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藏密 所属分类:宗教 > 其他

藏密 藏传佛教之密宗的简称,藏传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密宗,又称密教,或真言乘、金刚乘、密乘、持明乘、果乘、续部,西方称之为“怛特罗佛教”,藏语称“桑俄”,意为“密咒”。藏传佛教包括显宗和密宗,而习惯上视密宗为藏传佛教的精髓,提倡显密共修,先显后密。藏密是当今所存最完整、最系统、最正统的密宗,其最大特点就是以宗教活动的实践为主要内容,从彻底的信仰出发,通过念经、供养、作法、护摩等种种仪式活动,达到所谓解脱成佛。在欧美各国,密宗的影响早已超过显宗。著名的历代藏密大师有莲花生、阿底峡、白若杂纳、卓弥·释迦益西、玛尔巴、玛久拉珍、米拉日巴、噶玛巴·都松钦巴、扎巴僧格等。

  起源 藏密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与印度佛教密宗的历史进程及其文化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藏传密宗在其兴起和发展过程中曾受到苯教的巨大影响,具有明显的有别于佛教密宗的特色。7世纪,松赞干布迎请印度、尼泊尔、汉地、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大师,在吐蕃翻译《集密宝顶陀罗尼》、《月灯》、《宝云》、《十万般若波罗蜜多经》等佛经,其中多数为佛教密宗的经典。此时,包括印度那烂陀寺在内的许多著名寺院均重视佛教密宗,并形成一股崇尚密宗的思潮,将印度佛教密宗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8世纪初,当印度和唐朝盛行密宗之际,正是吐蕃积极引进佛教之时,吐蕃所获佛经大都属于密宗系统。然而,密宗乃至整个佛教在藏族地区未能得到广泛传播,当时苯教已成为藏族心目中主要的思想观念,而佛教密宗对藏族人来说,则是一种新思想、新文化,这造成藏族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赤松德赞(755~797)时期,吐蕃邀请擅长密宗咒术的著名密宗大师莲花生大师进藏,传播密宗。莲花生大师不仅精通密宗理论,而且对密宗实践仪轨更有独到的体验和造诣。莲花生大师利用自己擅长的密宗咒术,制服了苯教的以祈福禳灾为主要特色的法术,赢得藏族人的支持和信奉,使信奉苯教的藏族群众对佛教密宗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莲花生大师还协同印度高僧寂护大师按照佛教宇宙观学说以及密宗坛城模型,创建了西藏藏传佛教史上的第一座正规寺院——桑耶寺,并在桑耶寺建立了专门修习密宗的学院,为在吐蕃大兴密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一大特点是密宗盛行。其实在9世纪后期,印度的密宗无上瑜伽密的密集、喜金刚、胜乐、祖摩得边、时轮等五大金刚(本尊)均已完全具备,金刚乘和时轮乘的经典俱已系统化问世,而由于伊斯兰教军队自10世纪开始对印度的征伐,密宗在印度日渐难以维持,亟须向外部寻求新的发展。其次,由于西藏长期的佛苯之争,藏传佛教不得不在适应藏地本土情况下寻求发展,而密宗在某些方面与苯教较为接近,易于缓和佛苯矛盾,故藏密采取吸收某些苯教神祗与仪轨的办法,以战胜苯教,使密宗的地位在藏地更加突出。藏传佛教偏重密宗的特点,实际上在“后弘期”(见藏传佛教)才真正形成。莲花生大师进入藏族地区正式开辟了传播藏传佛教密宗的道路,使密宗在藏族地区扎根并得到空前发展。因此,莲花生大师成为藏传佛教密宗的开山祖师,他不仅将印度后期佛教密宗顺利地移植到西藏,而且对后期藏传密宗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初期阶段,藏传佛教在修行次第、密宗仪轨等方面出现了比较混乱的局面,为改变这一局面,1042年阿里地区的古格王邀请阿底峡尊者到西藏西部。由于阿底峡在佛教显、密宗两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赢得西藏佛教界的信任和拥戴,从而重振了密宗在西藏的正统地位。阿底峡在西藏期间还校勘、翻译,以及著述了有关佛教显、密两宗的许多论著,为后世留下丰厚的理论依据,其中《菩提道灯论》对后来藏传佛教的影响尤为突出,主要阐述了显密宗义不相违背之理和修行应遵循次第的重要性,称得上是一部融汇贯通显密之大乘学说的不朽力作,为后来宗喀巴大师撰写《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两部巨著提供了理论基础。以莲花生为主的诸位密宗大师的不懈努力及吐蕃赞普的鼎力相助,使密宗的各类密法在吐蕃有了不同程度的传播或弘扬,形成了藏传密宗。

