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万亩植绿拯救西藏水源地

2013-09-11 12:46:23   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张钰芸


  4个月, 3822米的海拔高度,1600亩人工草地,每天吸收38400千克二氧化碳,877位受益村民……这一串数字,是“力士·绿哈达行动”万亩植绿计划在西藏自治区林周县卡孜乡白朗村留下的成绩。为了应对青藏高原的草场沙化,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携手联合利华力士品牌在今年4月启动“绿哈达行动”,已初见成效。未来数年,该行动将在西藏完成万亩植绿的目标。

  藏区过半草场生态退化

  跑马射箭,放牛养羊,绿茵茵的草原是藏区牧民们的家。但在长期超载过牧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下,西藏天然草地退化趋势严峻。

  草原之上突然出现一块寸草不生的沙土“飞地”,周边的草地稀稀拉拉,一丛丛勉强挣扎。记者日前在拉萨至日喀则周边的县内看到,一片黄尘飞扬的沙土地夹杂在绿草间,更有逐步向外扩散的迹象。当地牧民称,这就是草场沙化。西藏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有天然草地83万km2,约占全国天然草地面积的21%,占西藏土地总面积的68.1%。天然草地可利用面积为55万km2。西藏拥有草地种类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全国有18个草地类型中,西藏就有17个。但如今藏区天然草场却面临危机。 2005年遥感调查则表明:藏西北14个纯牧业县(占西藏总面积的49%)草地退化面积占总面积的39.64%。

  过度放牧成为主要诱因

  “天然草地的退化和其本身的脆弱性、恶劣气候条件有关,但超载过牧等人类活动成为主要诱因。 ”西藏高原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武俊喜坦言。他解释称,西藏草地土壤成土年龄短,砾石含量多,土壤固结力差,易发生土壤侵蚀和退化。“西藏属于高寒干旱地区,年降水量最多只有500mm/年,最少的西北部不足100mm/年,但蒸发量却高达2500到3000mm/年,再加上牧草生长期短,地表常处于裸露、半裸露状态,决定了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和易退化的先天基础。 ”

  人类长期的放牧活动却是让天然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1990年—2005年,西藏草地退化面积以每年5%—10%的速度扩大。”中华环保基金会副秘书长兼高级工程师王庭健认为,由于西藏是我国重要水源地,其生态系统的状态对于全国乃至于全世界都有重要意义,如果天然草地的退化速度和退化面积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导致西藏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丧失。人工种植饲草不但能够加快草地恢复,保护高原生态,同时也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万亩草地构建绿色屏障

  2011年,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在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的贡嘎县扎庆村启动了“1000亩高原生态植草计划”,开展对西藏草地退化的治理。今年启动的“绿哈达行动”在此基础上再度种草1600亩,计划在未来数年间完成万亩植绿计划。

  记者日前在西藏自治区林周县卡孜乡白朗村看到,这里典型的因生态环境退化而深受影响的村庄之一。武俊喜博士介绍,在实施人工种草之前,白朗村平均23亩草地养一只羊,现在只需5亩到10亩即可养一只羊,提高出栏率。人工种植的草地在保持水土方面也有不俗表现,相同条件下草地含水量比裸地高出90%以上。青藏高原水资源量占我国总量的20.23%,万亩草地对水土的涵养将为其筑起一道绿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