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安居暖人心 村民忙致富

西藏林芝县布久乡仲果示范小康村见闻

2013-08-23 11:07:48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孙文振


  “中央政策凝结藏汉一家亲,广东援助构建林芝新农村。”8月13日,记者随全国民委系统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会议的百余名代表,来到西藏自治区林芝县布久乡仲果示范小康村参观考察时看到,村口大门上赫然写着这样一幅对联。
 
  一幢幢风格统一的藏式二层小楼,一座座干净整洁、种满果树和鲜花的农家小院,仲果村农牧民们的居住条件让人赞叹。今天的仲果村是2006年从200米外的旧地处整体搬迁过来的安居工程建设新村。
 
  援建:圆了农牧民的“安居梦”
 
  仲果村的旧址在尼洋河旁,地势险,一到夏天就会受到洪水的威胁。农牧民家的房子大多数是土木结构,又矮又小,而且人畜共住,安全、卫生都堪忧。
 
  村民们说,最难熬的是夏天,那里常常发水灾,淹没房屋。村民们早就想搬迁了,然而,没有钱,要搬迁谈何容易。 
 
  村党支部书记拉巴才旺告诉记者,2005年广东第四批援藏工作组投入援藏资金450万元,帮助村里修建了道路、村委会办公楼、活动广场、晒谷场、篮球场、供电和给排水设施等。全村50户人家自筹资金,县政府再给予每户数万元的建房补贴,200多人告别了世代居住的恶劣环境,搬进了藏式新房,开始了幸福的新生活。
 
  提起新家,45岁的村民尼玛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她兴奋地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对我们很好,搬过来以后,房子又大又舒服,真的很高兴。”尼玛家有5口人,她的丈夫在外跑长途运输,她和两个孩子在家务农,最小的女儿在河北上大学。
 
  走进村民卓玛家,只见近200平方米的宅院里种满了果树和花草,两层的藏式楼房十分气派。楼房两旁,还有3间侧房和一个沼气池。“这样的房子,以前的农奴主也住不上啊!”53岁的卓玛笑着说。
 
  走进小楼,更可以感受到她家日子过得殷实:一楼将近80平方米的仓库里,足足堆了有上百袋的粮食。“有青稞、玉米,还有豌豆什么的,近年种地收成不错,家里的粮食吃不完。”卓玛说。而在过去,仲果村有十多户村民家的粮食不够吃,需要政府补贴。 
 
  在卓玛家的厨房里,有煤气灶、微波炉等现代化厨具。“以前生火做饭,都是烧柴或者牛粪,烟熏火燎的,现在用上了沼气,既方便又卫生。”卓玛说。
 
  最令村民们欣喜的是,搬迁后的仲果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飞跃:市政工程、给水工程、供电系统、电视系统等一应俱全。
 
  “以前村里都是土路,一到下雨,泥泞难走。现在村里的路面全都硬化了,而且安装了路灯,铺设了管网,村民没花一分钱。”卓玛兴奋地说。
 
  依靠援建方的投入,仲果村村委会的办公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拥有独立的办公楼,还建起存有3000余册书籍的“农家书屋”。
 
  卓玛的汉语水平在村里算比较高的,这得益于她经常看电视。“我最爱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虽然我们只是普通的农牧民,但也很关心国家大事。”卓玛的二女儿和三女儿分别在广东和河北上大学,这让卓玛很得意。
 
  来到卓玛家二楼的客厅,里面摆着沙发、藏式矮桌和古朴的木柜,中间是一台大彩电,热情的卓玛端出苹果、李子等自家产的水果招待客人。
 
  发展:村里多了致富“带头人”
 
  西藏民宗委提供的数据显示:自1994年开展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以来,全国17个省市、60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17家中央骨干企业承担了援助西藏的任务,安排援藏项目6000余个、资金200多亿元。一大批援藏项目的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不仅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加快了他们观念的转变,增强了他们的致富意识。
 
  布久乡乡长刘玲华告诉记者,仲果村是广东援藏工作队援建的林芝县第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如今,它不仅成为了林芝地区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生态小康示范村,而且还成为了全国文明村。整体搬迁后,该村农牧民们圆了多年的“安居梦”,过上了幸福、殷实的日子。安其居而乐其业,搬到新址后,村民们致富的热情高涨。
 
  仲果村在发展中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消除“等、靠、要”的现象,探索开辟致富增收新路子。过去,村民只靠种些青稞和小麦,养一些山羊和牦牛,没有多少经济收入。如今,他们搭起了蔬菜大棚,种起了特色水果,还尝试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该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已从2006年的3400元,增长到2012年的9184元。
 
  仲果村还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开展创业教育、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动员群众开办旅游服务、发展庭院经济、实施劳务输出、学习特色种植养殖技术。在好政策的支持下,村里出现了不少致富“带头人”。
 
  村民尼玛投资并利用政府提供的2万多元补贴,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安居房,如今一家7口人住在这里。尼玛家在林芝八一镇开了土特产商店,一年的收入就有10多万元。
 
  依靠发展养殖业、跑运输和林下资源采集,村民占堆一家年收入也近10万元。占堆的家在村子正中央,二层藏式小楼格外气派。院子一角近200平方米的一座温室大棚特别引人注意。大棚里,种满了茄子、辣椒和白菜等蔬菜。“过去哪有现在幸福啊!那时候,夏天还勉强可以吃到白菜和土豆,到冬天就只有糌粑和风干肉。现在,自家温室大棚里能种出许多蔬菜,可真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占堆说:“现在,农牧民买拖拉机有农机补贴,买电视有家电补贴,政府什么事情都给咱老百姓想到了!”说起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占堆竖起了大拇指,连声称赞。
 
  占堆打算再开办一处家庭旅馆,把日子过得更红火。占堆还有个愿望,就是孙子、孙女将来都能够考上大学。
 
  村口的商店门前,挂着“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盟店的红色招牌,老板巴桑说:“自从加盟了大型超市,在家门口开起连锁分店,生意还不错,日子也越过越舒坦。这不,家里人又去八一镇进货去了!”
 
  10年前还住着土坯房的扎西尼玛,如今已是家庭年收入达15万元的致富能手。富有经营头脑的扎西尼玛通过开办砂石场、跑运输发了家。2006年,扎西尼玛和其他村民一样,搬进了二层藏式新楼房。
 
  “房子面积400多平方米,盖新房加上装修总共花了38万多元,其中政府补贴了3.5万元。”扎西尼玛说,依靠党的好政策,藏族人民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
 
  3年前,扎西尼玛用自筹资金加贷款的方式,投入180万元承包下了400多亩的一大片果园。再过两年,果树就要挂果了。“我们种植的都是纯正的、绿色无污染的水果,希望把这种绿色食品销售到内地去。” 
 
  扎西尼玛告诉记者,如今,他家的果园是全县最大的果园。他还带动全村14户人家,成立了创富种养殖合作社,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也过上富裕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