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节日 所属分类:百科 > 其他

节日 西藏地方节日受当地民族、历史、地域、宗教和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主要包括藏历新年、宗教节日、娱乐性节日、生产性节日和各类民间节日等,而各地、各寺庙还有自己特有的节日。藏族节日的起源和性质是多样化的,多与藏族人民崇信的佛教有关,也有一些节日和农牧业生产与青年男女爱情生活有关,还有一些是纪念民族伟人的。藏族节日多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并伴以许多娱乐活动。西藏月月有节庆活动,尤以1、2月份为多。
 
  文化特征 西藏节日文化是藏族重要的精神活动,有着凝重的民族文化内涵,是构成藏民族文化极富特色的文化现象之一。由于西藏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藏民族特殊的文化背景,构成了藏族节日文化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①宗教性。生活在高寒地区的藏族人民世代在寻求精神补偿与慰藉,于是宗教进入他们的生活,节目文化的运行轨迹与宗教产生密切的关系。如西藏朝山节、传昭大法会等。

  ②娱乐性。西藏节日多出自人们自发的群众集会,尽管在诞生之初带有宗教目的,但在历史长河中,其宗教性或其他功利色彩慢慢减弱,逐渐演变成人们精神上寻找快乐的理想途径。社会的发展,使藏族一些节日的内容、活动更具有娱乐性,如林卡节、赛马节等。

  ③地域性。西藏节日既有全民性的,也有局限于某时某地的。在全民性节日中,因地域不同而各有差异,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性。这种节日的地域性构成了藏族节日的集合群,全面深刻地体现了藏族节日文化的民族性、地方性特点。同时,又把藏民族内部由于自然条件、生产方式、社会环境等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心理、审美观念、美学思想、伦理道德等表现出来。如林芝地区的工布节、山南泽当地区的娱驴节等。

  ④互融性。藏族节日是一个群体的集会,在集会期间,各地商人云集,推销自己商品,促进商品交换,物资流通,使节日场所成为服饰、商品展览会,因此西藏许多节日又是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民族食品的交流会。西藏节日文化正是依托节日文化的互融性,不断更新,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使之走向兴旺繁荣。
 
  藏历新年 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西藏各地过藏历新年时间不一,拉萨地区把藏历一月一日作为新年,年楚河以南群众以藏历十二月一日为新年,工布地区以藏历十月一日为新年,昌都一带地方则以十一月一日为新年。其中,最具普遍性、代表性的当属拉萨地区新年。藏历新年期间,各地都要举行藏戏表演,还要举行角力、投掷、拔河、赛马和射箭等各种比赛活动。

  ①拉萨地区新年。开始于藏历一月一日,多在藏历十二月准备供奉物品,在盆中浸泡青稞以酿酒,准备酥油和白面炸卡赛(果子)。新年前夕,每家每户还要准备被称作“绰索切玛”的五谷斗。斗用木料制作,外面绘各种花纹图案,里面装炒熟的麦粒、豌豆,以及糌粑和人参果,斗上插青稞穗,点缀酥油。“绰索切玛”象征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盈。藏历十二月二十八、二十九,家家户户都有打扫庭院、屋里铺新卡垫、贴新年画习俗。二十九日晚饭前,还要在打扫干净的灶房正中墙上,用糌粑粉画“八吉祥图”。晚上,各家要在橱柜或桌子上摆满“卡赛”,吃面疙瘩,藏语称“古突”。新年初一,各家到河边背回第一桶吉祥水。之后,全家换新衣,吃人参果、酥油、糖制作的吉祥饭,长辈与晚辈相互敬酒茶,互祝吉祥如意。初二开始,亲朋好友彼此走访,拜年祝贺,持续三五天。藏历新年期间,人们还在六弦琴、钹、锣等乐器伴奏下,跳锅庄舞、弦子舞,庆贺新年。

  ②后藏地区新年。以日喀则为核心的后藏地区的藏历新年开始于藏历十二月一日。后藏地区新年与拉萨地区新年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少差异。后藏地区每年十一月廿九日举行“古恰”活动,即把屋内外、厨房、院内外各处打扫干净后,于晚上举行驱邪送鬼仪式。男人还有洗头习俗,以求家里吉祥。同时,女人还要准备正月初一敬神用的供品、食品、酒、茶和人参果。然后全家喝“古突”。大年初一,年节的喜庆达到高潮,家里一般都要举行一些宗教活动,此后,家人欢聚,相互敬酒茶,互祝吉祥如意。新年第二天有祭祀土地神和护法神习俗。从新年第三天起,开始走亲串户。

  ③工布地区新年。林芝县、米林县、工布江达县一带的工布地区新年开始于藏历十月一日。工布地区新年与其他地区藏历新年相比,有着强烈的林区特色。历史上林芝因将士出征讨伐入侵者,而把新年提前。为纪念当年英勇顽强的将士,每年十月一日工布人民都要献三牲为将士们守夜。久而久之,十月一日过工布新年的习俗便形成。藏历九月三十曰晚,工布人首先用火把驱鬼,而后请狗吃饭,以纪念狗为人们保存粮种的传说。最后,人们围着火塘吃酥油、牛奶、面粉烤制的“结达”。新年初一,工布人还要出门放火药枪,迎接新年。主妇们在水边煨桑,当天还要举行祭祀丰收女神等活动。
 
  宗教节日 西藏宗教节日既有传昭法会、放生节、煨桑节、酥油花灯节、萨嘎达瓦节、雪顿节、沐浴节、驱鬼节、燃灯节、时轮金刚节以及各地寺院的节日及庙会等佛教节日,也有苯教的迎神节和苯教始祖和寺庙创建人纪念日等。

