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湿地 所属分类:自然地理 > 土壤、沼泽、冻土

湿地 地表浅层积水或土壤层水分过于饱和的地方。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东部的那曲地区,藏南雅鲁藏布江上游、中游及其支流河谷区,藏东南高山深谷地区和喜马拉雅山脉南坡。西藏湿地分为泥炭湿地和潜育湿地两大类型。按地貌条件和补给水源的不同,可细分为冰蚀湖盆泥炭湿地、冰水洼地湿地、河漫滩湿地、湖滨湿地等15个亚类。湿地区气候为长冬无夏,气温过低,土壤冻结时间长。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是巨大的生物储水库,具有储蓄水分、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的作用,并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形成与发展 西藏的地形条件、水源补给充足、低温条件均是湿地形成的重要因素。藏北怒江河源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高原面保存完好,地面侵蚀切割较弱,地形平缓。高原面上多宽谷、湖盆和缓丘,河汊曲流发育,多潴水场所,有利于湿地发育,在河漫滩、湖滨等低洼地区,常形成湿地。藏南雅鲁藏布江谷地,冰碛物和洪积物广泛分布,在冰碛洼地、洪积扇缘及河漫滩阶地等地貌地区,常因排水不畅,积水过多而形成湿地。湿地的分布与丰富的水源也有密切的联系,地表积水过多是湿地形成的直接原因。

  藏北怒江河源区年降水量400~600毫米,是西藏高原上比较湿润的地区,这里因地势高,气温低,相对湿度大,蒸发微弱,在低洼地区形成积水和过湿状态,促进湿地的发育。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等高山,冰川十分发育,构成巨大的天然固体水库,成为哺育湿地的丰富水源。西藏高原巨大的海拔高度造成的低温条件,也是西藏湿地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西藏的湿地经历了形成、发育到缩小的发展过程。最初形成于距今1万年以前的全新世时期,早全新世(距今10000~7000)为湿地形成初期,中全新世(距今7000~3000)为湿地广泛发育时期,晚全新世(距今3000~现在)为湿地趋于缩小、变干时期。随着西藏高原大幅度隆起,西藏的气候总趋势干寒,湿地有面积缩小、变干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湿地植物逐步退出,耐寒中生植物增加。

  分布 西藏湿地面积600多万公顷,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4.9%,名列全国首位。高山湿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1999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拉萨市拉鲁湿地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林芝地区行署将巴结湿地批准为地区及生态功能保护区,日喀则地区将日喀则市城南的德庆格桑颇章湿地列为生态功能保护区,并建设保护工程。西藏高原湿地的分布是:藏北高原东部湿地最多,西部湿地最少;藏南谷地湿地较多,藏东南高山深谷及喜马拉雅山南坡湿地较少;藏南多泥炭湿地,藏北多潜育湿地;湿地分布高度有从东向西,从南向北升高的趋势。雅鲁藏布江中游及支流湿地分布于海拔3000~4000米,向西到上游升高到4500米以上,向北到那曲怒江河源地区海拔4500米,到唐古拉山区则高达5000米。拉萨拉鲁湿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西藏湿地主要有班公错湿地、班戈错群沼泽、羊八井沼泽、拉鲁湿地、色林错沼泽、纳木错沼泽、聂荣安多沼泽、那曲沼泽、德庆格桑颇章湿地、林芝巴结湿地等。

  类型 西藏地区湿地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两大类:①泥炭湿地,指有泥炭积累的湿地。多分布在藏南地区,主要是八宿县安久拉山口到仲巴县,东西长约1200千米,南北宽约300千米,海拔为3600~4600米的狭长地带。泥炭层一般厚几十厘米,冰蚀湖盆泥炭湿地和山前洪积扇缘泥炭湿地的泥炭层厚约2米,最厚达5米以上。泥炭层有机质占32%~60%,高者可达80%以上,土壤溶液呈微酸性至中性,全氮、速效氮含量较高。泥炭在工业、农业及医疗卫生等方面具有多种用途。仲巴县达娃龙泥炭湿地为世界最高的泥炭湿地,海拔4600米。

