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佛苯之争 所属分类:宗教 >

佛苯之争 发生在7世纪初至9世纪中叶佛教与苯教之间的教派之争。佛教传人吐蕃前,苯教曾是吐蕃政治、文化的核心,已盛行数百年。佛教传人吐蕃后随之爆发佛苯之争。佛苯之争始于松赞干布即赞普位后。松赞干布先后同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联姻,两位公主各自从家乡将佛像带人吐蕃,标志佛教正式传人吐蕃。佛教传人之初,即遭到吐蕃苯教徒的强烈反对。松赞干布即位时,吐蕃开始了初期的佛经翻译。因此,松赞干布时代苯教和佛教的对抗中佛教略占优势。松赞干布去世后,苯教势力大有抬头之势,文成公主所带释迦牟尼像被迫埋于地下。8世纪初,赤德祖赞即位后大兴佛法,710年赤德祖赞从唐朝迎娶金城公主,汉地佛教和汉僧再度回到吐蕃。赤德祖赞收留于阗、中亚和新疆逃亡吐蕃的西域僧人,引起贵族和苯教徒不满。739年赤德祖赞以吐蕃流行天花为由,将这些僧人驱逐出境。吐蕃佛苯斗争的转折人物是赤松德赞。在他初即赞普位时,贵族势力和苯教徒利用其年幼之机,发动了藏族历史上第一次“禁佛运动”。赤松德赞成年后,大力发展佛教,首先活埋反佛大臣马尚仲巴结,流放达札路恭,迎请汉地僧人和印僧寂护和莲花生,先后颁布两次兴佛诏书,诏令吐蕃全民奉行佛法,组织人力、物力翻译佛教经典,修建桑耶寺,正式为吐蕃僧人剃度出家,赤松德赞还亲自赴山南主持桑耶寺奠基工程。由于苯教势力和贵族反佛势力强大,赤松德赞一方面依苯教徒要求,从象雄迎请苯教法师香日乌金翻译苯教经典《十万龙经》,为其修建陵墓;另一方面组织汉僧和印僧在桑耶寺翻译佛教经典,修建佛塔。赤松德赞时期的佛苯并举局面一方面是苯教和拥护苯教的贵族势力强大,赤松德赞不得不对苯教作出重大的让步;另一方面则是他维护佛教势力的一种策略,使佛教在佛苯并存的局面中逐渐扩大势力。苯教徒在桑耶寺举行一次规模较大的祭祀仪式,宰杀牲畜,引起佛教徒强烈不满。于是,赤松德赞在顿喀地方主持了佛苯大辩论,这是藏史所记载的惟一的一次佛苯两教派面对面的争论。辩论以佛教的胜利而告终,赤松德赞发布禁苯命令。赤松德赞和莲花生共同奠定了佛教在吐蕃流传的基础,为佛法的兴隆扫清障碍。自赤松德赞之后,吐蕃三代赞普——牟尼赞普、赤德松赞、赤祖德赞均大兴佛教,特别是赤祖德赞在位期间,结合佛经翻译,进行了文字规范化运动,编成译经书目。到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时期,他采取强硬手段消灭佛教,诏令吐蕃全境禁绝佛法,导致前弘期的结束和吐蕃王朝的灭亡。吐蕃时期佛苯之争是本地传统文化同外来文化之间发生碰撞、争论乃至相互吸收,直至融合的过程。吐蕃本土文化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有着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强大的保守能力,苯教虽经多次毁灭性打击,但仍在藏区保留许多苯教寺庙,其诸多仪式尚保留在佛教仪轨中,并且其思想观念仍在藏区民众行为及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吐蕃佛苯之争最终导致吐蕃王朝的覆没和其后几千年的西藏佛法一统天下的局面。从吐蕃佛苯之争的结局来看,藏地的佛教是吸收苯教成分,成为雪域文化的主体,佛教精神千余年来成为藏民族心理的支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