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写在人类首登珠峰60周年之际:见证中国变化发展

2013-05-29 11:14:47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昀加 顾涓


  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世界第一高峰,神圣,高洁,藏语中的“圣母”、“女神”,无数探险家对她魂牵梦绕……
 
  在这些勇敢者中,新西兰的希拉里和他的向导丹增-诺尔盖无疑是幸运的。1953年5月29日,他们从尼泊尔一侧的南坡成功登顶,创下人类首次登顶珠峰的壮举。
 
  中国,作为攀登珠峰的“东道主”,当然不会在这个大时代里缺失自己的身影。一批又一批的中国登山健儿前仆后继,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珠峰依然还是珠峰,中国登山者也依然无比勇敢、怀揣梦想,然而他们的初衷和身份却在悄然发生变化,从中折射出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攻险关留氧气 北坡首登展现中国勇气
 
  虽然从南坡已经登顶成功,但直至1960年,北坡还没有成功登顶的先例,先前英国探险家曾在这里数次“折戟沉沙”,最后得出结论:想从北坡攀登这座“连飞鸟也无法飞过”的山峰,“几乎是不可能”的。
 
  著名的英国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正是长眠于此,然而马洛里面对“为何登顶珠峰时”疑问的经典回答——“因为山在那里”,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登山者。
 
  新中国成立后,登上“地球之巅”成为老一辈登山家们的最大梦想。1960年,国家体委决定由中国人单独组队,从北坡挑战珠峰。在当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中国登山队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最终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于当年5月25日4时20分成功登顶,圆了中国人登上“世界之巅”的心愿。
 
  创造纪录的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无所畏惧的勇气。在距离顶峰还有50多米的高度时,攀过一米高的岩石,竟然需要半个多小时。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三人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努力向前,直到最后一块山岩。
 
  登顶的成功,更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不惧牺牲的品质。当时从海拔8500米突击营地出发的突击小组中,除了王富洲三人外,还有一位叫刘连满的英雄。正是他想出了“搭人梯”的办法,帮助突击小组最终越过了被外国探险家称为“不可逾越的”天堑——“第二台阶”。在抵达8700米的高度时,刘连满已精疲力竭,被迫原地留下。
 
  当伙伴踏上征途后,疲惫不堪的刘连满毅然关掉了氧气开关,在日记本里写下一封短信——我看氧气筒里还有点氧气,给你们三个人回来时用吧,估计也许管用——之后便昏沉睡去。
 
  最终,珠穆朗玛没有把英雄收为己有,刘连满奇迹般醒来,并等到王富洲三人安全归来,见面第一句话就是让他们吸他冒着生命危险留下的氧气。
 
  顶峰会师跨越 联合攀登沟通中外情谊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中国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中国和海外的各种交流日趋频繁。在此过程中,中国登山与海外登山团体联手创造了诸多佳绩和佳话。其中,1988年中日尼三国联合双跨珠峰,无疑是世界登山史上最为经典的联合登山活动之一。
 
  1988年3月,三国联合登山队人员陆续抵达珠峰南北两侧大本营,双跨珠峰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联合登山队由265人组成,其中每个国家的主力队员为30人。联合登山队分为南北两侧两个登山队,两侧队员在顶峰会师后,北侧队员由南侧下山,南侧队员由北侧下山,以此实现珠峰的“双跨越”。
 
  攀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迅速而有序地开展,在珠峰北侧,三国队员连续作战、四闯险关大风口——海拔7028米北坳上方一段长达300米的强风地带,他们顶着大风,终于将路绳修到了海拔7790米的营地,其中从7600米的高度开始,路绳完全由中国队员铺设,这为整次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终,中日尼三国共12名队员同时攀登上世界第一高峰,这是人类登山史上一大创举。
 
  在此之后,中苏美联合攀登珠峰、中巴联合攀登珠峰、中韩联合攀登珠峰等活动陆续展开。这些活动,扩大了对外交流渠道,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
 
  取火种传火炬 珠峰见证中国体育蓬勃发展
 
  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组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登山,也获得了和大型赛事进行有机结合的机会,让更多人了解到山和登山的魅力所在。
 
  作为世界最高峰,珠峰成为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见证和亲历者。
 
  1999年5月27日上午,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圣火火种——“中华民族圣火”在“地球之巅”诞生。这是取自世界上离太阳最近、最圣洁地方的圣火火种,不但象征着中华56个民族共有的纯真情谊和崇高理想,也为纪念新中国成立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实现百年奥运梦想,这一年的5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奥运圣火闪耀在“世界之巅”。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民众,看到了“祥云”火炬在珠峰传递的感人画面。
 
  圆梦想重生命,业余登山快速发展方兴未艾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民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民众对于业余活动的要求也不断提升,需求呈现多元化态势。长期被专业运动员“垄断”的登山运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业余爱好者前来尝试,国内业余登山运动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2003年,在人类首登珠峰50周年之际,中国业余登山队A、B两组队员先后成功登顶珠峰,掀开了中国业余登山队登顶珠峰的全新一页。
 
  在那次登顶活动中,A组队长、时任西藏登山协会副秘书长的尼玛次仁通过电视直播向全国人民深情问候,给正在艰难抗击非典病魔的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2009年,珠峰春季攀登活动再掀热潮,在西藏圣山高山探险公司和西藏登山学校的“保驾护航”之下,20名中国山友成功登顶珠峰,创造了中国业余登山者在一次登顶珠峰活动中登顶人数最多的纪录。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4名登山队员成功登顶珠峰,这是国内高校独立组织的在校大学生登山队首次登顶珠峰。
 
  今年,依然在珠峰,10名中国登山爱好者为了挽救另外一名同胞的生命,最终放弃了已经非常接近的登顶珠峰的梦想,让出自己的向导、氧气和其他装备,展现了比登顶更为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
 
  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致新对这10名山友表达了敬佩之意。他说:“登山强调的是勇敢、不畏艰险,但真正危险到来时,往往是不可预知的,此时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需要大家团结在一起、共同克服困难,这时候就要有所放弃。为了生命全力以赴,这是登山精神的重要方面。”
 
  这10名登山爱好者虽然未能登顶珠峰,但他们却登上了心灵的高峰。诚如一名中国山友所感悟的:登山不是为了征服山,而是征服自己的懦弱和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