  泥炭湿地多以冰雪融水、潜水补给为主,水源充足而稳定,地表积水5~20厘米,矿化度低,属极软淡水。地貌草丘有点状、垄状和片状等多种,湿地植物主要有大蒿草、芒尖苔草、华扁穗草和小灯心草等。念青唐古拉山南麓的冰碛洼地泥炭湿地为灌木泥炭湿地,其余地区为草本泥炭湿地。西藏泥炭湿地面积约8万公顷,泥炭地质储量为1.7亿吨,其中裸露泥炭1.5亿吨,埋藏泥炭2000万吨,占中国各省区泥炭储量的第四位。

  ②潜育湿地,指没有泥炭积累的湿地。多分布在藏北地区。主要特征是土壤有明显的潜育层,表层有薄层的草根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远不如泥炭湿地高,约占10%。潜育湿地以河水和湖水补给为主,属软水类型。地貌较单一,只有点状草丘,湿地植物主要有大蒿草、杉叶藻、梅花藻、海韭菜、小钓苔草等优势品种。

  保护 湿地与森林、海洋构成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湿地具有调洪蓄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保护湿地是世界上许多国家进行环境保护的重点。西藏的湿地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而且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是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特别是分布于人口集中地区的湿地,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而且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西藏自治区环保局等部门已经启动拉萨市第一批15个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工程和西藏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西藏自治区湿地资源概况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东邻四川,北接新疆、青海,东南靠云南,西面与克什米尔毗连,南面与印度、尼泊尔、缅甸、锡金、不丹等国接壤。西藏陆地总面积12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西藏是中国湿地中海拔最高、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湿地总面积达60042.72平方千米,约占西藏土地面积的4.9%。气候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的带状分布,即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全区年均温度在﹣2.8~11.9℃,年降水量在74~901毫米,全区年均日照时数1475~3554小时。

  西藏湿地属于典型的高原湿地。分为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大类。西藏拉鲁湿地(见拉鲁湿地保护区)等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沙化面积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减低,生产力降低,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下降。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是青藏高原湿地退化的重要原因。

  西藏河流湿地总面积2311.15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20余条,大于2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100条以上。河流的分布上,藏东南和藏东地区河网密度最大,永久性河流最多,往西往北,河网密度愈来愈小,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越来越多。类型包括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

  西藏湖泊总面积为25386.37平方千米。具有典型的高原湖泊特性。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2个,大于20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24个,大于5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103个,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有821个。分为永久性淡水湖、永久性咸水湖、季节性咸水湖,其中多数为永久性咸水湖。

  西藏的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面积320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地下水补给丰富的湖滨、河边洼地、山前洪积扇和古冰斗洼地等,且多为高原湿地,湿地植物主要建群种较少,植被类型较简单。主要类型有草本沼泽、沼泽化草甸、内陆盐沼、地热湿地、淡水泉和绿洲。

  西藏人工湿地以库塘湿地为主。库塘总面积5.4817平方千米。集水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有7座,库容大于500万立方米的有3座,且由于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修建时间较短,野生动植物分布少。水库主要分布在藏中地区。全区大于1平方千米以上的水库有包括康马县的冲巴涌湖、江孜县的满拉、林周的虎头山水库、林周县的龙泉等。

  西藏的湿地植物区系组成简单,全区共有湿地野生植物54科97属153种。其中多为全国广布种,没有珍稀野生植物种。在湿地植物中,以莎草科最丰富,有4属19种,许多种类是现在沼泽和沼泽化草甸的主要建群种,也是高原最典型的植物代表类型。湿地植物的种类主要有高草湿地植被、低草湿地植被、沉水型湿地植被、浮水型湿地植被、挺水型湿地植被。

