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阿坝马尔康县:美丽新农村 甜蜜新生活

2013-04-02 13:12:18   来源:阿坝日报   作者:袁娜 三朗泽亮


  私家车在硬化了的乡村公路穿梭,休闲文化活动中心歌声阵阵,充满浓郁民俗风味的景点游人如织……如今的马尔康县梭磨乡毛木初村人虽身居农村,却享受着城里人的待遇。

  “别看我们这里离县城远,但在平日里却是热闹非凡,每逢节假日,来这里旅游、休憩、度假的人可谓是络绎不绝。”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马尔康县如何作为?近日,笔者走进毛木初村,走进毛木初的农家乐,现场体验了“围绕餐桌调结构,发展旅游兴村寨”的新型农村建设模式。

  打响“绿色”品牌,争创“独家”经营

  “土鸡哪里找,去毛木初;土鸡蛋哪里找,去毛木初。”这是马尔康县禽类市场上流传的一句话,也见证了毛木初村打造“绿色”独家经营的初步成功。

  毛木初村平均海拔2860米,昼夜温差大。由于受地理和环境以及资源缺乏的制约,该村主要以副业劳务输出为主。2010年,该村生产总值仅69.2万元,人均纯收入4325元。

  如何让“输出”变成“输入”?如何利用好人均不到0.2亩的土地?如何让该村的群众收入提升,实现经济收入翻番?……等等问题摆在县、乡镇和村两级干部的身上。

  “是县上的领导帮助了我们。”该村村委会主任李正华讲道。为改变“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 自2012年马尔康县开展定点“挂帮包”工作以来,马尔康县科协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多方协调、真情帮扶,积极带领广大村民围绕绿色餐桌做文章,提升生态旅游品牌。

  “绿色餐桌”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毛木初村依托特有的地理位置条件,引进大球盖菇种植,大力发展本地牲畜和蔬菜,打响高原绿色这一品牌,在销售这些有机“本地货”的同时,也让它们能上餐桌,实现用“本地货”赚“外来钱”。据统计,目前全村共发展小家禽养殖3000余只,阿坝蜜蜂养殖200余箱,种植大球盖菇50亩,通过销售“本地货”,农户尝到了甜头,村民看到了希望,马尔康县科协“挂包帮”毛木村见到了初步成效。

  “我们不仅要打造绿色食品,以后还要包装绿色食品,提高绿色食品的附加值。”县科协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