,自己是个感性之人,这缘于年轻时代的一个想法。1988年,他第一次在林肯中心留影时,心中闪过一个想法:“总有一天我会来这里开音乐会。”而选择底特律交响乐团作为首站合作乐团,更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末他去美国留学时,每次返校都要经过底特律城,他在空中俯瞰底特律市中心高楼大厦在夕阳下闪烁着辉煌的金色光泽,心中冒出念头——总有一天我会让这个城市的交响乐团演自己的作品。时光荏苒,世界变化巨大,当年乘坐无数次的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已经不复存在,世界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已不复辉煌,而他留学的伊斯曼音乐学院所在地罗切斯特市也由于“柯达”与“施乐”公司的过气变得萧条。叶小纲觉得,世界变化再大,城市也许会陷落或毁灭,但人类的精神追求仍在,自己的音乐理想仍在,此次筹划音乐会的机缘巧合,刚好有机会让他践行了年轻时的理想。
 
  叶小纲为此次音乐会取名为“中国故事”,他希望用自己的音乐语言和叙事方式,将自己理解的中国文化传递出去,为此他选取了《最后的乐园》、《喜马拉雅之光》、《大地之歌》3部跨度近30年的各时期代表作品作为音乐会曲目。这3部作品的创作时间差不多相继间隔10年,分别代表了叶小纲在各个阶段对社会、文化思考的人文情怀。
 
  东西方的文化交汇
 
  中学毕业之后下放到农村,每天和村里百姓一起重复简单艰苦的农业劳作,叶小纲体会到中国农民生活的艰辛与挣扎。这段难忘的日子成为《最后的乐园》的素材蓝本。1993年,接受了美国音乐教育影响的叶小纲,在美国创作了中国农村题材的《最后的乐园》。
 
  这部取材中国的作品是叶小纲留学美国时期的最后一首作品,音乐语言和形式有西方古典音乐的结构与严谨,艺术构思完整,用小提琴与乐队演奏的强烈对比,将细微的中国民族特色与交响乐方式结合,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这部作品自问世以来已经演出多次,国际认可度非常高。或许是因为这部作品采用西方音乐结构打造的中国题材更能让西方人理解中国,法国著名芭蕾舞大师罗兰·佩蒂在无数中国音乐作品中,曾选中它编排导演了一个现代芭蕾作品,名为《最后的天堂》。叶小纲在观看这个舞蹈演出之后,深感罗兰·佩蒂读懂了自己的音乐,罗兰将他音乐中所承载的情感与思想用最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了出来。这次在纽约的演出,由世界著名的美籍华裔小提琴家林昭亮担任独奏。
 
  相隔百年的音乐回应
 
  叶小纲说,自己创作的《大地之歌》既是源于马勒《大地之歌》的启发,也是对这部百年之前的经典作品所做的一个音乐回应。不同的是,叶小纲认为马勒在作品中更多表达了作曲家精神幻灭的痛苦和失望,希冀在天堂中寻求灵魂的安宁,而自己创作的状态是比较入世的,作品体现对人生的一种积极、励志的激情。马勒的创作是在辗转翻译过几次的德语语境上进行的,而叶小纲的创作基础是唐诗,语境完全不同,音乐结构充满了叶小纲自身的特色。他运用戏曲的行腔,融入了更多中国化音场的意境。从小熟读诗词和对中文语调的熟练掌握,让叶小纲在创作《大地之歌》时有原创语言上的优势,而唱腔旋律“叶小纲式”的呈现,体现了他几十年对中国语言熟练驾驭的功力。
 
  《大地之歌》在国内外上演多次。2005年,由余隆指挥的中国爱乐乐团就携《大地之歌》(第一版)在林肯艺术中心首度登台,独唱者为柯禄娃,取得很大的成功。今年春节,又由余隆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演出了其中一个乐章,演唱者是黄英。本次在纽约演出的是《大地之歌》全本,女高音由著名的加拿大黑人女歌唱家Measha Brueggerosman担任,她是一位世界级歌唱家,已在著名的德国Deutsch Grammaphone 发行唱片,这次是她第一次用中文演唱中国作品。叶小纲坦言,其实双方都捏着一把汗,但在纽约这样多元化的国际化大都市,“这非常有意思,而且是很吸引眼球的一件事”。男中音则由本作品的首唱者、在国际音乐舞台闻名遐迩的袁晨野担任。
 
  源自西藏的心灵之光
 
  叶小纲喜欢西藏地区的佛教、古典及民间文化。他从1985年开始创作西藏题材的作品。他说,西藏带给人一种庄严、平静、宽容和忍让的心灵状态。多次去西藏调研、采风及游历的经历,让他对西藏音乐中涉及宗教仪式、民间生活场景的乐器很熟悉,也记录了大量西藏民间尚存的民歌、民谣。僧侣们念经时的音调也让他非常着迷。
 
  受藏语的影响,西藏古乐中的古音阶、音调都比较特殊。对音乐与语言的敏感,令这些独特的音乐形式很快在叶小纲的脑海扎根。耳濡目染的文化体味,则让他在创作西藏题材音乐时,对音色选择、和声语言、民族乐器与西洋乐队结合方面都有一种全新的追求。
 
  《喜马拉雅之光》采用独唱、合唱、民族乐器特别是藏区特有的民族打击乐器与交响乐队结合的方式,展示了叶小纲特有的艺术追求,有极大的文化含量。
 
  《喜马拉雅之光》中的唱词选用了刘索拉、李劭晟、米久丹增和仓央嘉措四位藏汉诗人的诗篇,由纽约合唱团用藏语演唱。独唱演员有被誉为“中国男高音之骄傲”的石倚洁,这是叶小纲第五次起用这位在欧洲大放异彩的中国男高音歌唱家;刚刚在法国和英国开完独唱音乐会、有“天才男童高音”美誉的刘珅也第一次在艾瑞·费舍音乐厅亮相。本曲重要的民乐部分由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吉玮担任。
 
  音乐会的指挥是著名指挥家胡咏言,他是叶小纲几十年的同学好友。叶小纲和胡咏言当年一起从上海考到中央音乐学院,同住一个宿舍。叶小纲从美国留学回来时,胡咏言前去接机。12年前,叶小纲与胡咏言共同创立了“北京现代音乐节”,如今该音乐节已经是亚洲最具规模的现代音乐节,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叶小纲与胡咏言几十年的友谊与合作,在这场音乐会实现了最精致的体现。叶小纲表示:“我和胡咏言都是很有理想的人,应该说既简单又天真,对艺术孜孜不倦地追求,为人经常以德报怨。胡咏言的艺术创意也给予我很大的艺术启发和想象力。”
 
  对于“中国故事”这个音乐会品牌今后在国内外的走向与发展,叶小纲表示“将按艺术规律办事,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样的艺术未来在等待你”。他唯一想做的,就是通过音乐把中国当代音乐文化以一种相对完美的方式传递出去,让中国音乐真正走向世界,在世界范围内真正“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