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在青藏高原上搞科研

2013-08-20 09:26:42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孙晓青


  素有“地球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然而,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致使青藏高原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和畜牧业发展中的经济及社会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
 
  2011年,由西南民族大学创建的“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创新实践研发基地”(以下简称“青藏基地”)在青藏高原建成并全面启动运行——
 
  用科研解决现实难题
 
  作为一所位于西部民族地区的民族高校,西南民族大学一直秉承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宗旨。建校62年来,西南民大为民族地区的政权建设、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尽管做贡献的方式和作用有多种多样,但西南民大深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才培养的途径在不断扩大,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面临的新的困难和挑战,仅仅通过人才培养的单一方式无法得到解决。西南民大敏锐地将科研、教学和试验示范的触角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研究解决现实问题,通过各种技术的研发、集成、应用、推广、示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方式、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思想观念、意识等,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有效地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新时期民族院校的责任,也是民族高校不可替代性和存在必要性的充分体现。
 
  2005年,为了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西南民大党委书记罗布江村亲自带队,对西部12省区进行了全面的调研。调研发现,民族地区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与开发以及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西南民大结合专业特点、学科优势、科研成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由罗布江村亲自带队,多次组织专家学者到青藏高原等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2006年,罗布江村与西南民大副校长王永一同发表题为《民族高校在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中的作用——关于建立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暨畜牧业高科技发展示范基地的设想》的文章,提出了建设青藏基地的总体构想。2007年7月,西南民大成立了青藏基地管理委员会。之后,罗布江村带队的调研组多次到若尔盖、红原县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开始为学校对基地选址等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由于红原、若尔盖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水资源减少、草地沙化退化严重、鼠虫害猖獗等生态危机和科学文化素质低下、生产方式落后、比较效益低下等畜牧业困境在整个青藏高原具有代表性。同时,这里是从成都平原进入青藏高原的门户,在此建立基地将对基地的成果和影响向整个青藏高原梯级推进和扩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于是,青藏基地最终确定落址于红原县。2009年5月,青藏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民委批准立项;同年6月,青藏基地在四川省红原县举行奠基仪式;一个月后,西南民大签订“西南民族大学与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合作协议”,这为之后青藏基地的建设和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奠定了进一步的基础。2010年,由总部、五个科技园区和基础研究平台组成的青藏基地,完成一期建设,开始挂牌运行。
 
  整合资源 壮大科研平台
 
  不过,青藏基地建设初期并不顺利,因地域环境影响,红原县的霜冻期于10月中旬至次年4月,这就造成青藏基地的有效施工期很短,同时,高原缺氧、感冒、中暑等状况,也为基地的建设增添了难度。困难不仅仅于此,由于当时正逢5·12汶川大地震后,余震、塌方以及暴雨洪灾频繁,交通不便等困难再一次摆在大家面前。面对异常紧迫的压力,在西南民大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以及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学院的支持和配合下,采取有效措施,与施工单位共同努力,最终保证了建设工程的顺利推进。就这样,一座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使用面积13000平方米的实验中心、培训中心、会议中心和后勤中心,以及科研、试验、示范和推广场地的青藏基地总部,在重重困境中艰难建成。在拥有总值2000多万元的相关仪器设备的同时,青藏基地总部也成为我国研究青藏高原畜牧业、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的平台,能同时容纳200余人同时进行科学研究、实验实习。其中,实验中心涵盖了功能和设施完善的动物生态、植物生态、土壤生态等14项内容的实验室。
 
  随后,科技园区拔地而起,建有包括高原畜牧业、牧草资源研究与开发、特有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功能和设施齐全的5个科技园区,成为青藏基地开展相关研究和推广、示范的重要科研平台。
 
  青藏基地的基础研究平台,则是由动物遗传育种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动物疫病防控实验室、四川省青藏高原草食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退化草地生态治理科研示范基地、西南民族大学牦牛研究中心等组成。目前,拥有细胞遗传工作站、生物信息学平台等一批21世纪初先进的大中型仪器设备300余台,价值6000余万元,能较好地满足相关的研究需要。
 
  与此同时,青藏基地围绕青藏高原家畜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组建科研团队,团队现有专兼职人员63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8人;博士26人,硕士28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形成了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创新研究水平高、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创新团队”、“高原牧草种质资源与牧草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牦牛藏羊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高原家畜营养与健康养殖技术创新团队”、“高原家畜疫病防控创新团队”、“青藏高原特色有机畜产品加工技术与工程创新团队”、“青藏高原民族文化旅游暨牧民新村和新生活试验示范创新团队”等7支创新团队。
 
