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拉萨河纪行》:纳木错畔“新牧歌”

2013-07-11 14:40:51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彭月圆 张晓明 杨正林 白晓丹 魏山


  纳错村村落特点:
 
  念青唐古拉山脉巍峨绵延,纳木错湖水幽蓝圣洁;念青唐古拉山脉如雄伟的父亲护佑着纳错村,纳木错如温柔的母亲滋养着纳错村。曾经游走放牧,四海为家;如今牧业和旅游业并举,纳错村里牧歌欢快嘹亮。
 
  汽车抵达海拔5100多米的那根拉山口,圣洁的纳木错又一次呈现在眼前。与两年前一样,5月初的纳木错湖面仍是一片洁白,只在湖岸处有着一线幽蓝。没有停留,采访组的汽车不断超越一辆辆旅游车,在一个似曾熟悉却又显陌生的村庄前停了下来。
 
  2011年5月初的一天,记者曾以游客的身份与人拼车来过纳木错,所乘坐的汽车经过这个村庄。依稀记得平坦的柏油公路两边零落的是一些低矮的泥土房子。可是只短短两年的时间,那些泥土房子都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窗明墙白、充满藏家风情的两层建筑,一幢幢整齐地矗立在路边,商店、茶馆、餐馆一应俱全。房前的绿化带里花种已经播下,正待破土而开;简洁美观的太阳能路灯等距离排开;村子东侧的空旷处,各种健身器械色彩鲜艳,一个琉璃屋顶的凉亭在阳光下反射着淡淡的光辉……两年的时间不能说长,可是两年的时间里,纳错村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带着惊异,带着疑惑,记者在村里流连。不远处的纳木错依偎在念青唐古拉山脉脚下,静静地相拥守护着他们怀中的纳错村。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神湖之一,在藏语里意为“天湖”,传说这里是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而念青唐古拉山脉是纳木错的守护神,于是这里也就成了藏传佛教著名的圣地,每年都吸引着众多信徒前来朝圣。只是这样神圣的地方,环境却很恶劣:海拔4790米,年平均气温零度以下,干燥多大风,天气变化无常。“纳错村是个纯牧业村,以前村民的收入单纯依靠牧业,一到冬天,天气寒冷,常有牲畜冻死饿死,给村民造成不小的损失。”纳错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小扎西告诉记者。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纳木错作为西藏的神湖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这也为紧依纳木错的纳错村带来发展契机。很多村民在从事牧业的同时,适时地搞起了旅游。“全村共340户村民,现在从事旅游的已有54户。他们在纳木错的扎西岛上开旅馆、餐馆,经营旅游纪念品,仅旅游这一项,他们中年收入最多的可达50万元左右。”小扎西说,去年底纳错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达到了7800元,其中近一半就来源于旅游。
 
  旅游业的发展给村民们带来的不只是收入的大幅度增加,还有生活环境的大改变。旅游沿线综合项目整改工程让村民们彻底告别了低矮的泥土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两层楼的水泥房,还用上了电,打了水井,设置了绿化带,安装了体育器械,不在旅游沿线的村民也都住进了安居房。“再也不用担心大雪压垮房子了。”已有了些年纪的村民丹琼说,不仅如此,国家还出资为村民每家每户修建了60平方米的储草棚,保障牲畜冬天的草料供应。“活了大半辈子,我们牧民的生活从没这么舒服过呀。”
 
  丹琼的感慨还在风中飘送,一辆旅游大巴满载着一车的乘客从眼前一晃而过。“再过一段时间,天气暖和点,我们的牧家乐又要开始运营了。”小扎西在一旁满脸憧憬地微笑着。原来两年前,纳错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旅游旺季的时候在纳木错湖边游客聚集的地方搭建了藏式帐篷,搞起了牧家乐。“当年投入5万,就赚了3万。”小扎西说,那时规模小,是试运行阶段,主要经营餐饮及出售风干肉、奶渣、酸奶等特色食品。经过两年的经营发展,牧家乐越来越受到游客的欢迎,今年驻村工作队申请到了27万元的专项资金,将用于牧家乐的扩建。“我们要建成集餐饮、住宿、休闲、土特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牧家乐。”小扎西说,牧家乐的收入用途从一开始就已确定按3∶4∶3的比例分为三部分,其中,三成用作村集体经费,四成用于帮助村里困难家庭,另外三成用于能人带动。牧家乐经营两年来已累计花费3万余元,帮助了60余户困难家庭,主要帮助他们购买牲畜和生活必需品等。
 
  要帮助困难家庭,单纯的资金或物资援助不是长久之计,为此纳错村今年筹集到14.4万元,于4月底召集了30名贫困农牧民送他们到驾校学习驾驶技术。“他们有了一技之长,就可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善生活了。”小扎西说,这种改输血为造血的扶贫方式将让纳错村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站在村边放眼望去,只见一个牧民驱赶着一群牦牛缓缓走来,一条藏獒在一旁欢快地蹦跳奔跑着,纳木错在他们身后宁静、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