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农业 所属分类:经济 > 农业

农业 西藏昌都卡若文化遗址和拉萨曲贡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证明了早在公元前3000~4000年,西藏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经济活动,北部和西部地区以游牧业为主,雅鲁藏布江中游部分地区兼有种植业,主要有青稞、小麦、蚕豆、荞麦等农作物。12世纪后,西藏种植业由雅鲁藏布江中游和藏东河谷平原扩大到雅鲁藏布江上游及藏南高原河谷湖盆地区。16世纪中期,羊卓雍湖畔已开垦出大面积的土地。19世纪初期,西藏农牧业生产的地理分布格局基本形成,农作物以青稞、小麦、荞麦、蚕豆、油菜、豌豆为主。20世纪60年代,西藏开始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推广新式农具,改进耕作制度,开展科学种田,使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拉萨、日喀则和泽当等地区建立了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试验场,部分地区还兴修了水利工程,为河谷地区的多数农田提供了较好的灌溉条件。拉萨河两岸就有30多条引水渠,主要支流还修建有小型水库、提灌站、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设施。2002年西藏共有耕地面积229.90千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232.90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45.80万千瓦,化肥施用量3.0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8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9.08亿元。
 
  农作物 西藏和平解放前,农作物种植单一,主要以青稞为主,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92%以上。因青稞耐寒性强,可分布在海拔2500~4500米的湿润、半湿润到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此青稞种植面积大、分布广。西藏雅鲁藏布江沿岸及其支流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河谷平原有“高原粮仓”之称。拉萨的城关区、墨竹工卡、达孜、曲水、尼木、墨脱、米林、林芝等35个县为西藏的农业县,堆龙德庆、林周、波密、芒康、乃东、扎囊、贡嘎、江孜、白朗、拉孜县和日喀则市是西藏粮食基地县。西藏大部分农区除种植青稞、小麦外,还种植豌豆、蚕豆、马铃薯、油菜、甜菜等农作物,部分农区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绿豆、花生、烟草、大白菜、菠菜、萝卜、荞麦、鸡爪谷、南美藜等农作物。2002年种植业总产值21.94亿元。①粮食。粮食作物是西藏的主要农作物,西藏传统粮食作物是青稞。西藏原为小麦种植区,春小麦分布范围很广,20世纪70年代冬小麦的推广是西藏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种植业技术变革,对粮食生产起了重要的作用,并成为仅次于青稞的第二大农作物。到1978年,新品种的推广面积达10多万公顷,占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5%。豌豆在旧西藏是仅次于青稞的第二大作物,它耐寒性强,生长期短。在高原南部的种植范围广,以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分布最为集中。藏民族有食用青稞、豌豆混磨糌粑的习惯。西藏粮食生产以日喀则、昌都、山南、林芝4个地区和拉萨市为主,日喀则地区的江孜、白朗等地区盛产青稞、小麦,而阿里地区和那曲地区种植很少。1959年西藏粮食总产量18.29万吨。2002年西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2.90千公顷,其中青稞播种129.60千公顷,小麦播种44.77千公顷,豆类播种11.08千公顷。粮食总产量98.40万吨,其中青稞产量63.60万吨,小麦产量27.83万吨,豆类产量3.44万吨。②油菜。油菜是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也是西藏高原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于海拔3500~4000米的河谷农区。由于高原油菜产区温度适宜、日照充足、降水集中于蕾薹期以后,因此油菜一般具有生育期长、分枝和角果多、籽粒重大和含油量高等特点,含油率一般在45%以上,芥酸含量35%~50%。60年代末开始推广良种,主要产区在日喀则、拉萨、山南三地,林芝、昌都地区也有种植。1959年西藏油菜种植面积5.04千公顷,产量0.26万吨。60年代末开始推广良种,到1996年审定公布14个油菜新品种,良种面积占50%以上。90年代建立油菜生产基地和优质油加工厂,通过加工工艺,提高油菜籽油的品质。1997年,油菜种植面积17.33千公顷,总产量3.4万吨。2002年油菜籽播种面积18.74千公顷,产量4.52万吨。③蔬菜。西藏从50年代开始种植蔬菜,80年代蔬菜生产以简易温室、玻璃温室、塑料大棚等增温设施种植,品种包括西瓜、黄瓜、甜瓜、茄子、西红柿、辣椒、豇豆、洋葱、花椰菜等40多个种类,蔬菜产地主要在拉萨、日喀则、昌都、山南、林芝等地区。1995年西藏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相继建成一批蔬菜基地及肉食、禽蛋生产项目。1996年西藏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开始蔬菜无土栽培试验,生产西红柿、生菜等价值较高的蔬菜。1997年西藏地市所在地主要城镇商品蔬菜面积867.1公顷,总产量3.88万吨。2002年蔬菜播种面积9.74千公顷,总产量23.45万吨。
 
  农业科技 1951年前,西藏农区普遍采用“刀耕火种”、“烧荒肥田”等原始农业生产方式。1952年西藏第一个种植业科研机构——七一农业科学技术试验场正式创建,1953年更名为拉萨农业试验场,1960年改为拉萨农业科学研究所。日喀则地区农科所前身是地区农业试验场,1953年始创,1975年改现名。昌都地区农科所前身是地区农业试验场,1953年创建,1979年在农业试验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昌都地区农科所。拉萨农业试验场曾开办农业技术干部训练班,对60多名来自各军区的青年干部进行培训,并先后从华北农科所、华东农科所及内地大专院校毕业生中引进专业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充实农业试验场和各分区农场的技术力量。西藏农业生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使西藏种植业技术推广工作,逐步从农业科研和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拉萨、山南、日喀则、昌都等4地(市)种植业技术推广站相继成立,1987年林芝地区农技推广站成立。到1997年,西藏35个农业县的农技推广站逐步建立起来,24个半农牧县有15个县成立了农技推广站,还有5个乡建立了农技推广站。20世纪末,西藏已有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技术员3万多人。21世纪初,拉萨、目喀则和泽当等地成立了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试验场。西藏共有农用大中型拖拉机2025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520台,联合收割机129台,机动收割机1926台,机动脱粒机6859台。
分享: