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探访中印东段实控线:印度已往藏南移民800多万

2013-07-09 08:58:41   来源:环球时报   


\
林芝机场坐落在中印边境的山谷中
 
  中印边境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重兵布防于中国藏南地区的印度感到紧张。1962年的那场边境战争已经过去50年了,中印在藏南的对峙仍在继续。藏南地区属于中印边境东段,是两国边界谈判中争议最大同时又最为关键的地区。《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再次踏访中印边境,当西藏航空的班机降落在林芝机场时,恐怕没有人会料到,离这个边陲机场不远就有印度的军用机场。目前,偌大的藏南大部分被印度实际占控,不仅如此,草木皆兵的印度甚至还针对西藏唯一的女子公安边防派出所在边境地区大量增兵。而中方“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边防氛围则是中方最有效的固边利器。
 
  印战机飞临林芝机场只需一两分钟
 
  林芝机场修建在雅鲁藏布江边一块凸出的平地上,《环球时报》记者远望江水流入一处峡谷大拐弯的地段,北岸有大片的湿地、草场、农田,南岸是绵延高山和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几天后,一名曾在附近边防部队服役多年的门巴汉子告诉记者,雅鲁藏布江南岸不远的高山中,有些山口就在中印东段边境的实控线上,山口的另一边是印度实际控制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藏南地区。林芝机场以南2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个海拔4300多米的山口通道,在那边山下,印方有一个军用机场,如果把林芝机场当成目标,印军飞机从起飞到临空只需要一两分钟。他的说法让记者吃惊不小,没想到林芝机场竟与印度非法占控、重兵布防的藏南如此之近。
 
  门巴复员老兵所说的山口通道叫作“巴嘎沟”,在林芝地区米林县羌纳公安边防派出所的辖区内。派出所教导员陈勇说,他们管辖的范围内有约26公里长的实控线和3个通外山口,而这3个山口最终都进入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巴嘎沟,由此可通往印方实控区。不过这是一条季节性通道,每年只能在5月到10月间通行,其余时间则是大雪封山。据陈勇介绍,米林在藏语中的意思是“药州”,夏秋时节,米林边境地区的珞巴、门巴和藏族边民习惯到海拔高些的牧场放牧,到山上采挖药材、松茸、虫草。公安边防这两个季节要和解放军边防部队一起加强边境巡逻和管控,一项主要任务是防止边民在生产活动中误越实控线。
 
  在与羌纳相邻的南伊珞巴民族自治乡采访时,《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按照西藏自治区政府“一个边境乡镇设一个公安边防派出所”的要求,南伊公安边防派出所于今年3月成立,考虑到该所辖区内的南伊沟是林芝地区重点开发的旅游点,为更好地为边境景区提供警务服务,林芝公安边防支队特意调配十几名边防女警组建起西藏唯一的女子公安边防派出所。出人意料的是,消息传到印方后,印方竟以这个新建的女子派出所为由,称中国在这一段中印边境加强边防军事力量,很快,印军便在南伊、羌纳一带的对面增加了一个师的兵力。
 
  边民成了配合边防军警的常备力量
 
  印度草木皆兵的心态与中印这段边境的历史和现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191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炮制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1962年发生中印边境战争;上世纪80年代,印度以其非法占控的我藏南地区为主成立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据称,多年来印度已往这一地区移民800多万。
 
  在中国地图上,藏南涉及西藏的林芝和山南2个地区的6个边境县,由东而西,它包括林芝地区察隅县的约1/3、墨脱县的一大半、米林县的约1/6、朗县的一小部分,再加上山南地区隆子县的约1/4、错那县的一多半。按照西藏的习惯地理称呼,这一大片土地又可分为下察隅、珞隅和门隅3个地区,像米林县的羌纳、南伊以及鲁霞、里龙、卧龙公安边防派出所,它们面对的印方实控区就属于珞隅地区。至于藏南地区究竟有多大,“约9.3万平方公里”的说法流传已久,其实,按照科学的投影面积来算,藏南的实际面积应该是6.3万多平方公里。让中国人实难接受的现实是:偌大的藏南目前几乎被印度实际占控。
 
  鲁霞公安边防派出所的背后就是鲁霞拉山,山口就在实控线上,从派出所到山脚下有27公里的边防公路,接着就得爬山了。鲁霞公安边防派出所的徐洪军所长说,山里的路在一场雨或一场雪之后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巡逻时要特别留心山口附近的种种情况,包括地形的变化以及有没有人进来的痕迹。
 
  比起鲁霞边防派出所,从里龙公安边防派出所到边境山口的路更远更难走。教导员杨冬子说,最靠近边境实控线的一个村叫朗贡村,只有11户人家。前两天村里的护边联防队员旺杰骑摩托车到所里来,因路被冲坏,他只能骑一段走一段,40多公里的路走了两天。里龙公安边防派出所的辖区内一共有57公里的中印边境实控线、5个通外山口,从朗贡村到这些山口都有山间小路可以走。杨冬子说,主要的两个通道洛山口和下拉洞嘎拉山口,离印控区的拉曼村很近,再往下走还有梅楚卡,印控区的一个镇子。杨冬子说,作为担负边境管控任务的公安边防警察,就怕老百姓只顾埋头找菇类和虫草,一不小心错进到印控区。杨冬子也知道,极少有人会故意往印度那边跑,边境百姓对两边情况清楚得很,现在中国这边的生活要比对面好太多,但边境管控是大事,容不得疏忽和放松。
 
  通过为辖区百姓悉心服务,杨冬子等公安边防警察和很多边民都成了朋友。一批负责任、有威信、活动能力强的边境老乡被警方挑选出来担任护边联防队员,政府财政每月发给他们300多元的补助。杨冬子说,除各条通道的山口有双方边防军设的哨所外,中印边境其他地带根本没有什么人为标识,而这些护边联防队员对哪个山坡不能去、哪条河谷不能过、哪条小道只能走到什么地方一清二楚,正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看守着边境,劝阻越线行为,报告异常情况。
 
  中印在东段边境实控线对峙50年
 
  《环球时报》记者此次走访了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的多个边防派出所。2010年12月,墨脱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贯通,当时国内舆论曾兴奋地宣告,墨脱不通公路的历史很快就将结束。来自墨脱的江玛次仁却另有看法,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墨脱公路就在修,现在我30多岁了,这条路还没有修好。就算将来修好了每年能通多长时间也是个很大的问题。”当过多年边防军战士的江玛次仁痛心疾首地说,“高原孤岛”的外号对墨脱边防来说意味着多么大的困难,恐怕只有戍边军人体会最深,墨脱的边防任务极为繁重,可这么重要的一条国防公路,墨脱军民却等了一年又一年,当年仗打胜了却后撤,都说跟后勤保障太困难有直接关系,难道教训还不够大吗?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条路屡修屡垮,屡垮屡修,不知花了多少钱,可墨脱等到的究竟是不是一条高质量、能够保证基本畅通的国防公路呢?
 
  离开林芝县,奔波540公里,特别是要经过川藏公路上闻名的14公里临江悬崖险道才能到达察隅县,映入《环球时报》记者眼帘的是随处可见草木葱茏的绿,甚至空气中还飘着稻香。有着“西藏江南”雅号的察隅同时也是一个有着约430公里边境线的边防重镇。察隅县公安边防大队的赵前龙政委介绍说,地处西藏东南部的察隅县是中印缅三国交界的地方,是中印边境的最东边,辖区内有210多公里的中印边境实控线。
 
  沙玛村离瓦弄方向的中印实控线不到3公里,是巴安通公安边防派出所辖区内最靠近中印争议区前沿的小山村。村里家家户户都挂着五星红旗,驻村边防民警和藏族村民熟络而亲热,“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边防氛围在这个边境小村中无处不在。站在村边向南望,能看到一道平台状的山梁,上面长着整齐的松林,巴安通边防派出所所长朱炜说,那就是这一段边境上中印两边都默契遵守的实控线,当地老百姓把那道山梁所在的山脉叫“嘎灵公”。
 
  出了沙玛村,跟着熟悉道路的公安边防警察逐渐接近嘎灵公,走着走着,忽然有人拍了拍记者的肩膀,一名边防警察指着嘎灵公边上的一个山坡说:“看,印军哨所!”定睛细瞧,可以在满山的密林中发现几间房子,用望远镜才看清是几间非常简陋的小木屋,其中的两间刷着迷彩插着旗,一名上身赤裸的印军士兵正在一间木屋前晾衣服,屋边的山坡上支着一口白色的锅。朱炜在记者身边感慨了一句:“这么差的房子怎么住人?也真难为他们了!”
 
  朱炜告诉记者,沿着身旁的小道往山上走就到昌都军分区的沙玛前哨了。从哨所前的山腰望对面,能看见印军的哨点和被印方占去的一个村庄。村里最显眼的建筑是一座黄色的藏传佛教庙宇。寺庙后面有一座小山包,山包顶上的林木掩映中还有几幢房屋,那也是印军的一个边境据点嘎合情报站。1962年冬,解放军曾出嘎灵公沿察隅河谷南下取得瓦弄大捷,此役结束不久,解放军撤回现在的沙玛前哨一线。类似沙玛这样的军事对峙,中印在东段边境实控线上已持续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