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兴边富民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

总体规划推动兴边富民 立足实际确保持续发展

2013-04-05 08:58:44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作者:金美 刘延旭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西藏自治区在国家民委和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兴边富民行动,实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使民族地区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较集中地用于边境地区和区内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农村乡村道路、饮水安全、安居工程、河床治理、特色产业发展和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等方面,每个项目资金虽然投入不大,但极大地改善了边境地区和区内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交通、水利、能源、卫生、教育、住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使边境地区和区内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经济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呈现出社会稳定,边防巩固,民族团结,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群众观念逐渐改变,自力更生意识增强。虽然项目小、投入少,但项目产生的效益却很明显,对转变边境地区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和发展观念起到了积极作用。农牧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逐步形成,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逐渐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逐渐浓厚,以往“等、靠、要”的思想正在逐步消除,生产积极性大幅度提升,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

  项目务实改善民生,村容村风焕然一新。边境地区在落实项目时注重改善民生,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如米林县南伊珞巴族乡才召村过去是个有名的贫困村,2010年之前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多元,人口贫困率达42%以上,全村村民住的都是破旧的危房。近年来,该村利用兴边富民项目资金,整合各种资源,启动整村推进工程,发展生产,倡导新风,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的旧貌。截至目前,该村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现金收入超过3000元,村容村风焕然一新,群众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示范村”,得到国家民委和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赞扬。

  同舟共济和谐发展,民族团结凝成共识。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边境地区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和谐发展。各族群众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对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自觉维护团结、保持稳定、促进发展已成为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的共识。拉萨“3·14”事件以来,边境各县社会局势持续稳定,未出现过任何破坏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科学筹划项目,总体规划确保取得实效

  坚持党政负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高度重视。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兴边富民行动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把项目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相关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各种发展项目,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二是成立领导机构。区地县都成立了由党委或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民宗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相关部门领导任成员的兴边富民行动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工作。三是建立工作机制。区地县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指导、分管领导分工负责、民宗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的建立,为项目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环境。

  坚持因地制宜,做到科学立项。根据不同形势、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因族、因事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科学立项,是边境地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探索出的一个成功做法。一是搞好调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个别走访、实地考察等方式,切实了解实际情况,摸清群众的真实需求。二是找准项目。优先考虑其他重点项目覆盖不到、群众需求又极为迫切的项目,重点考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项目,突出特色,打响“民”字牌、“民生”牌。三是科学论证。聘请有关方面专家,从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对拟建项目进行科学分析和评审,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最终的项目申报方案。

  坚持严格管理,把项目落到实处。一是严格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验收办法,定质量、定标准、定责任;二是严格监督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监管机制,严把质量关,抓好安全生产、安全施工,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三是严把验收关,组成区地县三级检查组,做好初检、复检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四是建立资金管理制度,按照“财政统一管理、民宗协调使用”的方式,规范操作程序,严肃财经纪律,建立管理档案,加强监督检查,实现“专款专人、专款专户、封闭运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坚持舆论引导,切实加强宣传教育。注重把项目的实施与宣传工作结合起来,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一是大力宣传兴边富民行动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的重大意义、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取得的成就,引导广大农牧民深刻感受到兴边富民行动确实是一项利民、乐民、富民、安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二是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广泛宣传党的富民惠民政策。三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引导农牧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尚有较多问题亟待解决

  通过中央和国家部委的大力扶持、全国各兄弟省区市的无私援助,西藏自治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原因,农村人口贫困面较大,亟待解决的问题较多。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许多地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甚至还有部分地方保留着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靠天吃饭和靠天养畜的状况未得到根本的改变,较大一部分耕地属于中低产田,极大地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村安全饮水困难问题仍然存在。由于西藏独特的地理环境,边境地区不少地方水源不稳定,工程实施困难,仍然有一部分农村存在着安全饮水问题。目前,因饮水导致的地方病依然存在,加之基层卫生条件较差,农牧区大骨节病、肺结核、天花等疾病时有发生,严重危害着农牧民的身体健康。

  乡村道路建设滞后,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自治区乡村公路通车里程少,公路受到的损害程度严重,仅有少数路面实现了硬质路面。公路等级低、质量差、抗灾能力弱,通车率低,还有不少行政村不通公路,部分行政村连机动车都无法到达,居民出行仍然是依靠人背马驮,围绕乡通公路、村通车的目标,道路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部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国家每年下达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时间较晚,由于西藏自治区特殊气候条件,一些高海拔地区因错过施工季节,导致工程建设出现跨年现象。部分地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管理建章立制工作有待完善,对资金监督检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