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雅鲁藏布大峡谷 所属分类:自然地理 > 山脉、山口、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世界河流第一大峡谷。
 
  1998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定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罗马字母拼写为Yarlung Zangbo Daxiagu。峡谷入口处在派镇,出口处位于巴昔卡村,长度504.6千米。峡谷最深处位于南迦巴瓦峰和里勒峰与雅鲁藏布江交会处——宗容村,谷深6009米,单侧峡谷最深处在得哥村附近,谷深7057米,大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核心地段平均深度2 673米。大峡谷江面入口处宽660米,逐渐收敛至最窄处35米,江面最大坡降75.35‰。这种河道的快速收敛与急剧倾斜表明,大峡谷地区地壳运动剧烈,正处于强烈上升阶段。洪水期间的水位比枯水期间相差达15~21米,平均江水流速3.23米/秒,最大流量流速16米/秒。整个峡谷地区道路艰险,冰川、泥石流、绝壁、陡坡和大河交错。由于人迹罕至,大峡谷保持了较为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世居于此的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沿袭着原始民俗。

  地质 沿地质构造发育的雅鲁藏布江是连缀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缝合带。在遥远的地质年代里,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印度板块脱离了远在南极附近的母体,向北逐渐漂移。在与欧亚大陆相撞后,古大洋消失,而连接的一线则发育了雅鲁藏布江。直到现在,地球内部运动仍在继续,印度板块仍在向北推进,作为最前锋的大峡谷地区将南来陆地深深楔入欧亚板块之中,在青藏高原的强烈隆起中,漂流持续深切,形成世界第一大峡谷。以南迦巴瓦峰为中心的大拐弯峡谷地区未发现沉积岩系,出露的是变质岩系,地质年龄为7.4亿年,是古老的寒武纪岩层。古地磁测量表明,前寒武纪时,南迦巴瓦峰的位置大约在北纬13º左右的地方,中生代以后,随着大陆的漂移,至今已处在北纬29.3º附近,表明印度板块楔入欧亚板块15个纬度。大地区的高山峡谷由于受到海洋性气候的控制,在高山上发育的是季风型温性冰川。冰川的发育主要受雪崩的补给为主。以南迦巴瓦峰为中心,冰川的发育是不对称的掌状分布,迎风的东南坡发育着三条长大的山谷冰川,而背风的西北坡仅有一条则隆弄冰川。山谷冰川长达10余千米,在陡峭的地形下常出现巨大的冰瀑布和弧拱构造。这些冰川蜿蜒到亚热带的森林之中,末端可到达海拔2000多米的地方,构成一种自然奇观。夏季冰川强烈消融,末端以下爆发冰川泥石流,是大峡谷的一种主要山地自然灾害。则隆弄冰川在1950年8月15日大地震中曾崩裂,发生分段跃动,现在冰川吃面动过程中留下明显的对两侧山坡和植被的修剪和谷底残存的冰体,为中国首例因地震触发的跃动冰川类型 ,构成又一自然奇观。大峡谷地区冰川、森林、湖泊、村庄和寺庙、农田,在很小的范围内和谐共存,出现大气圈、冰雪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的复合,一系列自然、人文奇观的汇总,构成了大峡谷地区特有的风景线。

  气候与垂直自然带 作为水汽通道的大峡谷改变了高原的气候。它在雅鲁藏布江以南形成了一个很大的降水带,中心地区的降雨量最多达4000毫米以上。大峡谷在上下5000米的垂直高度间,拥有从极地到热带的几乎全部自然带。南坡垂直方向出现9个自然带,由低到高依次为:

  河谷准热带(或称热带边缘)季雨林砖红壤性黄壤带,海拔600~1100米;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黄壤带,海拔1100~1 900米;山地准亚热带半常绿阔叶林山地黄棕壤带,海拔1900~2300米;山地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山地棕壤带,海拔2300~2800米;地寒温带暗针叶林山地灰化土带,海拔2800~3600米;亚高山寒带灌丛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带,海拔3600~3900米;高山寒带草甸高山草甸土带,海拔3900~4300米;高山寒冻风化壳状地衣高山寒漠土带,海拔4300~4800米;高山冰雪带,海拔4800米以上。北坡出现6个自然带,由低到高依次是:山地暖温
带针阔叶混交林山地棕壤带,海拔2800~3200米;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山地灰化土带,海拔3200~4100米;亚高山寒带灌丛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带,海拔4100~4500米;高山寒带草甸高山草甸土带,海拔4500~4700米;高山寒冻风化壳状地衣高山寒漠土带,海拔4700~5000米;高山冰雪带,海拔5000米以上。不同自然带蕴含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特别丰富,因此这里是世界上山地垂直自然带最完整、齐全的地方。

