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日喀则市 所属分类:区划地名 > 日喀则市

日喀则市 原日喀则地区。位于自治区南部,西连阿里地区,北邻那曲地区,东与拉萨市、山南地区相连,南与尼泊尔、不丹、印度接壤,边境线长1507千米。东西长800千米,南北宽220千米,总面积18.2万平方千米。辖1个县级市和17个县。全市64.14万人,总人口占西藏自治区总人口的1/4,人口密度为3.3人/平方千米,人口集中于雅鲁藏布江流域,西部半农半牧区人口分布较为稀少。

  2014年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复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原县级日喀则市改为桑珠孜区。 
 
  简史 日喀则,史称“藏”、“后藏”。吐蕃时期,统治者按照自然地理状况,将中部地域划分为“卫”、“藏”两大部分,“藏”又以日喀则为中心,东以岗巴拉山为界,西至冈底斯山,藏处雅鲁藏布江上游。13世纪,元代将西藏划分为十三万户,日喀则有由弥、夏鲁、香巴、拉堆绛、拉堆洛、芒域6个万户。帕竹地方政权时期,撤销万户制度,在西藏建立13个大宗,后藏有仁布、日喀则、白朗、江孜等宗。日喀则全名称“谿卡·桑珠孜”,意为“如意成就顶庄园”,简称“谿卡孜”,汉语译音日喀则。为世代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20世纪初,西藏地方政府把日喀则提升为“基宗”,下设16个宗和30多个独立谿卡。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分设日喀则、江孜两个分工委。1956年成立基巧办事处。1959年,分别成立日喀则、江孜专员公署,宗改为县。1964年,日喀则和江孜二专区合并为日喀则专员公署。1978年,改称日喀则地区行政公署。
 
  自然地理 地处喜马拉雅山系中段与念青唐古拉山中段之间,南北地势高,其间为藏南高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平均海拔3836米。大气含氧量平均67%。喜马拉雅山横亘其南部,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系。主要山峰有珠穆朗玛峰、洛子峰、马卡鲁峰、卓奥友峰、希夏邦马峰等,其中珠穆朗玛峰、洛子峰、马卡鲁峰、卓奥友峰、希夏邦马峰海拔高度均为8000米以上。珠穆朗玛峰位于日喀则与尼泊尔交界处,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境内有雅鲁藏布江、年楚河、朋曲、多雄藏布、仲曲河、绒河、叶如河、康布河、吉隆河等100余条河流,多属印度洋水系。雅鲁藏布江发源于仲巴县杰马央宗冰川,是西藏第一大河,境内长700千米。有40多个湖泊,主要有塔若湖、佩枯错、许如湖、扎布耶茶卡等,多为内陆咸水湖或盐湖,以西部的仲巴县和昂仁县境内分布最多,其中佩枯错是日喀则地区最大的湖泊。日喀则地区有三种区域性气候,喜马拉雅山以北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地区,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北的地区属高原亚寒带季风半干旱、干旱气候;喜马拉雅山主脊线以南地区属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全地区共有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42.19万公顷。日喀则地区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少,太阳辐射强,高原紫外线强,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平均日照3300小时。西部亚寒带地区年均温度0℃,东部温带地区年均温度6.5℃。每年10月至翌年4月干旱多风,低温少雨雪,降水量为全年降水的10%,为干(旱)季或风季。5~9月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的90%,为雨季。东部降水在200~430毫米,西北部年均降水200毫米。无霜期120余天,境内降雪强度小,雪域集中在亚东帕里、聂拉木、定日南部一带。喜马拉雅山南坡的亚东、樟木、吉隆、陈塘、绒辖终年温暖,年降雨量1000毫米。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锌、铅、锂等46种,其中煤、硼砂、玉石、食盐、石灰石、大理石等已被少量开采。全地区有各类高等植物2770余种,珍稀名贵树20余种;药用植物100余种,其中名贵药用植物10余种;有哺乳动物53种,鸟类206种,爬行类14种,鱼类5种,其中71种动物属国家、自治区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经济 全地区经济以农牧业为主,有少量工业。①农牧业。日喀则地区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面积8.34万公顷,占全区的1/3,粮油产量占全区的40%左右,粮油生产总量居全区第一位。畜牧业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常年牲畜饲养量达550余万头(只、匹),居全区第二位。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2.9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8.4亿元,占总收入的65%,农牧民人均收入1690元。②工业。1959年后开始发展现代工业,有电力、化工、机械、建材、林业、汽车修配、食品、文教用品、矿泉水等工业企业。民族手工业有金银加工、毛革制品、卡垫生产等。③外贸。1984年国家投资组建了日喀则地区对外贸易公司,1984~2000年,公司累计出口活羊10万只、羊毛4000余吨、油菜籽1500多吨、牛羊绒近1000吨、青稞约1.3万吨,累计出口创汇2193万美元,2002年外贸公司实现出口创汇近500万美元,创下公司最高年创汇额。对外出口市场除传统的尼泊尔王国外,还开拓了印度、日本等国和欧美地区市场,产品除传统的羊毛、绸缎外,还开发了纺织品、机电品、玩具等。④交通运输。1951年3月动工修筑拉日(拉萨——日喀则)公路,这条公路的通车结束了日喀则地区无公路的历史。1955年动工修筑了日喀则至江孜的公路,1956年修筑拉亚(拉萨——亚东)公路,1958年修筑日定(日喀则——定日)公路,1960年修筑拉普(拉孜——普兰)公路。1962年中尼公路动工修筑。到80年代,日喀则地区18个县,县县通公路,形成完整公路网络。90年代初修建曲水至日喀则公路。到2002年全地区公路通车里程为12242.691千米,全地区2条国道长1240.625千米,6条省道长871.096千米,14条县道长1847.29千米,65条乡道长3686.66千米,328条村道及边防公路(含专用公路)长4597.02千米。全地区203个乡镇中,198个乡镇通公路,占乡镇总数的97.54%,5个乡镇不通公路,占乡镇总数的2.46%;1751个行政村中的1433个行政村通公路,占行政村总数的81.84%,318个行政村不通公路,占行政村总数的18.16%。共有桥梁219座,隧道1座,累计长度7660米。拥有各种机动车辆5000余台,年货运量37.48万吨,客运量近39.12万人次。⑤邮电。全地区自办局支局、所27个,拥有邮路6条,邮路总长单程2822千米,贯穿全地区17个县(口岸)邮政局。日喀则18县(口岸)已开通17个县的光缆,电话交换机容量43248门,交换机实用容量28162门,通信光缆线路总长1878.37千米,长途业务电路总数达4910条。
 
