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寻访非遗传承人:贡觉欧珠坚守着直孔唐卡

2013-11-01 08:09:1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杨正林


  深秋的雪绒河谷,美得像一幅写实主义油画。汽车在公路上飞奔,目标直指直孔梯寺。车内,陪同记者采访的墨竹工卡县文化局副局长次仁朗杰接了一个电话。
 
  电话是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打来的。在得知有记者专程采访后,他便毛遂自荐。“就在路边,要不去看看?”次仁朗杰这话的最后一个字拉长了音调,意思很显然。
 
  原定行程并没打算采访这位传承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们决定去看看。
 
  赶往目的地的过程中,次仁朗杰告诉记者,我们即将采访的,是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直孔唐卡。直孔唐卡不是国家级的吗?传承人米玛次仁住在雪绒河北岸的其玛卡村,怎么跑到河南岸来了?
 
  次仁朗杰笑了笑说:“那是刺绣唐卡,而这个是绘画唐卡。”
 
  记者曾听说过唐卡的勉唐、钦则、噶玛嘎孜三个画派。直孔唐卡?没听说过。
 
  疑惑间,汽车在羊日岗村停下来。“羊日岗”,藏语意为“移动的帐篷”。据说800多年前,这里曾是艾玛日寺的一个临时道场。后来,居民在临时道场附近修建房子,于是居民住的地方又被称之为“卓龙”。羊日岗村南山有三座山头,当地人叫“日松贡布”,翻译过来,这三座山就象征佛教中的观音、文殊、金刚。
 
  路北巷子里,一位身材粗壮的农民正疾步走来。离次仁朗杰还有几米远的时候,他上身前倾伸出双手。这人便是唐卡传承人贡觉欧珠,49岁。
 
  贡觉欧珠把记者带进朱红色大门虚掩的家。院里,墙根下,一丛橘红的大丽花开得绚丽多彩。房前,晒台上,一堆摊开的青稞粒儿还散发着潮气。今年秋天雨水多,直到现在,青稞还没有晾晒干。可这并没有影响到贡觉欧珠一家待客的好心情。
 
  这一点,一开始就显了出来。记者的采访被频频端到面前的酥油茶打断。端酥油茶的是贡觉欧珠的母亲。有人关注儿子的手艺,老人高兴。
 
  在雕梁画栋般装饰精美的客厅里,贡觉欧珠拿出一幅未完成作品,捧出一堆五颜六色的小碗。这幅未完的作品画的是玛尔巴、米拉日巴、塔布拉杰三位藏传佛教噶举派大师。画面两侧是黄牡丹,顶部是白色祥云。那堆小碗里,装的是用各种矿物、宝石甚至是金子磨成的颜料。
 
  17岁师从父学画起,贡觉欧珠画唐卡已30多年。“直孔唐卡在历史上曾很有名,但现在会的人只有我。”次仁朗杰把贡觉欧珠的话翻译给记者。贡觉欧珠说,直到现在,其祖上的画作在墨竹工卡县好几个寺庙中都有收藏,每幅估价可达百万。
 
  与其祖辈相比,贡觉欧珠是幸运的。因为在民主改革前,即使是唐卡绘画大师,也逃不脱为寺庙和领主支差的命运。但西藏民主改革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贡觉欧珠的手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物质世界的诱惑使村里原本不多的几位画师撇下画布,把画笔对准了木质房梁。
 
  生活面前,贡觉欧珠曾经动摇。他开始与村里人一起出去打工,给别人家的新房画画,每16平米800元。一年下来,收入可观。当同伴把赚的钱用来购买生活用品时,贡觉欧珠却买了画唐卡的矿物颜料。
 
  一堆颜料买下来,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辛苦赚来的钱也花了个七七八八。
 
  面对物质世界的冲击,贡觉欧珠再次选择了坚守。
 
  如今,在忙农活和出去打工的闲暇时间,贡觉欧珠仍然坚持画唐卡。拉萨城里,已经走向市场的唐卡师们,一幅唐卡画下来,少则几周,多则数月。贡觉欧珠画唐卡,少则一年,多则数年。
 
  当被问起直孔唐卡与其它唐卡的不同时,贡觉欧珠告诉记者,他们的唐卡,色彩层次更丰富。在他未完成的那幅画作中,记者注意到,画白色祥云,竟使用了黑色。
 
  谈及自己孤独坚守,传承直孔唐卡的过程,贡觉欧珠说这几年多亏政府的帮助。在被认定为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他得到了墨竹工卡县文广局的扶持。
 
  此时,一旁的次仁朗杰说:“其实我们做的工作很有限。不过明天就有好消息了。南京金陵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资助25万元,专项保护我们县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直孔唐卡就包括在内。”
 
  结束采访,走出贡觉欧珠家。南山上,一片金黄栎树林与周围山上的灌木形成强烈反差。它们与贡觉欧珠一样,也在这座大山里甘于寂寞地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