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四大林 所属分类:宗教 > 寺庙

四大林 藏传佛教格鲁派四大活佛驻锡地丹吉林、功德林、策默林、锡德林的总称。16世纪中叶,西藏开始建造四大活佛驻锡地。18、19世纪活佛转世制度盛行,大小活佛驻锡地林立,其中规模宏大的驻锡地有丹吉林、功德林、策默林、锡德林、策觉林、墨如寺等。自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圆寂后,在转世灵童寻获至达赖喇嘛亲政前,多从大林中选择一名,经中央政府批准后担任摄政,又称“掌办商上事务”或“代理达赖喇嘛”,故四大林又被称为“甲波朱古”。
 
  丹吉林 第穆活佛驻锡地。又称广法寺,位于大昭寺西南。丹吉林为最早修建的拉萨四大林。乾隆十二年(1747),由第穆活佛系统第六世阿旺绛白德勒嘉措主持修建,乾隆帝亲赐“广法寺”御书匾额。七世达赖圆寂后,阿旺绛白德勒嘉措曾代理达赖职权,掌管达赖僧俗事务,始成定制。丹吉林主要建筑三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70平方米,面阔46米,进深约27米。底层建筑分东、西两部分。①东部建筑。由经堂、拉康、门房组成。经堂平面为方形,面阔5间,进深5间,面积240平方米。拉康位于经堂的后部,共3个,居中者较大,宽6.8米,进深5.4米;两侧者较小,均宽4米,墙中间为宽1.8米的过廊。门房位于经堂前,宽3.6米,进深2.3米。②西部建筑。由经堂、库房组成。经堂进深4间,面阔10间,面积250平方米,后部为库房。建筑顶层有一护法神殿,面阔10.1米,进深15米,前部为经堂,后部为佛堂,中部有棂格屏式中门相通。拉康四壁原绘满壁画,后被涂白灰。
 
  功德林 济咙呼图克图驻锡地。又名永安寺,庙名系清乾隆皇帝所题“卫藏永安”的藏语意译。乾隆五十九年(1794),八世济咙呼图克图益西罗桑丹贝贡布任摄政时主持兴建。主楼高四层,墙体石砌,楼顶设有鎏金宝瓶、宝幡、宝幢。主楼中心为经堂,经堂后为佛堂,主供宗喀巴等身像,两侧各有两柱依怙殿,供有各种护法神像。益西罗桑丹贝贡布圆寂后,主供宗喀巴的佛殿改为灵塔殿,分别供奉三座灵塔。益西罗桑丹贝贡布的灵塔以纯金包裹,并镶有许多珍宝。另两座灵塔为九世和十世济咙呼图克图灵塔,以银皮包裹并镶有纯金佛龛及各种珍宝。经堂中间设有八世济咙呼图克图益西罗桑丹贝贡布的宝座,还供有宗喀巴师兄镀金铜铸像和银铸益西罗桑丹贝贡布等身像。经堂顶楼卧室悬挂和珍藏历代清朝皇帝特赐的奖匾和珍宝。功德林前建有碑亭,碑亭以硫璃瓦覆顶,高约3.4米。碑文以藏、汉两种文字书写,内容是驱逐廓尔喀入侵和建造功德林的经过。功德林经堂的门楼、大门、各殿堂及仓房均悬有匾额,系清帝和驻藏大臣及其属下所赐。功德林原建筑均已毁,所藏文物亦已散失。
 
  策默林 策默林活佛驻锡地,属哲蚌寺罗色林扎仓。又称崇寿寺,位于小昭寺西。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240平方米,院落呈方形。进大门后为一庭院,院西侧和前部环绕有两层藏式楼房,上层为住房,下层为回廊,占地面积1725平方米。庭院后部为主体建筑,分东、西两部分。①东建筑。称白宫,乾隆四十二年(1777),由一世策默林活佛阿旺楚臣担任摄政时主持兴建。高三层,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其中经堂进深13.4米,宽11米。经堂前有明廊,进深3.4米,明廊两侧分布有厨房、库房等建筑。经堂后为佛殿,内供泥塑护法神数尊。白宫内原有二世活佛的银制灵塔和三世活佛的银制灵塔。护法神殿位于第二层,主供泥塑马头金刚佛,此外还有其他六尊护法神,墙壁顶层悬有30多幅绘制唐卡。活佛卧室位于顶层,旁有经书室,珍藏寺内文物。②西建筑。称红宫,由二世策默林活佛主持修建。建筑沿纵向轴线对称分布,分为经堂、侧室、佛殿、门廊4部分。经堂宽15米,进深13.8米。经堂四壁遍绘宗教壁画,堂内供有镀银绿度母、铜铸弥勒、宗喀巴等,正中置历世策默林活佛的宝座。此外,还建有三世活佛、四世活佛的金制灵塔。侧室位于经堂两边,与经堂有门相通。左侧室长18米,宽2.9米;右侧室长14.1米,宽2.6米。门廊位于经堂前,进深6.2米。二层有历世活佛的卧室。今寺院建筑保存较好,文物多已散失。
 
  锡德林 热振呼图克图驻锡地。又名锡德寺、凝禧寺。位于小昭寺西南,占地面积6533平方米。原为吐蕃赞普赤祖德赞在大昭寺周围所修的6座拉康之一,属宁玛教派,主要诵胜乐、密集、金刚等经典。9世纪朗达玛灭佛时被毁。元代时,在原址上修复扩建。四世热振呼图克图时又加以修葺扩建,并获清帝御赐寺名“凝禧寺”,寺院改宗格鲁派,隶属于色拉寺吉扎仓。五世热振呼图克图又对寺院进行大规模扩建,取名为“锡得嘎贝桑丹林”。咸丰五年(1855),驻藏大臣谆龄代请得“翌赞宗源”匾额。同治元年(1862)因与哲蚌寺发生冲突,寺院遭到破坏,曾被革除呼图克图名号,后恢复。该寺主要建筑有经堂、佛殿、僧舍、僧厨。寺院中心为一方形庭院,后部为佛殿和经堂。庭院其他三面为僧房和僧厨。经堂面阔9间,进深7间,中部有一天窗直通二层,四壁皆为彩绘。经堂后为佛殿,中为正殿,两侧为偏殿,三殿互通。殿内原有泥塑佛像和彩绘壁画。经堂大门前为檐廊,两侧各有小室。小室有石阶通往二层。寺内僧舍共有100余间,皆为藏式平顶二层建筑。现经堂西南角已塌陷,西边附属建筑亦已无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