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印经院 所属分类:宗教 > 其他

印经院 藏传佛教印经中心。7世纪,随着译经规模的不断扩大、佛教著作的大量涌现、佛教在西藏地区影响的日益深入,雕版印刷业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壮大。为保证藏传佛教绎典和各类文化典籍的整理印制,印经院应运而生。寺院或由僧人主持的印经院成为藏文书籍的主要雕刻、印刷、发行所在地。印经院的印刷用纸,采用藏地称为“阿胶如胶”的富纤维、带毒性的草根皮特制,纸色微黄,吸水性、柔韧性强,防虫蛀鼠啮,久藏不损。重要经典一律用朱砂印制,其余选用上等松烟或白桦树皮熏制的一般烟墨。为改良墨质,还掺入黏性药材佛手参、松香等。印经院印制大量《藏文大藏经》,各种佛学名著及佛画流传国内,并在印度、尼泊尔、不丹、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享有盛誉,对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乾隆年间,一套墨印《藏文大藏经》价值80两银子,朱砂印的价值160两银子,金印的价值1600两银子。藏区著名的印经院有:纳塘印经院、德格印经院、塔尔寺印经院、拉萨印经院等,其刊印的藏文经典,也分别被称为纳塘版、德格版、塔尔寺版等。纳塘印经院、德格印经院和拉萨印经院并称藏区三大印经院。其中,位于西藏境内的印经院主要有纳塘印经院、拉萨印经院(见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印经院。纳塘印经院位于日喀则地区纳塘寺内,印经院珍藏大量藏文印版和佛经手抄本,被称为“西藏文库”。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奉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之命而建。建院之初,制成《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典13部28函,存于纳塘寺。由于建院及刻版印刷的巨资耗费,曾使印经院难以为继。雍正八年(1730),由西藏地方政府恢复印经院,历时20年完成。期间,印经院调集全藏书法家和刻工、画师,并结集一批青年学习刻版技术。1730~1732年,共完成102部《甘珠尔》的刻版工程,刻经版5万余块。1741~1772年,组织刊刻《丹珠尔》225部,刻经版7万余块。这两次工程所雕刻的《甘珠尔》和《丹珠尔》,即是著名的纳塘版《大藏经》。此外,纳塘印经院还雕刻了《释迦百行传》等众多巨著。至1951年,纳塘印经院的经版堆积如山。“文革”期间,经版遭到破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