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古陶器 所属分类:文物考古 > 文物

古陶器 西藏的陶器随着史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定居生活而出现,它与磨制石器、弓箭等工具先后出现,成为考古学文化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陶器在昌都的卡若,林芝的百巴、居木、加拉马,墨脱的背崩、马尼翁,拉萨北郊的曲贡村,山南乃东的钦巴村,阿里的札达等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

  其中卡若遗址中发现的陶器是现今发现的西藏最早的陶器。昌都镇卡若村出土陶片2万多片,均为夹砂陶,大部分表面经过打磨。陶色有红、黄、灰、黑4种。纹饰以刻划纹为主,其次为绳纹、附加堆纹、压印纹、篦纹、蓝纹、抹刷纹及其彩绘,主要图案为三角折线、方格、菱形、连弧、贝形、圆圈及四方形纹。陶器种类主要有罐、钵、盆。

  曲贡遗址中发现的陶器是西藏史前陶器工艺水平的代表,位于拉萨市北郊。出土陶片多为素面,器物表面磨光,比卡若遗址进步。陶质火候较高,泥质磨光,加工精细,器表光亮,器胎薄至2毫米左右。陶胎质密、坚实,纹饰有刻划纹、重菱纹、三角纹、波折纹、蛇纹,多饰于陶器的腹、颌、耳部。

  7世纪,西藏制陶技艺初具规模,陶种类主要有刻划花纹的碗和小花瓶,釉色有蓝、紫、绿、黄等种类,被西藏人称为“唐碗”。

  元代时,西藏釉陶开始从生活用品扩大到建筑方面,前、后藏都生产釉陶。前藏山南地区的扎囊县出产的悉陶被称为“扎嘎尔”,后藏萨迦出产的叫“萨嘎尔”。

  明代,西藏的制陶技术更加进步,陶器有夹砂陶和泥制陶,陶色有褐、黑、灰、红色,器种有罐、碗、豆、壶等,带耳器较多,只见圆底,圈足不见平底、三足器,特别是圆底的“球形罐”最具特点。

  清代时,西藏的釉陶技艺水平较高,陶器成为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

  1959年前,西藏各地都有陶器专卖点,拉萨冲赛康的东北部是专门用来进行陶器交易的场地,墨竹工卡县还设立了制陶作坊。1959年后,西藏的陶器以墨竹工卡、尼木、林芝、日喀则、江孜、扎囊、察雅、索县等地的制作最为著名。主要原料是红色黏土和白垩土等,器形有缸、罐、锅、炉、壶和盆等。陶质以泥质陶为主。挂釉陶有紫红、棕红、深绿三种,并以草坯作燃料,围窖燃烧。器物造型多为大腹、短颈、敞口、高足,装饰纹样多为回纹、绳纹、波纹、月牙纹、莲瓣纹及龙纹浅浮雕,并在角、把、嘴、盖部位刻、划、贴塑、嵌瓷。

  ◆相关链接:古陶西藏原始文化史的缩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