  自然资源 大峡谷作为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带来充足的水分和热量,造就了全方位的优越生态环境。而它的影响效应涉及到整个藏东南地区,因此这里被誉为“西藏的江南”,使藏东南地区成为除东北、云南以外的第三大森林区。生物的多样性资源特别丰富。据考察统计,这里集中分布着青藏高原60%~70%的物种类型,其中维管束植物有208科、110属、3600多种,约占西藏总数的2/3;昆虫有2000余种,约占西藏总种数的60%以上;大型真菌有400余种,占西藏总数的80%;锈菌200余种,约占中国锈菌总种数的25%。大峡谷水汽通道的存在使区系成分
繁多复杂,珍稀、特有、孑遗物种丰富,尤其是峡谷下段热带、亚热带低山河谷环境下的物种,更是雪域高原特有的优势资源。因此这里被视为高原上“植被类型的天然博物馆”,物种的“基因库”。水汽通道作用范围的亚高山河谷地区,多出现高山湖泊,如林芝工布江达的巴松错,已辟为西藏第一处旅游度假村;波密的易贡错是高原第一处茶园,盛产珠峰牌云雾茶。大峡谷中新发现4处大河床瀑布群,集中分布着雅鲁藏布江2/3以上的水力资源,天然水能蕴藏量高达6880万千瓦,平均单位河长天然水能蕴藏量达13.86万千瓦/千米,为世界同类大河中水能蕴藏量之最。科学家经过各方面的考察,发现大峡谷地区以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为主,地质破碎,高山峡谷坡面不稳定,决定了其生态环境是极为脆弱的,潜伏着容易破坏、失衡的危险。

  特点 雅鲁藏布大峡谷主要特点有马蹄形大拐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是其主要特点。

  ①马蹄形大拐弯。雅鲁藏布江围绕着南迦巴瓦峰呈现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高峰、拐弯的峡谷构成一种自然奇观,在世界峡谷河流发育史上是罕见的。除马蹄形大拐弯外,大峡谷内还有众多重叠的小拐弯。
 
  ②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大峡谷切断了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巨大地形屏障,使南面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得以深入高原内部,于是大峡谷成为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据大气物理测试,其水汽通量的强度与夏季
长江自南向北输送水汽的强度相当。充足的水分和热量,使广大藏东南地区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而独具特色,沿水汽通道热带山地的环境向北延伸6个纬度,达到北半球水平分布的最北限和垂直分布的最高限。

  瀑布群 大峡谷核心河段有4处大瀑布群,具有群体性、变化性和年轻性等特点。

  ①绒扎瀑布群。绒扎在门巴语中意为“峡谷之根”。距帕隆藏布汇入口6千米的干流河床上,海拔1680米。瀑布群有7级,其中最大瀑布群相对高30米,宽50米。

  ②秋古都龙瀑布。距帕隆藏布汇入口14.6千米主干河床上,海拔1890米。其相对高差为15米,宽40米。约离
主体瀑布600米处的河床上有3处小瀑布,高2~4米,另有5处跌水及1条宽1米、长50米的河岸瀑布。

  ③藏布巴东瀑布。距帕隆藏布汇入口20千米河床上,海拔2140米。该处有两个瀑布群:瀑布群Ⅰ号高33米;瀑布群Ⅱ号高35米,宽35米,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内最大的瀑布群。

  ④虹霞瀑布。位于自马狗熊以下的河床上,今仅存4处跌水。
 
  科学探险考察 早在清光绪四年(1878),英国和印度不断派遣人员,在峡谷考察雅鲁藏布江下游流向等。1913年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F.M.贝利上尉,从印度进人大峡谷地区考察后,公开发表了《无护照西藏之行》的自白书,对大峡谷中的“彩色瀑布”等皆有详细记述。20世纪20年代,英国植物学家F.K.沃德到大峡谷地区考察,采集了大量动植物标本,发表了《藏东南考察记》等专著和文章,对大峡谷“虹霞瀑布”等,画有地形图,标有测量数据,拍摄了黑白照片等,大量的动植物标本皆保存在新德里印度国家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内。1914年,英国外交大臣麦克马洪在大峡谷地区墨脱县中部喜马拉雅南坡划出非法麦克马洪线作为中印边界线,致使中国在麦克马洪线以南至今尚有9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包括250千米长的世界最大峡谷的下游河段,被印度非法侵占。20世纪50年代,为解决进墨脱的公路问题,西藏自治区公路局和水利厅曾组织人员从米林县派区沿峡谷进行勘查。1973~1974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队开始对青藏高原进行大规模、多学科的全面考察,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进入大峡谷考察。1982~1984年,配合国家登山队攀登南迦巴瓦峰,以刘东生为队长,杨逸畴、高登义为副队长的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对以南迦巴瓦峰为首的大峡谷地区开展了全面的、多学科、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前后有百余人次涉及26个专业。他们从不同方向的6条路线进人大峡谷考察,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对大峡谷地区最全面的一次多学科考察。从20世纪70~80年代,著名森林生态学家徐凤翔教授也多次进入大峡谷考察,她是第一个进入大峡谷作科学考察的女性科学家。1993年中日联合雅鲁藏布科学考察队进人大峡谷考察。1993年以来,成都地矿研究所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理查•费雪等合作,还有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的地质学家、植物学家等,多次进入大峡谷考察。1994年4月,中国科学家在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证实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大拐弯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是中国科学家的一次重大地理发现。1998年10~12月,中国人首次实现了世界最大峡谷的全程徒步穿越,同时进行了多学科科学考察。在徒步穿越探险考察中,科学家们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大峡谷中成功布设21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量点,首次实现了利用卫星精确测量大峡谷,同时配合常规经纬仪等,对大峡谷的特征、地理河段进行精密的测绘,填补了大峡谷地区的测绘空白,再次以权威性的数据证实: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