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帮助人民实现小康梦

2013-08-19 08:54:0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孙文娟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的60多年,经济社会的发展天翻地覆、恍如隔世。在这其中,扶贫系统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整乡推进、农牧民安居、产业扶贫、面上扶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多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打响了新一轮的扶贫攻坚战,有力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
 
  扶贫资金的落实,扶贫项目的发展,扶贫产业的开发,扶贫到户的帮扶,每一项政策、资金的落地实施,无不凝聚着区党委、政府着力改善民生的决心和信心,无不汇聚着各相关部门为民办实事的恒心和耐心,在这背后是300万各族群众的期待,更是贫困群众的殷切希望。
 
  数字背后的扶贫
 
  力争扶贫农发国家财政投资达到14亿元,扶贫开发8万户、38万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得到项目覆盖,减少扶贫对象12.8万人;力争项目资金到户率达到70%,使到户帮扶与产业扶贫有机结合,实现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一项项目标在今年年初召开的西藏扶贫农发工作会议上得以确定。
 
  今年一季度,扶贫农发己协调到位扶贫农发国家财政资金9.9亿元,下达项目资金7.17亿元。其中扶贫开发下达国家财政资金4.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2亿元,增长18.17%;农业综合开发下达国家财政资金2.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0.49亿元、增长18.85%,实现扶贫农发运行良好,为全年完成1.98万户、8.14万帮扶人口稳定脱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上半年,扶贫办安排财政扶贫资金9276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发展资金75760万元;西藏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17000万元。西藏共安排实施各项扶贫开发项目1459个,安排国家投资90679万元,扶贫开发工作做到了项目早审查、资金早下达、建设早开工、群众早受益,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效益。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彰显了西藏扶贫工作的新面貌,扶贫雨露润泽雪域高原的万户千家。瞄准贫困对象的扶贫项目更加突出,效果也更加显著;资金投入给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源头活水”,为农牧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项目和技能培训;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扶贫农发直通车更“接地气”、“贴民心”,让扶贫工作直达民意。
 
  扶贫项目提升“造血功能”
 
  西藏圣香海螺藏民族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依靠扶贫资金发展起来的民族企业。经过五年多的发展,让大家看到了扶贫项目给群众带来的真正实惠。
 
  “我们是依靠政府的扶贫资金12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公司吸纳了很多贫困村民,希望与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的道路,过上富裕的生活。不仅扶贫资金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同时进一步辐射带动了更多的贫困群众在产业化项目中受益。现在已经解决了当地13名贫困农牧民群众的就业问题,并且培训了60多名农牧民群众,于今年5月份正式上岗,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难题。”圣香海螺藏香民族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普布卓玛这样告诉记者。
 
  今年西藏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惠民生,抓项目就是促跨越”,抓好针对农牧民群众的扶贫项目,着力提高项目效益,才能不断提升扶贫对象的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扶贫工作的活力。
 
  西藏自治区扶贫办力争用好每一笔资金,建好每一个项目,并开展了贫困户安居工程、整乡推进扶贫、面上扶贫项目、劳动力转移项目、溜索改造项目等一系列贴近百姓生活、解决群众困难的项目。
 
  在一系列扶贫项目的带动下,项目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收入有了较大增长,贫困人口明显减少,项目区的社会事业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不少整乡推进项目通过资源整合,发挥援藏资金、部门资金的效力,使贫困地区的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等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变。
 
  扶贫产业助力实现小康梦
 
  西藏的扶贫开发面临着低收入人口多、返贫率高、致贫因素复杂和困难群众多、群众困难多等现实问题,帮扶群众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
 
  扶贫开发承担着帮助贫困弱势群体追赶西藏发展步伐的重要职责。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扶贫办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为重点,按照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和“稳中求快”的工作要求,瞄准对象,帮扶任务落实到户,力争实现西藏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为了让贫困对象尽快过上幸福生活,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在拉萨市扶贫办的帮助下,西藏拉萨城关区古艺建筑美术公司成为了目前西藏唯一的古建筑维修及民族手工艺企业,吸纳了很多来自各个地区的工匠和美术师。这就贯穿了扶贫开发“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提高组织化程度”的思路,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收入。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古艺建筑美术公司总经理拉巴次仁说,公司组建于1980年,经过三十多年的拼搏,现在发展得很好,有很多游客来参观、购买产品。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各种手工艺最原始的加工方法,用最古老的机器,最传统的加工制造流程,做出各种各样精美的手工艺品,让他们可以真切地感悟到西藏传统手工艺加工技术的精湛技艺。现在公司有职工340人,其中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名,高级美术师12名,专业能工巧匠100多人,其中有很多是从西藏各地吸纳过来的。他们借助这个平台,发挥各自的才能,增加经济收入,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扶贫新路子直达民意
 
  由于贫困群众大都处于偏远贫困地区,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现实困难,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扶贫开发资金和人力成本的增加。
 
  西藏各级扶贫系统,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科学发展、和谐稳定、民生改善的根本举措,着力减少贫困人口, 让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着力改善农牧区贫困面貌,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扶贫开发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
 
  西藏自治区扶贫办紧紧抓住强基惠民驻村工作平台,启动了“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扶贫农发直通车行动”。这一行动安排专门资金用于驻村工作组扶贫开发,把驻村工作队打造成为西藏扶贫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一种具有西藏特点的扶贫方式,为提高扶贫开发效益、服务群众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和措施的不断创新。
 
  西藏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驻工布江达县娘蒲乡吴朗村工作队(西藏自治区扶贫(农发)办派驻)自驻村以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扑下身子,扎根基层,真抓实干,积极为群众解难事。“以前在机关里做扶贫,总是以政策和项目管理。现在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更知道群众需要什么,扶贫也更有针对性了。”西藏扶贫办项目处处长罗布说,工作队调研发现,作为纯牧业村,吴朗村有的农户却没有牲畜。为此,工作队筹款购买了80头牦牛,给了农户一份持续增收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