  西藏湿地动物种类有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鱼类等。栖息于西藏湿地的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有23个种;被收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威胁物种红皮书收录的有3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收录的有8种,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收录的有8种。兽类共有2目3科7种。偶蹄目牛科的藏羚和藏原羚,属于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都为青藏高原的特有种类,主要分布于整个羌塘高原,包括那曲地区的北部、西北部和阿里地区及日喀则南部少数地区。鸟类共有10目13科51种。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有8种,包括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白鹳、黑鹳、黑颈鹤等;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白尾海雕等是西藏高原特有种。黑颈鹤的繁殖地在藏北地区,而越冬地在藏中拉萨、山南、日喀则的雅鲁藏布江流域。麦地卡湿地内每年定期栖息着2万只以上的水禽。西藏湿地两栖动物共有1科2属2种,主要为有尾目倭蛙属的倭蛙及高山蛙属的高山蛙。爬行动物仅有1种温泉蛇,属有鳞目蛇亚目游蛇科。鱼类共有3目5科(和4亚科)22属58种(和13亚种),约占中国青藏高原鱼类种类63%。

  西藏第一个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为建于1999年的拉鲁湿地保护区,被称为“拉萨之肺”,为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湿地。至2008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3个,分别为拉鲁湿地保护区、色林错黑颈鹤保护区、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保护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有2个,分别为麦地卡湿地自然保护区、纳木错湿地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有2个,分别为麦地卡湿地、玛旁雍错湿地;中国重要湿地有16个,分别为色林错湿地、羊卓雍错湿地、大加错湿地、班戈湖群沼泽、羊八井沼泽、纳木错沼泽、乌马曲沼泽、那曲沼泽、聂荣安多沼泽、玛芳雍错和拉昂错湿地、大竹卡河沼泽区、马泉河流域沼泽、美马错湿地、班公湖湿地、羌塘地区湖泊湿地、马河沼泽区。(来源:湿地国际 2009.9)

西藏自治区湿地状况一览

  概况

  位置:地理坐标东经78°25′~99°06′,北纬26°50′~36°29′。

  湿地面积:60042.72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拉萨市、昌都地区、林芝地区、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那曲地区、阿里地区。

  政府驻地:拉萨市。

  湿地管理:西藏自治区林业厅。

  湿地类型

  
河流湿地:长江、黄河、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河、伊洛瓦底江等。

  湖泊湿地:纳木错、色林错、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羊卓雍错、班公错、昂拉仁错、塔若错、格仁错、昂孜错、玛旁雍错、吐错、多格错仁、吴如错、鲁玛江冬错、普莫雍错、佩古错、错鄂、拉昂错、郭扎错、达则错、扎布耶茶卡、许如错、多格错仁强错、兹格塘错、巴木错、仁青休布错、错那、其香错、杰萨错等。

  重要湿地

  
国际重要湿地:共2个,麦地卡湿地自然保护区、玛旁雍错湿地。

  中国重要湿地:共16个,色林错湿地、羊卓雍错湿地、大加错湿地、班戈湖群沼泽、羊八井沼泽、纳木错沼泽、乌马曲沼泽、那曲沼泽、聂荣安多沼泽、玛芳雍错和拉昂错湿地、大竹卡河沼泽区、马泉河流域沼泽、美马错湿地、斑公湖湿地、羌塘地区的湖泊湿地、马河沼泽区。

  湿地保护区

  
国家级:共3个,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色林错黑颈鹤自然保护区、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自然保护区。

  自治区级:共2个,麦地卡湿地自然保护区、纳木错湿地自然保护区。

  湿地植物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巨柏等。

  湿地动物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唇鹿、天鹅、黑颈鹤、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白鹳、黑鹳等。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藏原羚等。

  湿地法规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草原管理暂行规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保护水产资源的布告》、《西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拉萨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拉萨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来源:湿地国际 2009.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