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三江源区5600多万亩天然草原“休养生息”

2013-04-10 11:25:26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进林 吴光于


  原标题:中国三江源区5600多万亩天然草原“休养生息”

  迎着寒风站在扎陵湖和鄂陵湖畔海拔4600米的措哇尕则山上举目远眺,除了波光粼粼的碧水,数年前密密麻麻散布在草地上的牛羊已不见踪影,曾经不堪重负的草原显得空旷寂静,自由生长的牧草在初春的寒风里摇曳。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源区最大的一对“姐妹湖”。“姐妹湖”畔的措哇尕则山被当地藏族人奉为“神山”,山顶上高高耸立着象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发源的“牛头碑”。“姐妹湖”畔的千里草原,曾是水草丰美的高山牧场。

  年过六旬的藏族牧民扎合津自小在“妹妹湖”畔长大,他和他的祖辈们世代在湖畔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但在2004年,他和当地的另外149户牧民们将饲养的牛羊销售后自愿离开这片草原,整体搬迁到一百多公里之外的大武镇,住进了政府免费提供的新房里。

  “我们是为了国家生态建设而搬迁的。”扎合津说。如今,他和家人住在一套70多平方米的新砖瓦房里,家里还有了电视机。

  “如果我们继续在当地放牧,过不了十几年,那里的草场就要变成沙地了。退牧搬迁,是我们最好的出路,也是恢复草原生态的需要。”扎合津说。

  扎合津说,他家虽有面积不小的草场,但近年来草原退化严重,已经养不活牲畜了,家里的生活也一年不如一年。政府号召牧民搬出草原,并出资为牧民建房,给生活补助,这项政策来得及时,要不然草原还会退化,牧民们就没法生存下去了。

  “草原就是我们的家,保护家园是我们的义务,草场要是退化了,沙化了,我们何处安家?”扎合津的邻居巴旦用生硬的汉语说道。

  “我们喜欢草原,舍不得离开草原。可是再不给草原喘息的时间,我们的子孙就没有立身之地了。现在离开草原,就是为了草原上的天更蓝,水更清,让牧草重新长起来!”扎合津的邻居边多道出了牧民们的共同心声。扎合津和他的乡亲们搬走了,大草原却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如今,他们以前放牧的草原上牧草逐步恢复。

  从2005年起,中国政府在三大江河——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源头地区启动实施了一项大规模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这项工程投资75亿元人民币,覆盖面积达15.23万平方公里,旨在通过人工努力全面修复三大江河源区面临退化的生态系统。其中退牧还草、退耕还林是这项工程的主要子项目。

  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说,经过几年努力,截至目前,三大江河源区的5671万亩天然草原成功实现退牧还草从而得到“休养生息”。草地退化沙化的趋势也得到遏制。

  监测数据显示,工程实施以来,三江源区中等覆盖度草地面积呈持续稳定态势,高覆盖度草地面积以每年2378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高寒草原“顽疾”黑土滩治理区的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20%增加到80%以上,大面积沙化草地区的植被覆盖度也由治理前的不到15%增加到了38.2%。

  黄河、长江和澜沧江是中国最大的三条河流,均发源于“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境内。这三条河流每年向下游输出水量超过600亿立方米,被誉为“中华水塔”,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