  新、旧密之说 藏传佛教显宗没有新、旧之说,而在藏密中有新、旧藏密之分。藏传佛教史对藏密曾有多种分法,但旧密法中有许多金刚持所说的内容,同样新密法中也有不少普贤所说的内容。因此,藏传密宗的新、旧密之区别,多从时间上去划定界线。新、旧密大致划分为:在藏传佛教“前弘期”内翻译的所有密宗经典为旧密法,而在“后弘期”内翻译的密宗经典则作为新密法。具体而言,是以印度班智达弥底进藏为界,在此以前翻译的所有密宗经典属于旧密法范畴,从藏族大译师仁钦桑布开始翻译的密宗经典都归入新密法之中。这种划分法在藏传密宗的新、旧之说中最具有权威性。

  发展 藏密作为藏传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地,甚至在欧美等国盛行。藏传佛教寺院对藏传密宗倍加重视,其中许多规模较大的寺院在寺内专门建有密宗学院,如位于拉萨市的哲蚌寺和色拉寺、甘肃的拉卜楞寺、青海西宁市的塔尔寺等均设有密宗学院,对藏传密宗进行系统研究,包括对密宗的理论探讨和实际修炼。这些寺院均属格鲁派,提倡显密圆融、见行并重,也就是说既要重视显宗的理论学习,又要奉行密宗的实践修炼。在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觉囊派等宗派寺院里,其密宗气氛十分浓厚,主要表现在对密法的执著追求和实际修炼方面。藏传佛教宁玛派是很重视藏传密宗的一大宗派,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宁玛派密宗大师,为继承和发展藏传密宗曾做出过巨大贡献。此外,藏传密宗还传播到内蒙古、新疆、山西、河北、北京等部分省市,在中国内地产生较大影响,并占有一定的市场。藏传密宗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市场,如蒙古人民共和国、尼泊尔、不丹、印度、拉达克,以及欧美的不少国家都有传播藏传密宗的寺院,并在这些国家或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欧美等国家的这些学院或寺庙,都以传授藏传密宗及其特异静功为主要特色,向对藏传密宗感兴趣或具有强烈信仰心的西方人士全面灌输藏传密宗中比较简明扼要的实践功法。20世纪60年代后,西藏流亡国外的喇嘛将密宗传播至欧美各国,在比利时、希腊、法国、美国等地出现了传授宁玛、噶举、萨迦派密法的宗教中心,还拥有不少信徒,大量的藏密经典也相继被译成英、法、日、俄等文字广泛公开流传。

  地位 藏传佛教属大乘佛教,注重显密兼修,且偏重密宗。藏传佛教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又派生出许多宗派,其中有轻显重密的宁玛派;有显密皆重,主张由显入密的格鲁派。藏传密宗在整个藏传佛教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而且藏族信徒将其视为实现终极目的或到达彼岸世界的最高大法。经过藏传佛教“前弘期”的莲花生大师和“后弘期”的阿底峡尊者两位外籍密宗大师的精心栽培,藏密在藏传佛教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始终占据突出的地位。在藏族地区,特别在藏传佛教“后弘期”内掀起了修习密宗的高潮,藏传佛教的诸多宗派就是在这种追求或修习密宗的激发下相继产生的。由此可见,藏传密宗的兴盛与藏传佛教诸多宗派的产生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藏传佛教各宗派之所以独具特色、自成一家,在很大程度上是它们各自奉行密宗中的一种法门,并将此法门在该宗派中发扬光大,使其不同于其他密宗法门。因此,藏密在藏传佛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