  这7支创新团队先后开展了青藏高原牧区放牧生态系统退化防治技术的创新与集成、青藏高原牧区高产草地培育及草产品加工的关键技术、牛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青藏高原特色有机畜产品生产技术与产业模式、牛羊主要疫病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积极探索区域经济增长新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应用。
 
  产学研辐射力显著
 
  自青藏基地建成以来,西南民大以基地为平台,根据“搭建科研平台、开展合作研究、争取重大项目,夯实、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思路,申报了一系列国家和四川省的科研项目,实现了基地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科研平台打造的过渡和转移。目前,青藏基地在启动实施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等一批重大科研项目的同时,进一步规划和申报与青藏高原畜牧业发展、生态保护相关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为青藏基地管委会职能的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2012年,青藏基地获科研经费4434万元,其中,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鉴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4项。
 
  在青藏高原牧区放牧生态系统退化防治技术创新与集成方面。青藏基地通过建立草地动态载畜量模型,优化放牧制度,测算环境容量、放牧率、放牧强度等多种生态经济阈值,研制出草地减载、合理放牧等提高草地生产能力的综合技术措施,并提出了配套政策。创新集成封育、补播、灭杂、灭鼠等综合技术措施,研究高寒草地退化植被恢复的新途径,提出了退化草地综合治理的配套技术。针对青藏高原冷季气候寒冷、环境条件恶劣状况,创新集成家畜环境控制技术,合理设计了牦牛、藏绵羊冷季圈舍或暖棚。这些成果经应用后使草地退化、沙化得到显著修复,提高产草量30%以上;牦牛、藏绵羊的冬季掉膘减少10%以上。目前,这些项目正在川西北地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推广、示范。
 
  在牧区高产草地培育及草产品加工方面。通过现代牧草育种技术,优化筛选优质高产牧草品种,示范区内牧草产量平均提高了15%以上;开展了优质老芒麦、虉草、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持续高产稳产栽培等。
 
  在牛羊健康养殖方面。通过开展了牦牛和藏绵羊的品种选育等技术研究和推广,优化畜种,使牦牛的生长速度平均提高了20%以上,向社会提供良种公牛和种羊;研制育肥配方,减少草地的载畜量,使牦牛和藏绵羊的出栏率提高30%以上。
 
  在青藏高原特色有机畜产品生产方面。研发创新的社区牦牛乳肉、藏羊肉安全加工技术,大幅度提高畜产品的加工附加值,在四川的部分地区推广应用后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示范户增收30%至50%。目前,该项目在阿坝州红原县安曲社区设计并建设了牦牛酸乳、奶酪、酥油产品生产的车间,厂房基建已经完成,生产设备已定制,明年可以投产。
 
  此外,投入应用使用的科研成果,目前均在川西北地区和西藏的帕里、斯布等地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推广、示范。
 
  扩大辐射力 更好地服务地方
 
  为了更好地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为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挥新作用,西南民大通过青藏基地建设,在服务民族地区、对外合作与交流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西南民大先后组织专家近10余人次赴阿坝、甘孜两州,向当地的畜牧兽医局全体职工、各区乡畜牧兽医专职干部和技术人员近1600人讲授了关于“牧区专合组织建设和运行机制”和“高寒牧区现代畜牧业建设模式及面临的紧迫任务”的内容。专家们不仅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了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形势、作用和功能、运行管理机制等问题,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国外现代畜牧业模式、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历程及目标、高寒牧区生态及畜牧业的特征与问题、当地现代畜牧业建设面临的紧迫任务等内容。
 
  此外,西南民大积极与当地部门合作,探索区域经济增长新模式。目前,已在四川省红原县的多个乡、社区进行试点示范;在红原县安曲乡哈拉玛村试点人、草、畜平衡的新模式,以联户为单位,通过协商自愿的方式置换草场,使联户内的一部分牧民在冬春草场定居,另一部分牧民在夏秋草场定居,摆脱了传统游牧方式,降低放牧成本,减轻草地压力;对转产转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仅去年一年就培训基层科技人员、牧民400余人次。
 
  “四川省青藏高原草食家畜工程技术中心”作为西南民大第一个批准成立的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实现了学校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零的突破,有利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突破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瓶颈,提升川西北地区草食家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发展川西北草原畜牧业、牧民增收以及促进藏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长治久安和跨越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西南民大不断深化学校与地方政府、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协同创新,协同合作。目前,学校继续加强与阿坝州红原县、若尔盖县等进行校地合作,与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菊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若尔盖县西部旅游休闲牧场景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签订、商讨校企合作事宜。
 
  为了使科研工作的开展有更好的条件,目前,西南民大正在落实 “青藏高原动物疫病防控四川省重点实验”和“四川省退化草地生态治理科研示范基地”的申报工作,力争年内挂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