  ①酥油花灯节。为纪念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所创立的宗教节日,是拉萨最热闹的节日之一。节日为藏历元月十五日。酥油花灯节始于明永乐七年(1409),格鲁派祖师宗喀巴于藏历正月十五日在拉萨创办传昭法会时,陈列各种供品,隆重纪念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邪魔日。从此,人们便沿袭其做法,每年正月十五每家每户摆放酥油花灯。节日期间,白天人们到各寺朝佛祈祷,夜晚拉萨八廓街举行酥油花灯会,街上搭起各种花架,上面摆放五彩酥油塑成的各种神仙、人物、鸟兽和花木形象。各寺院僧人及民间艺术家用酥油和色彩,制作出精美多姿的酥油花盘及各种姿态的供奉天女,各种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花鸟。精彩的图案、多姿的花灯吸引万千观众。历史上,花灯节期间,达赖及僧俗官员等出巡游赏。

  ②萨嘎达瓦节。为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辰、成道及圆寂的节目,后演变为规模盛大的转经仪式。藏历四月十五日举行。萨嘎达瓦,藏语意为“氐宿月”(氐宿是藏历星象28星宿之一)。藏历四月氐宿出现,故这一月名氐宿月,即萨嘎达瓦。萨嘎达瓦节期间,人们沿拉萨的囊廓、八廓街和林廓路三条转经线路转经。囊廓和八廓街转经的人流每天不断,而林廓路则是人们在重要日子转经的线路。萨嘎达瓦节期间,林廓路转经最为壮观。从萨嘎达瓦的第一天开始,林廓路上就出现成群结队的转经人流。到藏历十五这天,转经达到高峰,人流如潮,川流不息。萨嘎达瓦节是拉萨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1959年后萨嘎达瓦节逐渐演变成为群众性节日,每年在布达拉宫后面的龙王潭举行,成为藏族人民春夏游园和预祝农牧业丰收的群众性节日。

  ③沐浴节。藏语称“嘎玛日吉”,意为“弃山星”。藏族人民特有节日,每年藏历八月六日至十二日举行,历时7天,又名“沐浴周”。据藏文历书记载:弃山星(金星)半年昼出,半年夜出。在拉萨地区藏历七月底至八月初,一般肉眼能看见此星,传说经弃山星照射之水均成药水,所以弃山星出现之时,洗澡活动便进入高潮。沐浴节七天,城市、农村和牧区男女老少全家出动,纷纷走向江、湖、河、溪畔,搭起帐篷,围上帏幕,铺上卡垫,在水中嬉戏、游泳,野餐,日出而出,日落而归,欢度沐浴节。

  ④驱鬼节。藏族人民驱鬼消灾、预祝来年吉祥如意的节日。每年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举行。驱鬼,藏语称为“锅多”,因此驱鬼节又称锅多节。节日当天,拉萨布达拉宫举行盛大的跳神活动,跳神表演内容多为讲述佛法的灵异和喇嘛的神奇,以及禽兽护法,各种佛法故事。各家还要进行大扫除,清除一年的垃圾污秽,迎接新年。

  ⑤燃灯节。为纪念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圆寂的节日。藏历十月二十五日举行。燃灯节,藏语称“噶丹安曲”。节日当天,拉萨市民和哲蚌寺、甘丹寺和色拉寺僧徒为宗喀巴颂经,转八廓街。夜晚,市民各家在屋顶和门窗上点燃酥油灯,吃面疙瘩,表示对宗喀巴的悼念。

  ⑥时轮金刚节。一说为纪念藏历第一个饶迥的第一天而创设的节日,另一说是藏传佛教各寺院为纪念释迦牟尼成佛后,讲授时轮金刚的传统宗教活动的节日。时轮金刚节为每年藏历三月十五日。节日期间,各大寺院以时轮学院为主,由10位高僧身着法衣,舞蹈颂经,以示纪念。

  ⑦迎神节。工布地区规模盛大的苯教传统节日。迎神节,藏语称为“娘布拉苏”,意为“娘布人祭神”。藏历马年八月十日举行。节日期间,举行祭神、舞蹈、牵牦牛、赛马等,取意为驱魔镇邪,庆祝丰收,祈祷风调雨顺。“文革”期间被视为“四旧”遭禁止,1990年恢复,节日内容增加物资交流等。
 
  娱乐性节日 西藏娱乐性节日主要有赛马节、林卡节等。林卡节,藏语称为“赞林吉桑”,意为“世界快乐日”,又称“逛林卡”。林卡节在藏历五月一日至十五日举行,因各地节气不同,林卡节时间不一。林卡节活动内容丰富,主要有两个主题:敬神和娱乐。每当节日到来,身着盛装的拉萨人便从城里涌向郊区林卡,在林卡里搭帐篷或围帐,架起炉灶,安置桌椅,铺上卡垫,摆出各种点心、菜肴、饮料,唱歌跳舞、打藏牌、掷骰子、讲故事、玩游戏、请客欢宴、喝酒狂欢,观看文艺节目和藏戏,进行传统体育射箭、竞技比赛等。
 
  生产性节日 西藏生产性节日主要有春播节、望果节等。春播节,又称播种节、试种节。按照藏族历法所确定的播种吉日,即藏历正月的某一天。在春播节前三四天,各家要酿造青稞酒,并给牲畜准备好装饰品。到春播节日时,首先将茶酒、经幡、香炉带到破土耕地之处举行祭祀土地神、农业神仪式。然后,各村村民喝茶饮酒、烧香、竖经幡、高唱颂词、祭祀神灵,准备试耕。敬神仪式之后,还要举行跑步、角力等娱乐活动。祭献后开始春播。
 
  推荐书目:《藏族日文化》,林继富著,西藏人民出版社,拉萨,199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