  科教文体卫 日喀则地区现代科技事业起步于1951年,1953年建立日喀则农业试验场和畜牧兽医总站。1979年建立地区科委。全地区共有各种大小科研和推广综合机构53个,覆盖了农牧、交通、工业、能源、建筑、气象、医学、邮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多个领域。共有各类科学技术专业学会、协会及研究会28个,吸收会员1000余人;全地区科技专业技术人员6080余人,其中从事自然科学的工作者2800余人,具有中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有800多人,自治区级中青年优秀专家1人,形成了一支以藏族为主体的科研推广和科技管理队伍。1991~2003年,全地区共承担并完成区、地重点科研项目248项,其中获省部级奖励19项,获国家级奖励2项。1951年前,日喀则地区有供喇嘛就学的“孜拉扎”1所,少数贵族家庭办有小规模的私塾,农牧民没有受教育的机会。1953年建成了日喀则小学。1985年对部分农牧民子女实行“三包”政策。2000年,日喀则地区有中等专业学校1所、中学22所,小学207所,教学点805个,中小学教职工5524名,藏族占97%,在校生10.06万人,其中日喀则地区中专学校组建于2000年,2004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地区广播覆盖率63%,电视覆盖率58%,建设“村村通”村级站307座。文艺团体主要有日喀则民族艺术团,是西藏以藏族演员为主体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组建于1971年,以表演后藏地区的歌舞艺术为主,具有独特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曾在各项专业文化比赛等活动中荣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奖122项。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以江孜“达玛节”为龙头的大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得到充分继承和发扬。1999年始建日喀则上海体育场,2002年体育场交付使用。1955年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正式成立,建院初期仅有45名医务人员,12张床位,设有内、外等9个科室,成为日喀则地区第一所正规医院。1959年以来,各县(市)医院相续建立。80年代后建起城乡卫生网络,对农牧民实行免费治疗的政策。1996年有卫生医疗机构281个,床位1103张,卫生技术从业人员1711名,群众的预期寿命从1951年前的36岁,提高到65岁。到2002年,全地区拥有各级卫生机构245个,床位1271张,卫生技术人员1614名。其中,有19家防疫机构,8家妇幼机构。
 
  民俗旅游 日喀则地区被誉为“歌舞之乡”,民间舞蹈为堆谐、果谐等。民歌有情歌、牧歌、酒歌、祝福歌等形式。藏戏的创始人唐东杰布出生在昂仁县,故日喀则地区被视为藏戏的发源地。藏戏蓝面具四大流派日喀则地区占三大派,即昂仁的迥巴派、仁布的江嘎尔派、南木林的香巴派,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公历元旦、农历春节、西藏藏历年、后藏藏历年是日喀则地区群众每年的4个主要节日,其中后藏的藏历年最为隆重。日喀则地区有35类609处文物点,是全区文物第二大地区。全区有扎什伦布寺、萨迦寺、夏鲁寺、白居寺、宗山抗英遗址、吉隆卓玛拉康等6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乃宁寺等16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小寺庙283座。区内有多处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地史学遗迹,如吉隆县三趾马化石群、希夏邦马峰高山栎化石群等。此外,还有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自2001年始,每年秋季在日喀则地区举行珠峰文化节活动。珠峰文化节是日喀则民间文化精品的一次集中展示,吸引了各地旅游爱好者。
 
  对口支援 1979年农业部援助资金在日喀则建立了12个农具厂、17个拖拉机站、17个农机供应站,推动了当地农业机械化进程。1984年国家投资92.76万元建成江孜农业科技综合试验示范区。1984年中央确定的43项援藏工程中,日喀则地区有7项,分别是日喀则太阳能实验站、日喀则地区群艺馆、定结县影剧院、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门诊楼、日喀则百货大楼、日喀则饭店、江孜饭店。援藏工程投资3694万元,占总投资的7.7%,建筑面积2.89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12.3%。1994年中央确定的62项援藏工程中,日喀则地区共有12项(见表)。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由上海市和山东省对口支援日喀则地区。自1995~2001年5月,上海援建项目共435个,援助资金(物资)共2.801亿元,兴建了日喀则上海广场、日喀则上海路、日喀则上海体育场等重点工程和一批标志性市政建设项目,共派援藏干部99人;山东省援建项目共492个,援助资金(物资)共2.94亿元,兴建了日喀则山东大厦、日喀则市山东路、日喀则高原明珠雕塑等重点工程和一批标志性市政建设项目,共派援藏干部97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